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永和,——从三郊口到郑永和

原风(ahw)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的目标是辉县香木河,网上说这里是“自驾爱好者的天堂,路况曲折刺激,沿途风景优美”。一路导航指引,渐次由平原入浅山,循路而行已是依山傍河,愈走愈深,眼见来至一处小村落,导航莺声燕语:目的地到了,本次导航结束。车上的我们却一时傻眼:说好的自驾天堂,风景如画呢?只见小山村空寂寥落,不见人影。右侧山体高耸,杂木空枝,荒草萋萋;左侧河面萧索,风掠水荡,冷意凛凛,哪里寻得着“天堂”景象?失望之余,却也释然:时令已进冬月,有谁愿意冒着寒风,来这瘦山冷水中嬉戏呢?还是怨自己智商堪忧,来的不是时候。</p><p class="ql-block"> 总不能就此回头吧!望着车前婉延向远的唯一山路,我们决定面向未知,探索前行。此日天气晴好,正是碧空如洗,纤尘不染。山路并不险峻,倒也曲折迴环,算是应了“路况曲折刺激”的说法。车随路转,光影交错,一路车少人寂,虽有尘嚣远遁之感,却也未免单调乏味了些。</p> <p class="ql-block">  直到眼前突然现出一片碧蓝的水面!我们惊喜下车,站在路旁观望。但见几近干涸的香木河上,拦腰升起一道雄浑壮观的大坝,一颗巨大的半月形蓝宝石静静地镶嵌在崇山峻岭的怀抱。放眼望去,周遭群山雄峙,势睨五岳,葳蕤已尽,莽莽苍苍。左前方有座金字塔般的山峰临水高耸,一柱巨石仿佛从山体内强势突出,于高峰之巅孤拔而起,直如尖锥利剑刺向蓝天!天空一派澄明,湛蓝如洗,恰与山间碧水相映,真个水如天碧,天若水蓝,两两相依,相看不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痴迷于水光山色,一边逡巡观览。角度变换,才发现这水面整体呈丫字形状,远处一脉不知所之,脚下的湖水则收窄成河,循着两岸山势,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地逦迤向远,入深而去。不,这不是湖水,它显然是一座深山水库,自然与人工的奇妙结合竟如此相融相谐,演绎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着,大脑一片空明,仿佛已溶入其中。恍惚间,脑中不经意冒出三个字来:“三郊口”!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三郊口水库?周围没有标识,入口被封,上不了大坝,只好依岸边栏杆探身搜寻,果见远处一个水泥标牌上,“三郊口水库”五个大字隐约可辨,一霎间,那么多遥远的人和事纷纷涌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三郊口水库曾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当它蓦然出现在面前,于壮美景色之外,带给我的,便是无尽的岁月回忆和万千感慨!</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我的中小学时期。虽生在平原,但家境贫寒,打我记事,大哥就没有上过学。有一年,大哥出门两三个月才回家,回来就听他讲上山修水库的故事。那山如何远,如何高,修水库如何不容易;黑天白日背木柱、运石头,如何危险艰难;吃的如何差,干的如何累……当时听来,大哥不是在诉苦,反倒透着自豪和炫耀。大哥参与修建的水库就有三郊口,此后,大哥多次讲他修水库的经历,三郊口水库便连同我的少年想像,带着些许神秘,在头脑中形成传说,扎下了根。</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上了高中,辉县人民治山治水的热潮依然如火如荼。“先治坡,后治窝”、“刨大坑,栽大苗,三年长个小檩条”。这样的口号我们中学生也叫得很响,至今张口就来。当时,全县人民都在支援山区建设,大家节衣缩食也要省出点钱,捐给山区。同学中,一位家在县城的男生,理发时剃成光头,就为省下五分钱捐出来,“五分钱精神”成了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在师生中间,还流传着我们政治老师的事迹:张老师在水库工地扛木料时,不慎滑下山坡,受伤昏迷。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木料在吗?不要管我,木料要紧!</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理想纯粹的年代。正如林县人民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一样,辉县人民也在与穷山恶水的斗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伴随着辉县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一个人的名字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刻在了那个年代的太行山上,驻进了辉县百姓的心中,他就是辉县人民的老书记——郑永和。</p> <p class="ql-block">  郑永和与兰考焦裕禄、林县杨贵是毛泽东时代县委书记的三面旗帜,被称为“县委书记三杰”。六七十年代,他身先士卒,带领辉县人民凿洞修路,拦坝筑渠,植树造林,治土种粮,使水难、路难、生活苦的山区人民,实现了水通、路通、生活好的愿望。1989年退休后,仍召集他的老部下,成立了“老干部服务队”,活跃在太行山上,根治林害,筑渠修路,继续造福山区百姓。</p><p class="ql-block"> 谁真心为百姓好,百姓就会念念不忘。“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拿起人民币,想起郑书记”,多年来,这样的民谣在山区百姓中口口传颂,人们在太行山的巨石上镌刻下四个大字:人民永和。</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三郊口水库与郑永和书记有着怎样的关联,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那时的辉县,一位县委书记倾心为民,扑下身子,带领群众刨穷根儿;在那时的辉县,山区人民不靠不怨,苦干实干,艰苦卓绝,创造着伟大奇迹;在那时的辉县,平原地带群众出劳力、捐鸡蛋,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支援山区建设。这样一种“辉县精神”常在我的心中萦绕,每每令我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三郊口水库岸边,望着山雄水秀的壮美景色,我思绪翻涌,回味着那个火热的年代,思念着已经故去的可亲的大哥,缅怀着已经故去的可敬的老书记。</p><p class="ql-block"> 我和郑永和书记当然不是一代人,但是,在我从小的记忆中,一直有个似真似梦的场景。那是1976年天地同悲的日子,刚上初一的我作为中小学生代表,到县委参加毛主席追悼会。人们在一个小院里列队肃立,追悼会马上就要开始,只听前排有人在焦急地小声对话:郑书记怎么还不来?一人从屋里跑出来,说:郑书记在屋里哭的厉害,硬拉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记忆不是梦,这就是我在特别的年纪、特殊的时刻,与郑书记未曾照面的唯一一次近距离交集……</p><p class="ql-block"> 祈愿中华大地涌现更多新时代的郑永和,这样的领头人多了,才会有国家富强,人民永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