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记忆】……(五)………南市三不管

群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开篇导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上了点年纪的人,总爱回忆过去,大脑中的思维程序,就像装满了水的水槽,新水已无法接纳,而多年积攒的陈水,年久失修的管道,时而也会出现跑冒滴漏,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日后的水垢与积淀。这样的描述其实并不过分。适时的清理,就会便于管道的顺畅与流通。向前看,是年轻人的追求,而向后看才是老年人的专利。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就算是所清出的积淀吧。积淀的显现,就是老城厢周边,三不管儿地区最初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南市,泛指南门外大街、南马路、和平路一带的街区。19世纪时,这里到处是积水的洼地,一片荒凉。19世纪末,外国租界的边界,已逼近东南城角和海河东岸,因此,这里成为中日法三国势力交汇的地方,当年也被称为“三不管”地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名称说明这一地区统治力量较薄弱,因此成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的地方。解放前的南市与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并称为中国四大“世俗生活区”,烟、赌、娼、相面、变戏法、练把式等等,无所不有,百业杂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天津地方政府控制力薄弱,南市地区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妓院赌场云集,黑帮势力猖獗一时。影剧、饮食、服装、百货等,凡是与生活消费有关的职业,这里是面面俱到,可以说这里是普通市民综合消费,最集中的地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要说“三不管”。其实地域范围也非常广阔,东至东兴大街,西至荣业大街,南至华安大街,北至清和大街,地域面积约有1万多平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三不管”的名称,是源于当初的地域特点。这里原是天津城南门,以外的一片荒芜洼地,清朝末年处在日本租界、法国租界与中国地方官署的交界处,因为各国之间的矛盾所致,均无法插足,而天津官府又不敢在此行使主权,以致成为"三不管"地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市的历史由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天津的老南市。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直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城区一带成为了一片焦土,紧接着城门与城墙被强制拆除,虽然城墙改造为马路,但城里城外却连成了一片,废墟与焦土作为建筑材料,使得城外的南市一带,开始了大兴土木,其中又清理出一片平地,成为“南关市场”,自此,这一片地区统称为“南市”地区。所述的这些,也就是南市最初的历史由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这一片地区有着大量的普通市民居住与生活,致使逐渐发展为店铺林立,有百货、饭店、影院、这种小吃等,街面上也甚是繁华。其范围包括,东起和平路、南至多伦道、西起南门外大街、北到南马路为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南市也是借助了最好的地理位置,想不发展也难。它上接天津城厢,下连各国租界,再加上有电车轨道从附近通过,交通便利。早在20世纪初,一些军阀、官僚、政客、银行家们争先恐后地在这里占地填坑、开路建房。同时也经营房地产业。先后成立了荣业、东兴、清和、慎益、广兴、福顺等九家房地产公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末代皇帝溥仪的老丈人荣源,所开办的荣业公司,及江西督军李纯,开设的东兴房地产公司,最具实力与规模,所建房屋占南市地产的80%以上。从现在的“荣业大街”的路牌上,还可以看出与荣源等人开办的“荣业房产公司”的密切关系。到了民国初年,南市地区已经修成横竖17条街道,发展成为了一个应有尽有的多功能商业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上图左边的老二层纯木制的房子,就是舅爷家曾经住过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南市的发展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普通市民,算命的、说书的、唱曲的、练把式的、卖野药的,各种艺人都来到这里谋生。同时,饭馆业、娱乐业、服装鞋帽业、百货店等也应运而生,比较有名的有正兴德茶庄、继兴顺皮货行、老九章绸缎庄、天仙茶园、丹桂茶园等、不长的时间,南市逐渐发展成一个中下层百姓的居住、购物和娱乐中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一个自己家的事,听我的奶奶讲,爷爷与奶奶的老家,都是在河北省遵化县,仗着祖上都属于文化人,虽然学的是"四书五经",可总算是有些文化。爷爷奶奶成亲后,很早就离开了老家到天津谋生,奶奶也把年幼的弟弟带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后来,爷爷在天津铁路开火车,奶奶的弟弟(我们应该称呼为舅爷吧)被送到了一家南市的丝绸铺学徒。