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浦知青首次组团赴会散记</b></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文: 邓小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汪必扬 屠业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和建 汪士和 邓小文</div> 南京栖霞区•白金汉爵大酒店<br><br><br>何以黄浦知青29<br>黄浦知青首次组团赴会散记<br><br>年月朔天日,<br>云水润山河。 <br>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br>晴蓝寥廓,江南万里霜。 <br><br>扬子江南岸,金陵城东苑,栖霞山脚下。 <br>白金汉爵大酒店,它那球形连环穹顶,金黄硕大,在高耸天际的双子座楼宇间,于连绵无边的斑斓树色中,格外耀眼夺目。 <br><br>11月16日,星期六,甲辰龙年十月十六。虽是立冬节气,却在晚秋景中。 <br>如果今天不是有两件事情崭新问世,那么对于黄浦知青来说,这个日子只能是普普通通,庸庸碌碌,同它之前或之后的任何一个常日一样平淡无奇,不会成为胜日。 <br><br>正是有了这两件事情,让今天意义非凡,价值无计,把一个平淡日子过成了一首史诗,一帧史画。 南京市宝应商会新址 2024年11月16日,南京市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会场<br><br><br>先说第一件大事,让11月16日荣光无限:南京市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 <br><br>今天,白金汉爵大酒店301会议大厅,金壁辉煌,明光烁亮,花团锦簇,满庭华芳。 <br>大会主席台一列高台宽座,领导席卡有序排列,庄重威严。<br>主席台背后巨幅显示屏上,通栏红底白字,端庄昂扬,点明今天大会的主题:南京市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凝聚乡情 共谋发展。 <br>大厅内,3列10排绛红色嘉宾座席,整洁有序,来自全市工商界的近400位宝应商会会员、南京市和宝应县领导及四海嘉宾,济济一堂,额手称庆。 <br><br>上午9时,大会全体人员肃立、奏唱国歌,庄严肃穆。就此,南京市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开启大幕。 <br><br>当大会顺利走完确认商会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表彰优秀会长优秀理事优秀会员等议程时,大厅奏响进行曲欢乐激越,笑脸与奖牌辉映,赞语与谢声齐飞……摄影师和摄像师们,忙碌得像蝴蝶缤纷,飞前舞后,抢夺瞬间,抓拍镜头…… <div><br></div>待会场平静,新任会长刘加军,宝应籍泾河镇泾河村人,江苏省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身着深色正装,红色领带,年富力强,器宇轩昂,走上主席台发言席。<br>他话音嘹亮,响彻庭宇,向大会发表了题为《砥砺奋进十四载 不忘初心再起航》的热情讲话。 <br>刘会长说,南京市宝应商会成立14年来,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南京这片热土上奋力拼搏,创业创新,现有150家会员单位,囊括了在宁上规模的大部分宝应籍工商企业;商会党支部组建5年来,现有共产党员14名,培养新党员1名,党建旗帜引领,会建气象一新。宝应商会以扎实的业绩,良好的信誉,多次受到全国工商联、江苏省工商联和南京市工商联的肯定和表彰,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四好商会”荣誉单位,为省会南京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家乡宝应增了光添了彩。 <br>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喝彩中,刘会长明确要继续坚持以党建促会建,规范商会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确保商会平台高质量优品质运行;广泛团结和吸纳新会员,增添商会新鲜血液和新秀动力,共同健康优质发展等五点工作要求,为商会高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开足了马力。 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合影<br><br><br>大会的热度持续高涨,热浪滚滚。