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文字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02787)</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渤海之滨,白河之津。薪火南开,津门故里。南开区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千年运河文化的富集地,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是近代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六百多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蹲厉奋发、辛勤耕耘,用汗水和智慧,孕育了老城文化、运河文化、学府文化、红色文化,以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民俗传统,打造着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如今的南开区已发展成为科技教育发达、商贸活力进发、文化特色突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核心区。</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天津,提出重要要求。南开区牢记嘱托,笃行不怠,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以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开大地扎实实践。南开区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南开春秋”主题展陈,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觉交互体验,展现古老而隽永、蓬勃而日新的南开魅力。</p><p class="ql-block">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创新南开,生生不息。新的历史起点,南开人将激荡岁月波澜,继续谱写时代华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桓旧事</p><p class="ql-block">天津旧城始建于明永乐初年,明清两代历经多次修整,形成东西长约1570米,南北宽约900米的长方形城垣,城墙围城的长方形区域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形似算盘,被称为“算盘城”。</p><p class="ql-block">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工部尚书黄福和平江伯陈瑄督造土城一座,形成天津旧城量早的城墙。弘治四年(1491年),天津道刘福,兴工用砖包砌天津卫城,各门筑能城,名日“重东”、“定南”、“安西”、“拱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工部尚书黄福和平江伯陈瑄督造土城一座,形成天津旧城最早的城墙。弘治四年(1491年),天津道刘福,兴工用砖包砌天津卫城。各门筑瓮城,名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p><p class="ql-block">天津旧时城墙</p><p class="ql-block">英国人绘制的天津城外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建的城楼和城中央的钟鼓楼同时建成。钟鼓楼下辟拱券门道,上筑歇山顶楼阁,实际上有钟无鼓,俗称鼓楼。</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鼓楼因历经战乱、年久楼危,被拆卸重建,同年10月底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益世报》对重修鼓楼的报道</p><p class="ql-block">1952年,民国时期重建的鼓楼被拆除。天津大学于1952年8月致函市政工程局,请求把当时已拆除的鼓楼大钟赠给学校作为上下课铃使用。现大钟被天津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天津卫城中心位置鼓楼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辐射出一条笔直的街道通向四个城门,形成城里的四条主街。</p><p class="ql-block">1864年德国画家绘制的东门里</p><p class="ql-block">1902年天津旧城东门牌楼街景</p><p class="ql-block">德国画家笔下的天津城内街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老画报中的鼓楼街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天津城内西北的镇台衙门远景,原为天津卫署,清顺治元年改为总兵官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门里文庙牌坊</p> <p class="ql-block">笔直的街道通向四个城门</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第二年都统衙门发布拆除城墙的告谕,天津成为第一个拆除城墙的中国城市。</p><p class="ql-block">德国画家笔下的天津城内街景</p><p class="ql-block">日本老画报中的鼓楼街景</p><p class="ql-block">被八国联军击毁后的城内民房,残垣断</p><p class="ql-block">壁,瓦砾成堆,景象悲凉。</p><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p><p class="ql-block">烧杀抢掠,给天津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p><p class="ql-block">战死在南门城墙上的中国军民</p><p class="ql-block">东门里文庙牌坊</p><p class="ql-block">天津城墙拆毁前的南门</p><p class="ql-block">1901年,天津拆除了城墙。</p> <p class="ql-block">方志南开</p><p class="ql-block">南开区历史悠久,是天津老城所在地。天泰定三年(1326)在此建筑天后宫。明永乐二年(1404)设卫筑城,自明清至民国初期,天津老城厢是天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金融业的发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区更是成为高爷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区域经济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质量不断提开,民主法治扎实推进,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果丰硕。