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有记录先人事迹、编写村志、族谱的习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族人有一种本性的寻根意识,这使得家乡故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都会想望着家乡,因为这里埋葬着祖先;无论你在哪里徘徊,你永远不会忘记家乡的“根”。</p><p class="ql-block"> 编写此乡贤录,就是想让后辈了解前辈贤人的成长奋斗,铭记先辈恩泽,便于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目标、树立榜样,便于平时联系沟通,资源共享,增强家乡人民的凝聚力,最终达到崇先敬贤,尊老爱幼,人才辈出,实现家乡振兴、社会和谐,国富民强目的。</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学历贬值,社会转型,多元化凸显,年轻后辈学子茫然无措,彷徨待助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因而在此辑录乡梓四个散发微光的奋斗者,以期给后辈有所启迪!</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一并感谢各位乡亲贤达提供材料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 李家军,永利厚庄人,现在在北京某大学工作。家军哥(李家军年龄比笔者稍长,以此称之)的求学经历,堪称传奇。家军哥学生时代,家境贫寒,从永建乡永建中学考入下关一中。读高中时,鲜少回家。即使回家也选择翻山越岭步行回家,徒经“者摩山”、“贼波萝山”,用时大概四小时左右。去年家军哥回老家,曾重走下关一中时的求学路,时隔多年,林深草密,寻忆所记,不复得路,抱憾而返。</p><p class="ql-block"> 家军哥经勤奋学习高考成绩突出,考取了北京某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该校最好专业,据当年情况,家军哥的高考成绩可以进清华大学,但去农科类学校有学习生活补助,可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大理报社印刷厂工作,从事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在与同期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同事约经过10个月的摸索熟悉后顺利保障了大理报由铅字印刷工艺转化成效率更高的胶板印刷工艺,1991年顺利评为助理工程师。在工作之余,仍然继续学习,1992年经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北京某大学自动化系录取,1995年研究生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工作后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活跃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一线工作,每年培养本科毕业设计和在职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李家军老师注重子女教育,家庭和美,在妻子唐晴老师的帮扶下,女儿以高分成绩第一批本科招生考取清华大学建筑类专业,毕业后被推荐本校读研,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了一所重点中学任高中教师。家军哥为人谦逊,待人诚恳,关心家乡发展变化,值得村里和临近村落后辈学生学习,也是吾辈做人处事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延琼珍,女,永利三家村人。她世纪之交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起初工作分配到巍山县永建农科站,后面放弃工作到云龙大栗树茶厂工作,凭借自己的专业和敢闯精神,承担大栗树茶厂昆明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在昆明将茶叶的销售做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对她特值得赞赏的就是在世纪初,也就是她工作不久通过法拍买下了巍山的“古城客栈”。对于当时刚参加工作的她可谓有胆有识有魄力。“古城客栈”经过多年经营及升级改造,身价倍增!</p><p class="ql-block"> 延专家最令人钦佩的是她在几年前投身公益事业,为青少年学生和家长排忧解难。前面一次的小聚,延琼珍坦言,她女儿在青春期成长中,她察觉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引发了她的思考,她认为一个人挣再多的钱,个人事业再成功,如果家庭出状况,子女教育出问题,那也是失败的!通过学习懂得了教育好子女要从改变家长自己开始,于是她跟随浙大学霸王金海老师的“扶鹰之家”开启了公益课堂,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她把“古城客栈”出租,把其它的事业压缩,真正的“断舍离”。现在延琼珍已是云南扶鹰教育培训学院的院长。她认为她现在所做的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她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女儿自动自发的学习,也帮助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甚至厌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她目光坚毅,语言铿锵,扶鹰教育之路她会无怨无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p><p class="ql-block"> 人生至幸,莫过于在年富力强之际,探寻到专属自己的使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 张开周,男,汉族,永利厚庄人。现定居江苏省常州市。2001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学历。 </p><p class="ql-block"> 先后在广东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Valence(苏州)有限公司、恒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常州博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无锡尼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任职。</p><p class="ql-block"> 成绩:工作期间发表发明专利10项;获得六西格玛绿带;参与完成的六西格玛项目获第六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项目优秀奖;参与完成黑带项目“锂离子电池负极三元复合碳材料的研究”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优秀六西格玛项目奖;获得无锡市惠山区2018年创业先锋人才贡献奖。</p><p class="ql-block"> 张开周学历高,情商高。他同学、朋友多,许多博士团队都对他信任有加。去年春节返乡,他曾邀约笔者带项目前往临沧考察。在外工作期间,家乡情节浓重,建立家乡群平台,积极串联家乡及在外人员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卞光明,男,永利江头村人。卞光明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大学期间,体贴父母,勤工俭学,学费生活费基本自给。99年昆明世博会时和同学倒卖过大理石工艺品,利润颇丰,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教训。大学毕业,在生物制药厂工作。2008年独自创业,开始做废旧塑料回收利用。2014年,开始第二次创业,做塑料排水检查井研发,把排水检查井做到全国五个唯一。2017年,成立云南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转型乡村振兴,参与筹建云南乡村振兴学院,搞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农业,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期间,经济下行,近千万投入不见波澜,时间越长,亏空越甚。“也是去年、前年几乎接近绝望、差不多抑郁,后面自己调整出来,现在是做减法、减少内耗,方方面面调整后重新启程上路,今年情况应该好与去年、前年和上前年。”这是卞总前几天和我交流原话。想写他的事迹,激励乡梓后学,他说,“再等等吧,待明年把产品发到北京天安门周边、湖南农村污水收集大面积铺开,强哥(郑强教授)过来后……有点大一点的成效再报好些,毕竟现在也才是一束微光,还没照亮太多!”</p><p class="ql-block"> 我眼中卞光明是个踏实认真执着有情怀的创业者。十多年前他承头修筑了老家北山脚下的水泥路。疫情期间,厂子困难,他身处困境,对厂里的员工不离不弃。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自助者天助之,现已挺过困境,相信卞总的事业之路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山山出俊鸟,处处有能人”。各地各处都有出类拔粹的优秀人才,家乡也不例外,在众多优秀者中权选四人,以期自带光芒的他(她)们能照亮后学,让家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