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学记

沉淀岁月

北京,不仅仅是祖国的首都,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人人心向往之。<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十一月,借着学习的机会,我也有幸来到了北京,中间利用学习之余的休息时间,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圆了多少年梦寐以求的期盼。</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蜿蜒盘旋的“巨龙”</b></h3>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名句。来一趟北京,如果不登一下长城,目睹一下长城的雄姿,那未免是一种遗憾。<br>我对长城的认识,存在于小学课本上、历史教科书里以及影视图像中,而现在雄伟的长城就在你的脚下,并随着山势蜿蜒前伸,像一条巨龙曲折盘旋,真真切切地跃入你的视野,那是怎样一种激动豪迈的心情!<br>我们一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踏着凹凸不平的方砖,抚摸着厚厚的墙石,山风阵阵,极目远眺,衬着蓝天白云,红叶浸染下的长城尤其厚重而苍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长城的修筑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为攻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那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了战国燕赵长城,和秦长城合在一起,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在这时修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达一万四千六百多里。<br>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它不仅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也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它是万里长城千百座名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建筑最宏伟、景色最壮观、名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段,也是明代长城中最精华的地段。它雄踞在燕山山脉之上,虽说只是万里长城的一小段,但窥一斑而知全豹。 对于万里长城来说,人们不仅仅惊叹于它的绵延万里、雄伟壮观,更惊叹于它的工程浩大、设计精巧。它修建于险要关隘之间,崇山峻岭之上,在过去没有大型机械,仅仅靠人力来完成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因此,在2007年7月,中国的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并且位居第一,实至名归。这上面的每一处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彰显着古代边关将士的慷慨悲壮。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不禁想起了飞将军李广,想起了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想起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想起了千千万万艰苦戍边的将士。他们为了抵御外敌的侵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亲人和故土,不远万里奔赴边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老百姓的安宁,马革裹尸,不畏身死,何其壮怀激烈!万里长城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华史册中闪耀着他们的光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这雄壮激昂的歌曲在耳畔回荡着。今天,万里长城已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只要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引领着世界潮流向着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的前景迈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圆明园之殇</b></h3> 相比于颐和园的旖旎风光,与之距离不远的圆明园则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br>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占地346余万平方米,曾有150多处景点。<br>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后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的扩建和修缮,成为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收藏丰富的皇家园林。在圆明园里,不仅汇集了江南名园的胜景,还移植了西方的园林建筑。可以说,圆明园是集古今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气势恢宏,无与伦比,被称为“万园之园”。 曾经的圆明园,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点,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珍藏了无数无价之宝,文物像古代的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的瓷器等,还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它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也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 可就是这样一座驰名中外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为灰烬,堂堂大清帝国,却未能抵挡住不足三万人的英法联军的侵略,遂使园林被毁,国宝遭掠,中华蒙羞,真是可悲可叹!<br>站在圆明园遗迹前,一处处断垣残壁,横七竖八地躺卧在衰草丛中,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段屈辱的历史。当年英法强盗恣意纵火的场景如在眼前,强盗们野蛮狂笑的狰狞面孔让人憎恨,国之瑰宝的焚毁让人心痛不已。 沉痛的历史让人深思。<br>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发起,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德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前后,工业革命在西欧和北美轰轰烈烈地进行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俄国、日本等国家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br>而同时期的清政府,却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梦之中,殊不知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并且清政府施行高压政策,对内大兴文字狱,进行严酷的思想文化禁锢,奴役和压榨百姓。对外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断绝与他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潮流脱节,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 别的不说,再看看康熙帝与同时期沙俄的彼得大帝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尽管康熙皇帝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有所兴趣,但他并未鼓励广泛学习和传播这些知识。