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家圩地主庄园位于安徽霍邱县马店镇西约3公里处,占地90亩,是清光绪年间的著名地主庄园。庄园曾拥有20万亩土地,分布在皖豫等地,并在多个城市拥有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等45处产业。庄园由李氏家族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有房屋430间。庄园的建设动用了数百名工匠和4000多家佃户,历经10年营造而成。庄园内部设有荷花池、上马石、石雕狮子等景观设施,以及书房、戏台、仓房等生活设施。建筑技艺精湛,使用了驮梁起架结构,重梁木椽,笆砖铺顶,墙面和立柱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庄园的主人李氏家族自清咸丰初年(1851年)发迹,至民国38年(1949年),历经四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长达100年。</p><p class="ql-block">选址</p><p class="ql-block">据民国17年(1928)《霍邱县志》记载:李家圩“咸丰中,首筑寨”。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p><p class="ql-block">李家圩地主庄园</p><p class="ql-block">圩址确定后,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开工,动用数百名工匠,同时强迫4000多家佃户为其出工,烧砖瓦、挖濠沟、搬砖石、运木料,劳民耗资,历10年营造,方告竣工。占地70多亩,有房屋430多间。佃农在出工建圩时,被冻、饿、累、体罚致残致死的无计其数。农民王会友和赵大体弱多病,抬不动石头,被李图南用铜管旱烟袋活活打死。百姓说:李家圩是用农民的白骨堆砌起来的。</p><p class="ql-block">布局</p><p class="ql-block">建国前,站在跑马岗上俯视李家圩、沟堑环寨,吊桥悬空,坐北朝南一片青堂瓦舍。仔细看,一寨分三宅、一宅分四院,头门至堂楼一线串珠,五排房一幢高过一幢,真是门庭似海深,一门一道关。</p><p class="ql-block">——防御设施每宅头门外,防卫濠宽两丈,深数尺。濠外边巨石护岸,濠内墙用丈余条石自水底垒砌,上接城砖高耸丈余。砖墙上有卧、跪、立三排射击孔。在圩墙的东、西、北三面竖立6个炮楼,突出在墙外。炮楼三面都有枪炮眼,可供射击。头门楼屋顶上五脊六兽,正中间铁打的雄鹰展翅俯冲,呈抓鸡之状。明间“吞金”,两扇黑漆大门,铆钉茶盏大,对联书“凡事但求过得去,此心必须放平来”,伪告世人是慈善世家。门两旁伸出黑洞洞两门土炮,谓之大小“白龙”。门两厢朝南开着石磨大两个圆窗口,加之提起的吊桥和风吹尖叫的栎树,给人黑沉阴森的感觉。头门旁,门朝北两列矮房。西边是饲料库、枪兵舍。东边有骡马厩、长工房。门内开阔地南北宽180尺,东西长140丈。平时在这里训练家丁,午秋二季就成为收租场。</p><p class="ql-block">——景观设施二门前圩濠修成荷花池,养有“寿龟”,种植荷花。门楣上描金篆书“天荷仙府”四个大字,显示其“大雅脱俗”。紧靠门前沟坝口立有上马石,在此,武人要下马,文人要落轿。门砧立有狮子卧鼓、张口狮子、盘球狮子三种款式石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