舅爷在成家以后就住在了南市一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天津大地震,我们首先就想到了舅爷家的老房子是整体的木结构,根本受不住地震的破坏,但是真的很幸运,只是被震坏,并没有倒塌,后来一直到天津政府规划,才搬离了南市的老房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南市地区的三不管性质,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也使得大量的报社集中于南市,截止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过《泰晤士报》、《益世报》、《白话晨报》、《午报》等40余家报社将报馆开办于此,就连当时的送报业龙头“聚丰派报社”为方便业务也将社址选择在南市的广兴大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南市街区热闹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天津的历史上,南市是近代天津最重要的商业中心。1934年的《天津概要》开篇的几句话就道出了南市的商业地位。“天津市面之繁荣,最初为侯家后,渐延至估衣街、大胡同。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渐移至南市一带。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南市渐形衰落,而法租界梨栈日见蓬勃,今且由梨栈推至天增里、绿牌电车道、马家口、海大道矣。”这样的记载,说明天津陆续有三个商业中心,分别是北大关、南市、现在的和平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那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南市代替北大关成为商业中心呢?在1900年以前,天津卫的繁华地区在北大关一带,清代诗人就写有“繁华要数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的佳句。其中侯家后一带的茶楼、戏院、酒馆、饭庄、澡堂等密集,是当时天津的商业娱乐中心,被称为“销金锅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的庚子事变和1912年的壬子兵变,宫南宫北大街、估衣街、锅店街、竹竿巷、针市街一带成了一片焦土,店铺里的货物荡然无存,有钱人全都跑了。从此,北大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时人们将目光开始投向了南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民国《天津县新志》“坊巷”一章中写道,“南门外一望荒凉,且多积水。自庚子(1900年)后,外国租界逼至东南城角,及海河东岸,歌楼酒肆,丛错其间。有工心计者,在日本租界毗连地辟三街,曰南市大街,曰广益大街,曰荣业大街。自东南城角至南门外直街,繁华美饰与租界地不相上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说明南市开始兴起了。从1917年,南市地区已经有了大舞台、升平茶园、华宾茶园、广和楼、丹桂茶园、平安电影、华楼等标志性建筑。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没钱到南市挣,有钱到南市花。”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南市街上的热闹景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南市的商业最辉煌时期。南市各类商店之多,令人咂舌。著名老字号:月中桂、戴春林、同升号、老美华、天成荣、益竹、协隆、老生记、祥泰和、吉泰成、天昌号等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有代表性的饭庄:聚庆成、聚和成。同福楼、登瀛楼等。也有清真九大楼:鸿宾楼、燕春楼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南市的书馆茶楼那更是不尽其数。每天上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各种大鼓、快板、单弦、河南坠子等节目。可以说,南市的娱乐业极其丰富,很多艺术家都是在这里学习、出道、走向全国,闻名世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南市澡堂子那就更多了,小澡堂子每个街区都有,比较出名的大浴池有十几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华北第一池、天津规模最大的玉清池。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再说报馆,知名的就有20家之多,比如《益世报》《泰晤士报》《午报》《中南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国强报》《天津白话晨报》《白话晚报》《新民意报》等报馆。为什么这些报馆齐聚南市呢?因为南市里新闻多,原因很简单,南市是华界最繁华之地。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提起手工业,南市有3000多家,仅华安大街1号至288号就有电机、橡胶、油漆、五金甚至是拍卖行等店铺。再举一例,单说南市的人力车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胶皮的”,就有60多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就这样,原本就处于“三不管”状态的南市区域就成为一个自由、开放且鱼龙混杂的另类地区。但是这里却很少有洋人的买卖,因为做生意或者消费的几乎全部是中国人,洋人的势力在这里根本就无从站脚落足。