相反,他将西学局限于宫廷内部,禁止其在宫外传播,从而错过了利用外部刺激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机会。<br>而年轻的彼得一世是怎么做的呢?1697年,不仅主动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而其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正是因为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的西化改革,使得沙皇俄国迅速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描述是这样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封建制度已经运行2000多年,相比较英法等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了,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r>因此,当1840年及1856—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一向自负的清政府才从美梦中惊醒。但其整个社会肌体已是腐烂不堪,无可救药,更不用说之后一代妖后的专断弄权,奢侈腐化。虽然后来短暂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也是临死之前的回光返照,为时已晚,无力改变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最终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覆灭的历史宿命。 《南京条约》《中法新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爱珲条约》等等,看看这些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吧,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昔日的康乾盛世不再,沦为列强任人宰割的羔羊,大量主权丧失,大批国土沦丧,今天思之,仍感痛心疾首!扼腕叹息!<br>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列强的名字: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br>历史一再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富强方能兴国。如今的中国,再不是一百多年前孱弱不堪的中国,“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英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征程上,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b></h3> 但凡第一次到北京的人,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是必须在计划内安排好的,那绝对是一道让人心动的亮丽风景。<br>十一月十六日周六的早上,按照提前网上预约的时间,为了看升旗,我们一行四人早晨四点半便起床了。所住的地方在积水潭附近,离天安门广场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地铁、公交尚未到点,大清早出租滴滴叫着也麻烦,为赶时间,我们索性骑上小黄车出发了。<br>已是立冬时节,少了白天的喧闹,北京的清晨安静了许多,街道上少有人走,车辆也稀稀疏疏的。北风卷着黄叶,在大街上飞起又落下,带着一丝丝寒意,肆无忌惮地朝着周身扑过来。这些对我们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反而刺激了兴奋的感官,腿脚麻利起来,小黄车也更溜了。明亮的街灯下,几个“少年”的身影一闪而过,急速前行。<br>我们沿着积水潭桥口一路南行,骑车经新街口、西四,在西单路口转向东,向着长安街方向一路狂奔,又经过重重排队安检,终于在早上6时许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天安门广场。 赶到的时候,我们便后悔了。“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还是来晚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上已聚集了很多人,看来大家比我们起得更早。其中有拖家带口的,有组团前来的,更有推着轮椅过来的,那边还有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静静地站立在寒风中等待着……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彼此也互不认识,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此时此刻,我们都怀着同样美好的心愿,从五湖四海自发地聚拢来,共同参加一个神圣庄严的活动。<br>在转了好几个地方之后,我们总算在广场西北角找了一个相对适中的位置。即使这样,我们面前已经有四五层人了。 站在人群里向北张望,隔着长安街,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就在眼前,在璀璨的灯光下熠熠生辉,怎不让人心动呢?<br>时光回溯到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那个万众瞩目的时刻,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操着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br>这铿锵有力的声音此刻似乎还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响在神州大地,似黄钟大吕,荡气回肠,激荡山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了主人,扬眉吐气,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br>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就连末代皇帝溥仪,也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以前只有帝王将相、王公贵族才可以出入的紫禁城、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等等,全部回到了人民手里,供大众游玩观赏,这便是人民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快看!快看!出来了!出来了!”正恍惚间,人群里一阵骚动。可不是,远远望去,巍峨的天安门城楼下,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金水桥上走过来了。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像聚光灯一般齐刷刷朝着天安门方向望过去,不由自主地随着队伍行进的方向移动着。当队伍穿行长安街的时候,开始正步前进。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朝霞映在国旗护卫队每位战士草绿色仪仗服上,更显得威武雄壮,英气逼人。人群更加亢奋起来,年轻人搀扶着老人,大人托着小孩,无论看得见看不见的,人们一律踮起脚跟,高举着手机、相机,一心要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永远留存下来。<br>不一会儿,熟悉的国歌乐曲奏响了。伴随着高亢嘹亮的乐曲,国旗慢慢地向上移动。像受了某种暗示似的,周围瞬时安静下来,人们个个肃然挺立,目视着国旗徐徐升起。当五星红旗达到旗杆顶端迎风飘扬的那一刻,整个广场一下子沸腾起来,宛如一个欢乐的海洋。人们脸上洋溢着欢笑和自豪,纷纷摆好姿势,庄重地和国旗、天安门同框合影。 这时候,初升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太阳的光芒洒在不远处高大的纪念碑上。从南面仰望,纪念碑的碑文金光闪闪,与北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及天安门遥相辉映,庄严肃穆,一种无限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br>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像接力棒一样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看看现在的中国,国运昌盛,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br>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