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正北约四百公里的地方,曾经崛起一座北京的姊妹城市,叫做“上都”,与北京(当时叫“大都”)同为元帝国的首都,称为“两都巡幸”。即每年农历10月至来年3月皇帝驾幸大都,接受朝觐;4一9月驻夏上都,处理政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建在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上,是那时东亚的贸易中心,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当时繁华无二。马可波罗亲临考察学习并盛赞为“天堂之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年前去锡林郭勒,因孤陋寡闻而与元上都失之交臂。今年金莲花盛开的七月,我们专程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眼前呈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致,蓝天白云下,美丽的金莲花竞相开放,金黄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对远道而来的我们微笑着招手致意。这里的一切那么清新自然美丽,让人不禁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正蓝旗后,我们马不停蹄直奔忽必烈广场。广场位于正蓝旗政府办公楼正前方,是市民缅怀历史、休闲娱乐的地方,忽必烈雕像位于广场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彤彤的夕阳映衬下,整个广场和雕像格外壮观、庄重。忽必烈骑着高头大马,背东朝西,左手拽缰、右手高扬,深情款款的眺望着曾经被他征服过的遥远西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忽必烈开创的元朝,在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史中,是一个辉煌的片段。鼎盛时期曾经横跨亚欧大陆,收服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疆域面积是今日俄罗斯的两倍,且并没有那么广阔的苦寒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拜谒忽必烈并漫步游览广场后,入住上都酒店。内蒙古高原清新凉爽的夏季,恰如北京的秋天。舒舒服服一觉醒来,已是日升三杆。沿517县道驱车向东不到20多公里,右侧有一座博物馆,当地人都说是“元上都博物馆”,可是碑匾上却低调的写着“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挨公路的游客中心,建于一个大凹坑之中,屋顶和地面持平。游客中心和博物馆中间隔一座山包,博物馆建在山包另一侧的半山腰。我们拾阶而下进入游客中心,坐摆渡车,绕过山包,到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此奇特的布局设计,令人好奇,不知灵感来自于何方,也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无论如何也影响不了我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像中学时上历史课那样,认真的听、仔细的看,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展陈内容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以辉煌的元帝国和蒙元文化为主题。讲解员反复强调的一点是,从博物馆的一处可以远眺元大都遗址,我想这可能是博物馆选址的依据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束参观,乘摆渡车返回游客中心,驱车向东约5公里,公路左侧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口竖着两根立柱,立柱分别写着“古韵元上都 魅力金莲川”“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从水泥路一直向里走,“元上都遗址”几个浮雕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是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悠久、格局最独特、规划最恢宏的一处。这里是蒙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对外交往中心,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精髓结合于一座城市的杰出范例。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建筑史上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元代共十一位皇帝,其中六位在元上都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1251年,忽必烈建立金莲川幕府,总领漠南汉地军政庶务;1256年,忽必烈命部将刘秉忠建立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称汗;1263年,将开平府诏令为上都。1358年,元上都遭红巾军严重毁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1月13日,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和北京(元大都)一样,都是由元初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刘秉忠主持设计的。其背靠龙岗山,前依上都河,占地250平方公里。由宫城、皇城、外城、关厢、寺庙、给排水工程、墓群等组成。以宫城为中心,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延伸出皇城和外城,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放射状排列。既有土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又有蒙古特色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和北京(元大都)的设计理念都来自于《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型。令人震惊的是,元上都的中轴线与大都北京的中轴线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北,是皇帝处理政务以及和后妃子女饮食起居的地方。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宫城设御天门、东华门、西华门3座城门。宫城正中是皇宫正殿大安阁。北墙中间建穆清阁。水晶殿、洪禧殿、睿思殿、清宁殿等散布四周,城角各建一座角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遗址大门进入,坐摆渡车沿宫城南墙和西墙外侧,到达宫城正北的穆清阁遗址。穆清阁,又称为“穆清殿”,位于宫城北墙正中央,与宫城北墙连为一体,又高于北墙。是宫廷议事、宴饮、赏乐、纳凉和举行游皇城仪式的重要场所。站在遗址上,我仿佛看到了昔日杯酒交错,鼓乐声声,热闹非凡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穆清阁遗址走进宫城大院,向南,步行到大安阁遗址。大安阁是元上都的正殿,号称元上都的象征,位于宫城中央,结构精巧、雄伟瑰丽。忽必烈等皇帝在大安阁临朝、议政、修佛事,举行登基等重大典礼。尽管只看到残垣断壁,但依然隐隐感受到那种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人依据资料复原了大安阁模型,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年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元大都的空前盛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试图穿越蒿草,探究其他区域,不知什么植物的枝干像针一样扎腿疼痛难忍,很担心有毒,于是作罢。从大安阁遗址径直步行到御天门。御天门是宫城南门,位于宫城南墙的正中间,官员进宫须在此下马步行。御天门前是宽阔的广场,是皇帝发布下诏发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门外广场,有供游客休息的长条凳。坐下,观察着四周,思索着历史。一辆摆渡车停在眼前,车上无人,司机热情邀请上车。上车后,边看边听司机讲解,司机兴致勃勃,绕了一个完整的大圈。但是目之所及,除了残破的宫殿遗址、坍塌后还算完整的城墙夯土、广阔而茂盛的草地外,就是一条又一条的沙石路或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元上都城的道路系统按照汉式规制设计规划。大安阁主殿南连御天门、东接东华门、西通西华门的道路为三条主干道,“丁”字形布局,宽敞笔直。与主干道相连的次干道也横平竖直,四通八达。自由式布局的其他道路穿插绕行,连通各处院落和单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是荣耀与破落的合奏,是辉煌与荒凉的交响。曾经雄伟壮观的宫殿、高大威严的城墙已损坏殆尽,不论走到什么地方,所能看到的,只有那些残破的宫殿、城墙、街道和茂盛的蒿草。但这些痕迹,特别是城墙坍塌后的夯土多年来依旧顽强清晰的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告诉来往的人们,这里曾经的恢宏和威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上都宏伟的城市规划、独特的建筑风格及精湛的建筑技艺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典范。其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赓续着元上都设计理念和建筑基因,与元上都一脉相承的元大都北京,经元朝开基,直至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盎然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驱车离开上都,挥手告别一段历史。告别不是忘记,我们回味历史、总结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师,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和伟大的民族复兴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