南市作为天津的商业中心时间是短暂的,随着和平路商业区的崛起,其商业地位也随之衰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仙茶园"时的照片(人民剧场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有曾有“看好戏到下天仙”之说,据说谭鑫培在下天仙演出《托兆碰碑》时,不但全城争睹,当时天津乡村的戏迷自带干粮、连夜赶马车进天津排队买票。所以在南市,名声最响的戏园是“下天仙”。 “下天仙”初名天仙茶园,初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位于荣吉大街与旭街(和平路)交口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下天仙”也曾经多次改名,曾用名有天仙舞台、大新舞台、新明大戏院;抗战爆发后,“新明”被日本人强占并改为“樱花馆”;抗战胜利后改为美琪电影院;天津解放后正式定名“人民剧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要说戏园子开着好好的,为啥总是改名?其实,这和当年那个时代有关,过去那些唱戏的、说书的,再包括说相声的、唱大鼓的等等,那些吃开口饭的艺人,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自幼学艺,他们没有后台,没有因此经常被人欺负,特别是女艺人就更加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戏园子老板也是经常被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敲诈勒索,因此,戏园子倒闭那是常有的事,换了一家老板,戏园子当然要改名儿,那也是图个吉利。因此,一个戏园子没动地方,却三天两头的改名字。这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底层的人,活着有多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以上是人民剧场在各个时期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人民剧场。原“天仙茶园”坐落在和平路毗邻荣吉大街。约建于清光绪初年。1900毁于火灾。1903年重建。1919年更名“大新舞台”。1925年更名“新明大戏院”, 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天津后,将戏院改名“天津剧场”,专放映日本电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美琪戏院”,仍兼放映电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日据时期,建起“樱花会馆”,作为舞场之外进一步提供咖啡、饮食、一般社交及其他服务,成为日界高级社交场所之一。与“天津剧场”同地,实际各自为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天津解放后改名“人民剧场 ”。进入2000年后,在和平路、南市改造时,“人民剧场”最后被拆除。</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京剧名伶刘汉臣在天津舞台演出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天津南市戏园子,京剧名伶刘汉臣含冤而死,是当年天津戏剧界一件爆炸性的新闻。民国初年,由新明大戏院引发的一桩案件震惊了全国,那就是“名伶刘汉臣冤死案”,曾被列入民国八大奇案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刘汉臣(1902-1927.1.18),要按现在说,那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了,文武老生,是名角儿。曾在江南献艺,又同时受过"麒派"京剧的影响,也擅演部分麒派剧目,却又不是周信芳的弟子。1927年在津被军阀褚玉璞枪杀。这个事件中的刘汉臣,也成为了是著名小说《秋海棠》男主角的原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刘汉臣自幼随父学习京戏,成年后不仅技艺超群,生得也是仪表堂堂,20岁出头就名震上海滩。刘汉臣是上海新舞台的挑班主演,1926年中秋节过后,天津南市“新明”戏院的老板赵广顺慕其名,亲自到上海邀请刘汉臣来天津演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刘汉臣来到天津后不负众望,他在“新明”连演3个月而上座率依然不衰,红透了津门。从而也造就了无数“粉丝”,其中的粉丝就有督军褚玉璞的五姨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褚玉璞,山东汶上县人,年轻时当过土匪;1911年,在上海投奔光复军张宗昌麾下,历任营长、团长;1926年,参与拼凑直鲁联军,后被张作霖委任直隶督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刘汉臣戏外便装与在戏中的剧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褚玉璞有一个名叫小青的五姨太,自从看了刘汉臣主演的《济公传》,从此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保姆的陪同下去戏院观看刘汉臣的演出。当大幕落下后,她还要无所顾忌地到后台,不是新奇地摆弄刀枪道具,就是出神地看演员的卸妆,戏班里的人知道她是褚督办的宠妾,谁也不敢对她怠慢,总是悉听尊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特别是她常来观看刘汉臣的演出,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每当听到观众对刘汉臣那清新委婉的唱腔,或是妙趣横生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时,他在她心目中俨然是个了不起的男人。