中共宝应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姚绍瑜、南京市工商联领导等先后发表热情滚烫的致词。<br><br>周文彰,全国政协委员、原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宝应籍小官庄人,为大会宣讲辅导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再次掀起大会热潮。宣讲中,周院长就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现实状况和政策热点,给大会作了解渴鼓劲的精彩演讲,受到全场长时间起立鼓掌。 大会是宣言书,<br>大会是嘉奖台,<br>大会是推进器。 <br><br>南京市宝应商会,是新中国改革开放46度春秋中涌现的新生社会团体,朝气勃勃,生机盎盎,前景远大,不可限量。 <br>南京巿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的圆满胜利,赋予11月16日特别璀璨的荣光,让一个平常普通的小小日子成为南京市宝应商会发展史上的明亮节点,光耀青史,永不磨灭…… 2013年10月,原宝应县夏集公社南京知识青年举行纪念插队45周年返乡活动 2018年10月25日,宝应县泾河镇文体中心广场,中共宝应县泾河镇党委、镇政府举行黄浦知青插队50周年返乡纪念大会<br><br><br>再说第二件大事,也让11月16日闪闪发光:南京市黄浦知青组团赴会。 <br><br>回溯下历史,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中后期开始,宝应县域至少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人囗迁徒运动。 <br><br>第一次主要是以1968年10月为主体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先后有近6000名来自南京市原朝阳(白下)区的老三届男女中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过长江,沿运河,来到宝应县辖夏集、城郊、氾水、子婴河、沿河、黄塍、黄浦、泾河、曹甸、安丰等10余个人民公社,分别插队在全县1400多个生产小队,落籍入户,务农为生。 <br><br>紧接着,1969年上半年,宝应接收安置江苏省、南京市级机关下放干部两批,约100户,400余人。此后不久,全县又接收安置包括南京市城市职工和居民在内的下放户共650户,2700多人。<br><br>10年后,时至1980年上半年,这支将近1万人的城市迁徙大军,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相继又迁回原住城市,重新投入新的生活。<br><br>这支迁徙大军的一来一去,对于当年全域尚不足40万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的宝应县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人口冲击波,其实际产生的对于城乡社会的作用无论怎样估量都不为过。<br><br>当这支迁徙大军重新回到省会城市,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他们仍然始终不忘宝应父老乡亲的粮草之恩,深度发酵对于第二故乡的乡愁乡谊,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回馈第二故乡,对包括各公社各大队各生产队在内的宝应全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深远的有益贡献。 江苏苏州•吴江同里肖甸湖湿地公园知青故址<br><br><br>这支迁徙大军在南京和宝应之间的来回折腾,还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社会效应,那就是随着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回到南京,影响和带动了第二故乡的能工巧匠、有心人和有志者,追随其后,来到省城谋生创业,谋事创新,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造就了第一代宝应籍南京民营企业家。<br><br>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自由自主,以创业者、打工者、求学者等等的不同身份,从广袤的农村涌向城市,为新中国求变求富的时代大潮推波助澜,形成第二次中国城乡迁徙冲击波。