</p><p class="ql-block">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南开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地方志编修,1984年,全市首部区级综合年鉴《南开年鉴》创刊;1998年,首部《南开区》出版2018年,第二轮《南开区志》出版,同年,《南开年鉴》实现公开出版。两轮志书及历年年圣全面记载了天津老城的前世今生,展现了津门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记录了南开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进程,承敢着南开人拼搏奋斗的伟大实践。走进“方志南开”,感知历史脉搏,涵养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激励我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南开力量。</p> <p class="ql-block">一组长达六七米长的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九河下梢天津卫</p> <p class="ql-block">天津卫民谣</p> <p class="ql-block">“德丰号”煤厂,位于西门里大街南侧,于1926年开办,掌柜于德霖。其字号匾额“德丰号”由近代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据于家后人回忆,1956年公私合营后“德丰号”改名为“光明煤店”,后“德丰号”匾额破损流失多年。2000年,于家后人发现煤店工人使用的铺板就是匾额残板,便将其收回保存。2003年,于家后人将此珍贵匾额捐献给了南开区档案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0年,天津被八国联军攻陷,百业凋零。为尽快恢复商业,一些商界名流于1903年在北门东成立了天津商务公所,云集了各行各业有实力的商家。1931年,天津商务公所改为“天津市商会”。天津市商会是全市商界的统一组织,为繁荣天津商业开展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1936年商会选举大会开幕典礼</p><p class="ql-block">鼓楼上的国货售品所广告</p><p class="ql-block">商店鳞次栉比的东马路</p><p class="ql-block">清末天津老城内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字号档案</p><p class="ql-block">正兴德</p><p class="ql-block">正兴德茶庄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穆家开办,创立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位于天津北大关竹竿巷,创办人是穆文英,以经营素茶为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茶叶包装上加印“绿竹”商标,名盛一时。三十年代初,在北马路与东马路交汇处的旧钞开设正兴德第二支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祥德斋</p><p class="ql-block">祥德斋创办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最初在东北角户部街路南,最早称“陈记馃子铺”,以制售蒸食为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春,开设新号,定名“祥德斋”,成为天津首家前店后厂、产销一体的专营店铺,以制售天津风味“京八件”、蛋糕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设卫筑城后,天津城内居民多来自江南军籍,人杂五方,崇尚习武,商业发达,民风喜贾。近世以后,西风东渐,新学兴盛,兼容中西。历经数百年形成、演化的民俗,名目甚多,居住、服饰、饮食、方言等集东西南北之大成,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有天津典型的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方杂处</p><p class="ql-block">自明代设卫筑城开始,大批军人及家属移居天津。当年军户移民约在40760-59733人之间,构成了当时天津人口的主体。清代城内户均人口数为9.62人,城外户均人口数为3.28-5人,体现了城内以家族聚居为主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天津卫志·天津整饬副使毛公德政去思旧碑》记载:“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门贵,北门富</p><p class="ql-block">津俗有谚“东门贵,北门富”,体现了清代天津城内社会阶层的空间布局。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刻印的《津门保甲图说》统计,当时天津城乡人口244019人,有将近一半居住在老城里,40%居住在三岔河口一带和北门外南运河沿岸,体现传统天津沿河结邻而居的城市布局。作为当时主要社会上层的绅矜和盐商,除了40%居住在城内外,大多数居住在东门外和北门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冰窖胡同李善人</p><p class="ql-block">“李善人”家族为昔日天津八大家之一,原籍江苏昆山,清初康熙年间迁到天茱洛户,住在北门单户部街。第一代李春诚(1826-1872)每年售盐6000多万斤,获利60万两,以此成津门巨富。其子李士铭(1851-1927)继承父业,继续经营盐务,成为“李善人”家族的代表人物。后李家在东门内二道街东头的冰窖胡同建起大宅院,堂号“亿善堂”。</p><p class="ql-block">乡祠卞家</p><p class="ql-block">卞家祖籍江苏常州,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移居天津。至嘉庆八年(1803年),第四代“礼”字辈兄弟,开设“隆顺号”,经营土产杂货,后又开设“隆顺榕”药店等企业,由此走向兴旺发达。至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开埠前,卞家已经成为天津富户,第五代和第六代在老城里东北角置地建房,位置在浙江乡祠以南。</p><p class="ql-block">出自乡祠卞家,是世界著名的固体力学专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益恒杨家</p><p class="ql-block">杨家祖籍广东番禺,明朝万历年间落户天津,世代以开设钱庄、盐店为业,称晋益恒杨家。杨家也是书香世家,最著名者为撰写《皇会论》的杨一,世称“杨无怪”。同治九年(1870年),杨耀曾在鼓楼东祖基地耗巨资,逐渐翻修建成25个院落、189间房屋的建筑群,堂号迪吉堂。