尤其看到刘汉臣卸妆后是一位20多岁的浓眉大眼、仪表堂堂的小伙子,也就更加讨人喜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刘汉臣也好像看出了褚督办的五姨太对自己的眉来眼去,可他是个循规蹈矩的青年,专心练功唱戏,始终洁身自好,从来就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接近过这位稚气未脱的少妇,甚至连她的名字叫什么都不曾问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跟随刘汉臣从上海到天津来的二路演员高三奎,是刘汉臣的把兄弟。他们到天津之后,刘汉臣就告诉高三奎:“初到天津,人生地疏,说话做事应该慎之。”对于刘汉臣的告诫,高三奎并未牢记在心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褚玉璞杀死了五姨太小青和保姆(剧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姨太小青每次看完戏后,总是到后台玩刀弄枪,别人都是敬而远之,惟独高三奎满不在乎。小青要学唱一段京剧,高三奎就教她唱《甘露寺》中的一段,还把唱词写在纸上,逐字逐句逐板逐眼地教她唱,并热心讲解唱腔的表述思想。当小青要求得到刘汉臣的一张演出剧照作留念,他在没有经过刘汉臣同意的情况下,就把用作广告宣传的《卧薪尝胆》艺术剧照送给了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万万没想到,这张照片惹出了大祸。1927年元月1日,刘汉臣、高三奎一行临时去北京演出,从天津启程时,五姨太竟然坐上人力车到火车站为他们送行。小青与京戏艺人之间的彼此往来,竟被别有用心的人加油添醋地大肆渲染,淫言秽语,为日后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埋下祸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褚督办听到人们议论五姨太与唱戏的人往来不正常的闲言秽语,又在小青的梳妆台的抽屉发现了这张剧照,褚玉璞的神经格外敏感,在他看来,不管谁家的女人,一旦与唱戏的戏子勾搭在一起,十有八九都要出现奸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褚玉璞火冒三丈,逼问小青都与那个唱戏的做了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并抽了五姨太一顿耳光,还不解气,褚督办现出了他那土匪的野性,掏出手枪朝五姨太小青“砰砰”两枪,小青随声倒在血泊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当时,小青才17岁。后来,为了杀人灭口,小青保姆也被同时杀害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刘汉臣在天津曾经演出过的剧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褚玉璞杀死了五姨太小青和保姆之后,心中的恶气未出,他又谋划起如何报复刘汉臣。1927年1月8日,直隶省会军警督察处处长历大森,接到他顶头上司褚督办的密令:称之“新明大戏院伶人刘汉臣、高三奎以演戏之名,宣传赤化,暗中通匪,速将捕获,就地正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1月9日的北京,一场大雪刚止,掌灯时分,位于珠市口西的新式剧场第一舞台,当日新戏《卧薪尝胆》的两位主演,饰演越王的刘汉臣和饰演伍子胥的高三奎被逮捕。刘、高二人于当夜十二点抵津之后,即被秘密关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紧接着,刘汉臣、高三奎被带到督察处的刑讯大堂,几名执行兵把他们推到墙角,跪在地上,随后历大森走了进来,对刘汉臣、高三奎说:“你们这两个唱戏的,宣传赤化,暗中通匪,死路一条。你们俩还有什么话要留下吗?”一听这话,高三奎嚎啕大哭,刘汉卧转过身地说:“我们都是唱戏的,唱戏混饭吃,宣传什么赤化?暗中通什么匪?全是诬陷,无中生有!我们没有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时,只见刘汉臣还要说什么,历大森把手向执行兵一挥,随即两声枪响,刘汉臣、高三奎倒在血泊中。时间是 1 月18日深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当年1月20日的天津《益世报》上,第一次见诸报端的关于此案的消息题为《刘高二伶于前晚枪决》:“新明大戏院男伶刘汉臣、高三奎,在津演戏,常有不规则行为,又因宣传赤化,前经褚玉璞电令军警督察处将刘、高拿获,拘押多日,于前日(十八日)夜间,军警督察处处长厉大森奉令,将刘、高二伶执行枪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隶军阀褚玉璞 照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次日即1月21日,《益世报》再次刊登了一则消息,题为《刘高二伶被枪毙之详情》,又把刘汉臣、高三奎被杀经过做了简述:“该二人解津后,经厉大森一再侦明属实,详呈给褚玉璞。后来又在18日夜间奉令,将刘高二伶执行枪决,厉大森因此在当夜11时将二伶提出验明正身,一时二伶恐惧非常,号呼不已,架赴督察处大堂前所向西南跪下,嘱以勿动,枪甫发出,二伶应声而仆,子弹从小脑射入,由右额贯出,血流极多,少许,即无声息。继由墙角挖掘一洞,将二尸身运出,至前19日晨,其眷属始认领而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刘汉臣案件震动了全国演艺界,在此事披露之前,当时被称作京剧三绝的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亲自出马,四处奔走,并联名给褚玉璞及其同党们上书。赵广顺更是上下打点,磕头作揖,他竟找到大名鼎鼎的军阀张宗昌和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并奉上厚礼4000大洋拜托求情!褚玉璞接到张宗昌与毕庶澄的疏通电报后,给毕司令回电曰:"电文迟到,二伶业已处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刘汉臣、高三奎惨遭诬陷被秘密杀害后,激起各界人士的义愤。