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绘莒景 意趣寄山水

卢守文

<p class="ql-block">墨韵绘莒景,意趣寄山水</p><p class="ql-block"> ——评莒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亦农山水画《城外山高平野阔,一河沭水可拖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卢守文 画/张亦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莒县,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城池,在岁月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莒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亦农的这幅山水画,取材于“莒州外八景”之“沭水拖蓝”,犹如一部视觉史诗,将莒地山水的壮美与神韵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画面伊始,观者的视线便被那磅礴的山势所吸引。城外山峦连绵起伏,其轮廓以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皴擦之间尽显山石的肌理与质感。山峰浑厚敦实,沉稳而坐。画家通过巧妙的墨色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近山墨色浓郁,仿佛触手可及;远山则淡墨轻染,渐隐于云雾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山脚下,平野广阔,村舍房屋,红瓦小筑,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烟岚之间,似是大地的吊坠,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而那条贯穿画面的沭水,无疑是整幅画作的灵魂所在。河水流泻而来,蜿蜒曲折,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幽幽的光辉。画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河水的动态与质感,或用淡墨晕染,表现出水流的平缓;或用留白与墨线勾勒,体现出水势的变幻与动态的流转。最令人称奇的是那“托蓝”之景,清澈的沭水倒映着天空与两岸的青山,水色与天色交融,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幽蓝的色调,仿佛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带镶嵌于画面之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  在构图上,画家采用了全景式的布局,将山峦、平野、河流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恢宏大气、雄浑壮阔的意境。画面疏密有致,实处山峰巍峨、树木葱茏、水波荡漾,虚处云雾缭绕、天空悠远,虚实相生,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可游可居。同时,画家注重画面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山峦的起伏、河流的曲折、树木的错落,皆如音符般跳跃在画面之上,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山水乐章。</p><p class="ql-block"> 从笔墨技法来看,画家兼工带写,既有工笔的细腻入微,又有写意的豪放洒脱。山石的勾勒、树木的描绘、河水的点染,皆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在整体气势的营造与意境的表达上,则大胆豪放,不拘小节,以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轻重缓急,传达出山水的神韵与情感。画家还善于运用各种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泼墨、破墨等,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幅山水画不仅是对“沭水拖蓝”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画家对莒县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之情的寄托。通过画笔,画家将莒地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展现出来,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莒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地域风情。它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