</p><p class="ql-block">1942年杨家垂花门外杨承让留影</p><p class="ql-block">1903年杨承运与家人在大厅侧门合影</p><p class="ql-block">杨家子弟组建的回力球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积善堂王家</p><p class="ql-block">王襄(1876-1965),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买者之一,著有《室殷契征文附考释》等甲骨文研究专著,曾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王襄祖籍浙江绍兴,乾隆年间,其高祖从山阴北迁,始居天津。家族世代经商,至其父辈始攻举业。自其伯父王恩淮考中进士后,其父亲王恩瀚、叔父王恩也相继中举,王氏家族便从此显赫津门。庚子战乱后,王家搬入东门里大刘家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津门故里三赋》</p><p class="ql-block">(书法家胡敏中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津言源起老城厢</p><p class="ql-block">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p><p class="ql-block">香饽饽</p><p class="ql-block">门儿清</p><p class="ql-block">崴泥</p><p class="ql-block">火柿子</p><p class="ql-block">拿拿龙</p><p class="ql-block">煎饼果子翻车——乱套了</p><p class="ql-block">剃头师傅拍手——忒好咧</p><p class="ql-block">熬𩪊</p><p class="ql-block">胰子</p><p class="ql-block">扒了老房盖大楼——小巫见大巫</p><p class="ql-block">二八八</p><p class="ql-block">吹大梨</p><p class="ql-block">褶咧</p><p class="ql-block">打镲</p><p class="ql-block">秀咪</p><p class="ql-block">硌楞蹦子</p><p class="ql-block">奋秋</p><p class="ql-block">力巴儿</p><p class="ql-block">迁踢</p><p class="ql-block">五脊六兽</p><p class="ql-block">打银奋秋</p><p class="ql-block">飒利</p><p class="ql-block">白眼儿</p><p class="ql-block">红眼儿</p><p class="ql-block">拥给嘛</p><p class="ql-block">拔闯</p><p class="ql-block">耐人儿</p><p class="ql-block">扫听</p><p class="ql-block">糖墩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乐器张</p><p class="ql-block">“乐器张”创始人张老葵曾在清宫造办处任职,经常为皇族宗室和名流显责定制民族乐器,名扬于京津冀一带。“乐器张”专注于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手工艺制作已历经百年之久,其手工制作的乐器选料精良,音色悠扬婉转,深得专业人士喜爱。</p><p class="ql-block">“乐器张”历代传人</p><p class="ql-block">第一代 张老葵</p><p class="ql-block">第二代张福起</p><p class="ql-block">第三代 张培森</p><p class="ql-block">第四代张俊国</p><p class="ql-block">第五代张雨</p><p class="ql-block">第五代传人张雨在制作古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代先声</p><p class="ql-block">天津自1860年开埠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租界沿河发展,租界施行的市政制度也被引入老城区。随着1901年城墙的拆除和北洋新政的实施,工商百业,日益兴旺,形成了白牌电车围城转、店铺商贾沿街而立的繁荣景象,老城区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区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埠前后</p><p class="ql-block">英法军舰驶抵三岔河口</p><p class="ql-block">1858年6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p><p class="ql-block">1858年6月,《天津条约》在海光寺签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PREAUDEAU:.....这里没有什么更多的消息,我们仍处在戒备状态之中。18团已开往东京,第16和17团仍将驻扎在中国,一直到中国偿清赔款。我想这需要10至15年。”</p><p class="ql-block">1900年的法文明信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绘制的《天津略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路电车</p><p class="ql-block">天津老城墙拆除后在原址上修建了环城马路。新修筑的环城马路打破了城内与城外的交通壁垒,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城内城外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p><p class="ql-block">图中在靠近大营门土围子和东局子位置标有6磅、12磅弹头炮位11门,并对城内盐运署、府署、县署及城外总督署、海光寺及车站等重地都予以标明,表明联军明确的军事目的。</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天津旧城街景</p><p class="ql-block">西门大街</p><p class="ql-block">北门大街</p><p class="ql-block">东门大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业新</p><p class="ql-block">局總喜工隸直</p><p class="ql-block">1904年,天津考工厂开幕,由直隶工艺总局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商品展览馆。地点初在草厂庵,后迁至北马路。考工厂《试办章程》中写道“本厂宗旨考察本国外国商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p><p class="ql-block">1903年,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开办,周学熙任总办。