天津梨园人士率先向督察处递交联名抗议书,工人、学生也都到街上游行抗议,京、津、沪多家报刊登文声援,严厉谴责褚督办公报私仇的歹毒杀人罪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直隶军阀褚玉璞,1927年1月亲自枪杀自己的五姨太及保姆,又指使部下枪杀京剧名角刘汉臣、高三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1929年8月的一天,原直隶军阀褚玉璞在胶东半岛被老部下、有"胶东王"之称的刘珍年抓获。刘珍年没有顾及多年的同事之情,于同年8月20日将褚玉璞活埋在了胶东牟平县一个不知名的角落。就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北洋军阀头子,走完了其肮脏残暴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清末时期天津戏曲著名女伶(妓女)杨翠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当年的侯家后、群英后、同庆后等这几个地名儿,在天津的早年间,是有名的“红灯区”,妓院云集的地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侯家后,曾座落在老城的北门一带,这片地区得益于三岔河口与漕运的发展,南来北往的客人云集,使得商业繁荣,同时也是清末民初娼妓业集中的地方。公开的、暗含的都有,大概有30多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后来南市地区商业逐渐兴起,妓院也开始向南市转移。从日租界旭街,到南市牌坊口往西,那妓院是一个接一个,各种等级的都有。最高级的妓院叫“班子”,又叫“书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有名的一位妓女叫杨翠喜,据传还与李叔同交往甚密。因李叔同善诗画、善歌舞、懂音律,时常为杨翠喜指导唱腔与台上的功课。后因李叔同的身份与杨翠喜过于悬殊,交往也是不了了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不过,这位杨翠喜并没有销声匿迹。她因为段芝贵的美人计,成为庆亲王奕劻长子载振的小妾,由此卷入了1907年的丁未政潮,间接的拉了满清王朝的后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娼妓行业中,当年南市大多的班子是不准吸食鸦片的,但在日租界就网开一面,结果一些窑主也争着把班子迁到日租界。结果,到了后期,天津有名的妓女大多出入在日租界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来娼妓业的兴盛,这与当年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妓女大多数是来源于穷苦人家,缺衣少食而被迫卖身,她们的命运也是苦不堪言。除了身体的伤害之外,还受着妓院老鸨的盘剥与社会上流氓地痞的欺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直到天津解放后,政府还给了她们的人身自由,还帮助她们就业,到了1952年前后,天津的妓院全部关闭,杜绝了百年来的娼妓行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老城与南市连接的南城门照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特点,天津也是一个历尽磨难,不屈不挠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没有哪座城市可以与天津相比,可以自豪地说,天津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页璀璨的篇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史称“三会海口”,这里也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发祥地。明朝的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 1404 年12月23日正式设卫,天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有着准确建城时间的城市。时至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 620 年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来说,620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这短短的一瞬间,却包含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堪的一页,半殖民地的经历与天津老城的拆除,也已经过去120年了,天津那多次的巨变,与数千年未曾经历的沧桑,给华夏民族带来数不尽的阵痛与磨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文的内容,就是再次展现了当年南市地区的兴起与没落,同时也揭示了天津最底层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南市地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中国近代发展典范的城市,虽然放缓了前行的脚步,但有着不屈不挠精神的海河儿女,一定会厚积薄发、迎头赶上,再次走在中国历史的前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文到此结束,文中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可与本文作者商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编者:杨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