<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们朗诵班即将结业前夕,根据计划,老师与学员要一块聚聚。在等餐厅经理的空档,我们同去订餐的三位女士聊起了各自的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她俩的叙述后,我突然感觉老天对我是眷顾的。在职场上几十年走得算是顺风顺水。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磕磕绊绊和她们所经历的那些事相比,根本就不算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谈起我的工作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要从1972年年初说起。我高中毕业时,文革尚未结束,父亲的历史问题还未得到落实。县里决定不允许我去知青点,要我和父亲一起去县里的第二良种场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遭受如此不公待遇,但是,我的心情很平静,因为我相信,父亲不是坏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往第二良种场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良种场离我家骑自行车要一个小时。每天早上五点,我和父亲从家里出发,到良种场六点左右。还好,良种场有我高中时的三个女同学,她们都是良种场土生土长的孩子。场长把我们四人安排在实验田里。每天的工作在陈技师的指导下,拿着米尺,量一下株高、叶宽、叶长、土壤的酸碱度,边测量边登记。然后把几块试验田的数据进行相互之间的比对,找出差距,上报陈技师即可。有时也松松土,施施肥。大量工作还是要场里安排临时工来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这样过了两年。一次在实验田里,大家聊天时一位同学说:“听说县里的亚麻厂要成立纺织车间了,要是能进亚麻厂纺织车间可太好了。”那时候,我们四人都非常渴望进亚麻厂当一名纺织女工,那可是县里最大的国营企业呀!可是对她们来说,没什么希望,因为她们不是城镇户口。对我来说,连知青点都不让我去,进国营企业就更不可能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10月,上级为父亲落实了政策,不仅恢复了他的职务,还补发了工资。同时,我也得以进入父亲单位的知青点,并将在良种场的两年半的时间计入知青下乡的时间段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青点设在拐脖甸屯,离县城30多里地。点上有十几名知青,他们都早我两年,是第一批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是11月12日,天气很冷。父亲单位送给我一件军用棉大衣,一个毛毯,一个脸盆,一块毛巾。并派一位领导用车将我送到知青点。父亲没来,让二哥来送的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午饭,二哥坐车回走的那一刻,我眼泪刷的一下掉下来。二哥看了我一眼,没敢再回头看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拜泉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过年的三月份,县亚麻厂纺织车间招工的消息传来,各知青点均有名额分配,我们知青点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名额。得益于我在良种场时获得的高度评价,以及知青和社员们的投票支持,我顺利的进入亚麻厂,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纺织女工。这是县里第一批知青返城,身份为“亦工亦农。”与我一同进厂的有120多名知青,其中包括25名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进厂时,厂里安排我们四十人去外地学习。男生去哈尔滨亚麻厂学习保全工。女生去延寿县亚麻厂学挡车工。刚进厂的热血青年,积极上进,三个月就都能独立上岗了。回到厂里一周,我们的纺织车间就正式投产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纺织车间的除尘设备非常不好。尽管戴着口罩,每个人的脸上都落满了灰尘。三班倒的工作也令我难以适应。干了一年多,我就很烦了,那种信誓旦旦的要当一辈子纺织女工的热情再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厂里机修车间主任是二哥的同学,他和我很熟。一天,我在厂大门口遇到他,他告诉我他们机修车间要从纺织车间要四名女工,岗位是车工,都上长白班。我听了之后非常开心,就直接找到厂领导,以睡眠不好不适应三班倒为由,要求去机修车间当车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厂领导和纺织车间书记一说,车间书记坚决不同意,说我在纺织车间表现的不错,去年车间年终总结是我写的,写得非常好,不能把有用人才调走。并给我调换了岗位,做随班的化验员。化验室设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里,也是三班倒。没办法,只能继续留在纺织车间倒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说回来,人这一生该着干什么工作,似乎天注定。事情刚过去两个多月,厂里财务科出纳员调走了。厂领导决定从纺织车间的知青队伍中,招两名进财务科工作,身份是“以工代干。”什么时间不需要了,再回车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招人的方法是考试,考试的内容是作文和数学。并告知没有准备时间,马上考试。没想到,我还是以自己的实力,顺利的考进了财务科。刚刚脱离了“亦工亦农”的身份,又以“以工代干”的身份当上了出纳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麻厂是1937年日本人建的,解放后成为国营工厂。我进厂时,正是兴旺时期。厂里1000多名职工,有卫生所、食堂、车队。还有几个大的生产车间。大家工作期间都在食堂吃饭。那五分钱一大碗的自磨豆浆,味道超级纯正。两角钱一碗的红烧肉,到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厂里有以厂为家的老员工,有意气风发的我们,效益非常好,日子可谓蒸蒸日上。作为一名亚麻厂职工,感觉非常自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起进厂的知青再聚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虽然干上了出纳员,可心里一直还有想法,总觉得“以工代干”不稳定,生怕再让回车间倒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谁也没想到机会还真的来了。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机会。1978年底,全国统一转干考试,我考上了,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从此,开启了我的财务工作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回首往昔,从良种场的劳动改造到亚麻厂的纺织女工,再到财务科的出纳员,直至成为正式的国家干部,我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转折与机遇。如今,我已退休多年,回望这一段经历,心中满是感激与庆幸。感激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与支持的人,庆幸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在财务战线上兢兢业业,直至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