<br>相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形成的第一次城乡大迁徙,第二次人口大迁徒在人员结构、流动方向、择业途径、政策导向、社会功效等主要方面,均有质和量上的截然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转型,反映了由城市向乡村的逆向流动到由乡村向城市正向流动的时代召唤。<br><br>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知青下乡是乡亲进城的前朝旧曲,乡亲进城是知青下乡的当今正戏;知青下乡是乡亲进城的错乱演习,乡亲进城是知青下乡的拨乱反正。<br><br>两次社会大迁徒运动,尽管他们内容不同,方向不同,路径不同,能量不同……,但经过否定之否定,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迁徒周期,体现了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性和周期性,展现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艰难过程。<br><br>黄浦知青有幸,成为两次社会大迁徒运动的当事者、亲历者、承受者和见证者。 1970年冬,原宝应县黄浦公社兴胜大队孙贾生产队知青班组回宁探亲,游览玄武湖公园,左起,马和建,沈启明,吴裕霖,葛新生 2009年冬,孙贾知青班组返城后全家首聚,左起,马和建,吴裕霖,沈启明,葛新生,徐雁星 2024年11月9日,贾国槐和孙贾知青重聚游园,左起,马和建,葛新生,贾国槐,沈启明,吴裕霖<br><br><br>南京市宝应商会第二、三届会长,现任荣誉会长贾国槐先生,1948年8月生人。作为在南京创业生根的宝应籍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正是两次社会迁徙大潮风向转标的典型范例。<br><br>1968年10月,当原南京七中初二3班马和建、吴裕霖、葛新生、沈启明等4位同班男生,插队原黄浦公社兴胜大队孙贾生产队,组成孙贾知青班组,种田务农,靠挣工分糊口时,贾国槐正是孙贾生产队的年轻社员,一枚毛头小伙,其父为孙贾生产小队长,其叔为兴胜大队干部。<br>他们热情接纳了十来岁的学生娃,南京知青。<br>孙贾知青在孙贾生产队的第一顿插队晚餐,第一碗黄浦菜羹,就是在国槐家里,由国槐妈妈亲手烹制的。<br>青年国槐,有事没事,总是喜欢往建在庄子南头的知青茅屋跑,与知青玩耍聊天,谈得来,玩得好,很有感情。孙贾知青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对年轻农民国槐潜移默化。<br><br>十年八年之后,眼看4名南京知青先后离开了孙贾生产队,很是刺激国槐。<br>于是,1978年冬季,国槐决心跟随知青的回城步伐,带着娴熟的木匠手艺和全套木作工具,外带一卷单薄破旧的铺盖行李和满腔滚烫的理想追求,来到南京苦苦闯荡。<br><br>回城的黄浦知青,很自然就成为贾国槐在南京最初起步的人脉资源。原黄浦知青马和建、马良萍、周世杰等等,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热情服务,端茶递水,穿针引线,搭桥铺路,最大限度地给了国槐有效有力的方便和指点,为国槐终成事业立下汗马功劳。<br><br>类似国槐会长和孙贾知青的闪光故事,在返城后的黄浦知青中多有风闻传说,限于篇幅,此处不表。<br><br>总之,即使返城,即使晚年,黄浦知青与第二故乡的血肉情缘,黄浦知青与父老乡亲的乡谊华章,千丝万缕,万缕千丝,不思量,自难忘,剪不断,理还乱…… 2010年10月,南京市宝应商会成立伊始,就将目光投向曾经在宝应下过乡插过队的南京知青,高举“同在南京城,就是一家人”的大旗,寻找线索,建立联系,与南京知青有了越来频繁密切的联络。其中,来往走动最多最亲的是原宝应县黄浦人民公社南京知青。<br><br>2018年10月,当原黄浦知青筹办纪念插队50周年返乡活动时,宝应商会如同宝应县委县政府、泾河镇党委政府和第二故乡父老子弟一样热忱,从经费、会场、人脉等方面给予温暖关怀和扶助,共襄一场50年后的南京知青和父老乡亲千人大会,名动海内外。 南京市黄浦知青首次组团赴会,左起,屠业障、张荇、汪润秋、夏思蓝、马良萍、夏建平、刘瑞华、邓小文、舒耀文、汪士和、张小明、房元山<br><br><br>早在去年8月,新任商会领导刘加军等才俊,就代话邀请南京市黄浦知青组团出席南京巿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指定黄浦知青演唱宝应新民歌《格冬代》为大会特别节目。<br><br>今年11月16日,经协商,推选退休多年的原黄浦知青舒耀文、刘瑞华、马良萍、张小明、张荇、夏思蓝、汪士和、房元山、夏建平、汪润秋、屠业障、邓小文等12名代表,正式组成南京市黄浦知青代表团赴会。<br><br>上午9时,南京巿宝应商会第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庆典开幕式上,南京市黄浦知青代表团12名成员,准点在嘉宾席入座,全程认真听会热烈鼓掌,有始有终走完大会的全部议程。 <div><br></div>大会闭幕后,抢在大会主席团合影留念的间隙,主席团中与黄浦知青有着亲密联系的部份领导留步,和南京市黄浦知青代表团合影,留下了黄浦知青史上的珍贵镜头。<br>在这张熠耀青史的历史照片上,左起有王文安(宝应县泾河镇党委副书记)、房元山(黄浦知青)、刘瑞华(黄浦知青)、汪润秋(黄浦知青)、夏建平(黄浦知青)、邓小文(黄浦知青)、周文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良萍(黄浦知青)、贾国槐(南京市宝应商会荣誉会长)、舒耀文(黄浦知青)、汪士和(黄浦知青)、屠业障(黄浦知青)、姚绍瑜(宝应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林永亮(宝应县泾河镇副镇长) 随后,在酒店南门宽阔广场上,南京市黄浦知青代表团列队参加了大会全体会员和嘉宾的纪念合影。<br><br>合影后,大会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答谢宴会,真心感谢各级领导和四海嘉宾十四年来对商会的关怀和理解,指导和扶持。<br><br>宴会席间,商会精心安排了一台由非著名歌手和黄浦知青文工组拼合而成的小型演唱会,以礼乐庆典环境,喜庆大会氛围。 黄浦知青文工组,左起,张荇、夏思蓝、马良萍、刘瑞华、舒耀文、张小明<br><br><br>在黄浦知青文工组节目的前后,都有歌手的精彩歌唱和喝彩掌声。<br>终于,轮到黄浦知青文工组登台亮相了……<br>只见舒耀文,刘瑞华,马良萍,张小明,张荇,夏思蓝六位姐妹,身着由红运动衫、白运动裤和黄涤纶巾相搭的演出服,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让全场主宾眼睛一亮,比起那些歌手穿着随意不修边幅,台风略胜一筹…… 一众女演员英姿飒爽,一番小碎步,圆场一圈,落定舞台中央,挺胸抬头,一字横列亮相,舞台背景立马映显出她们事先托朋友精心制作的演唱视频,巨大的通台屏幕尽显宝应城乡今昔风光……煌煌大厅为之一震,全场目光聚焦舞台,比起男女歌手的清唱又胜一筹…… 当然,高人一头的还在演唱节目内容的亲切自然。受邀歌手选唱的大都是歌坛流行金曲,靠炫技噱头拿人。文工组避短扬长,献演了一曲宝应新民歌《格咚代•水乡歌儿唱不完》。<br><br>《格咚代》,原是里下河传唱乡间的古老秧歌号子,春夏两季田间俚唱,宝应乡民张口就来,耳熟能详。原宝丰大队知青舒耀文亲自担纲配词配曲,更换新鲜内容,赋于时代特色,精心改编旧调《格咚代》成为一曲新民歌。<br><br>领唱:<br>格咚代格咚代哎……<br>格咚代,<br>代里格咚代里格上格咚代里格咚代……<br>伴唱:<br>格咚代,格咚代,<br>格冬格咚格冬格咚代……<br>齐唱:<br>喝不够的运河水,千年流长哎,<br>爱不够的荷花荡哟,万年飘香。<br>花开铺进黄金屋,<br>秧田号子飞云端,<br>唱不够的秧号子哎,<br>那个咚咚那个咚咚那个美呀……,<br>唱不够的是我的鱼米乡。<br><br>民歌结尾处,领唱:<br>悠悠那个运河水哎水流长,<br>日子越过越呀么越兴旺……<br>齐唱:<br>日子越过越呀么越兴旺,格咚代……<br><br>运河的浪花,湖荡的莲藕,栽秧的号子,稻穗的清香,黄昏的和风,夕阳的余晖,炊烟的袅袅,农家的碌碌……构成了一幅水乡父老泥泞人间的长幅画卷,谱写了一部世代烟火生生不息的交响乐章…… 虽然不是职业歌手,六位知青姐妹,总芳龄443度秋华,一组搏战沙场饱经风霜的女共产党员的鲜活群像。<br><br>曾经,她们都是黄浦人民公社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骨干队员。如今,她们载歌载舞,重振当年田间场头风沙旷野为广大乡亲演出的精气神,一展桃李芳华婀娜妙龄战士风度的真善美,以女声歌喉天生的韧性和锐度,穿庭而过,妩媚缭绕,感染力强烈,氛围感热腾。<br><br>满堂的面孔如向阳葵花,齐刷刷转向舞台,乱糟糟一溜烟逃遁,静悄悄陡然间笼罩,全场神情专注,生怕漏掉一个音调,生怕错听一句歌词……<br>面对表演,聆听歌唱,那些饱经沧桑的脸庞如痴如醉,那些年轻朝气的面孔则惊愕有加……<br><br>在六朝古都能听到家乡的原味小调,是对桑梓的难得回味,是对乡愁的轻柔抚慰……<br><br>最后一个旋律还没有完全落地,余音袅袅悠悠尚在绕梁,大厅四方就掌声哗哗,举杯当当,衷心祝贺黄浦知青独此一家的精彩演出,热情点赞黄浦知青暖暖在怀的乡情乡谊……<br><br>正是黄浦知青首次组团赴会,正是黄浦知青文工组精彩演出,让2024年11月16日成为黄浦知青史上大放异彩的一天……<br><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12.1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