该局以提倡维持全省工艺为宗旨,以奖励全省绅民勃兴工业思想为义务,以全省工业普及、人有自立技能为目的。</p><p class="ql-block">天津考工厂</p> <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p><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创办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长芦盐商资助运作,地址在镇海门外水阁大街,为天津地区第一家孤儿院。光绪十三年(1887年),长芦育婴堂设分堂于城东门外南斜街,购置大小房屋53间。后迁至新开河北岸。1950年,天津市政府接管了育婴堂,更名为市立育幼院。</p><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大门</p><p class="ql-block">1933年长芦育婴堂教职员及堂婴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市政工程机构——中国工程局</p><p class="ql-block">1883年,天津海关道周馥奉命成立中国工程局,专门负责城市道路的修筑和维护,原址设在东门外玉皇阁附近。此前,清政府的府县衙门不负责城市道路的日常铺筑和养护,主要由地方士绅出资修建。天津开埠以后,城市交通严重滞后,天津工程局由此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海河沿岸铺设马路场景</p><p class="ql-block">近代天津修筑马路情景</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个铁路管理机构——开平铁路公司</p><p class="ql-block">1886年,清政府批准在天津组建开平铁路公司,并收购唐胥线,这是中国第一个铁路管理机构,也是中国铁路独立经营的开端。开平铁路公司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任命其英文秘书伍廷芳为开平铁路公司总理,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会办吴炽昌先后任开平铁路公司经理,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金达任开平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开平铁路公司后更名为津沽铁路公司、中国天津铁路公司、中国铁路公司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天津巡警总局</p><p class="ql-block">1902年8月15日,袁世凯从都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时,巡捕制度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将巡捕改为“巡警”。这是中国城市除租界地区外最早出现的警察。</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在天津建立的警察局,位于东浮桥西侧南段</p><p class="ql-block">天津都统衙门巡捕</p><p class="ql-block">天津早期的新式警察</p><p class="ql-block">北洋巡警学堂为天津最早的警察学校,其前身为天津警务学堂。1902年由天津巡警总监赵秉钧创办,初设校址在河北堤头村。1903年,保定警务学堂并入后更名为北洋巡警学堂,迁校址于东门外南斜街。</p><p class="ql-block">北洋巡警学堂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p><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创办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长芦盐商资助运作,地址在镇海门外水阁大街,为天津地区第一家孤儿院。光绪十三年(1887年),长芦育婴堂设分堂于城东门外南斜街,购置大小房屋53间。后迁至新开河北岸。1950年,天津市政府接管了育婴堂,更名为市立育幼院。</p><p class="ql-block">长芦育婴堂大门</p><p class="ql-block">1933年长芦育要堂教职员及堂婴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洋女医学堂</p><p class="ql-block">1902年,全国最早的女医院之一的北洋女医院在水阁大街建立。北洋女医院为中国第一家公立妇产专科医院,由留美女学生金韵梅任院长兼总教习。1908年,袁世凯下令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创办了“北洋女医局附设北洋女医学堂”。学堂初期课程分为产科和看护(护理)两科,以两年为修业年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专门培养护士。</p><p class="ql-block">北洋女医院大门</p><p class="ql-block">历任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天津巡警总局</p><p class="ql-block">1902年8月15日,袁世凯从都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时,巡捕制度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将巡捕改为“巡警”。这是中国城市除租界地区外最早出现的警察。</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在天津建立的警察局,位于东浮桥西侧南段</p><p class="ql-block">天津都统衙门巡捕</p><p class="ql-block">天津早期的新式警察</p><p class="ql-block">北洋巡警学堂为天津最早的警察学校,其前身为天津警务学堂。1902年由天津巡警总监赵秉钧创办,初设校址在河北堤头村。1903年,保定警务学里并入后更名为北洋巡警学堂,迁校址于东门外南斜街。</p><p class="ql-block">北洋巡警学堂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法院——两级审判厅</p><p class="ql-block">1907年3月23日,直隶高等审判厅分厅、天津地方审判厅举行开厅典礼,这是全国司法改革后,首次设立的审判厅,地点在天津县衙内,这两所审判厅的厅长分别由天津知府李兆珍和知县章师程兼任。</p><p class="ql-block">迁址后的直隶高等审判厅分厅、天津地方审判厅办公地址</p><p class="ql-block">东北角官银号</p><p class="ql-block">1902年,天津最早的官办金融机构直隶官银号成立,地点位于天津城东北角。1913年,直隶官银号由北洋政府接管,并在其址成立直隶省银行。作为天津地标记忆,官银号的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1912年天津寄往法国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体育之三问</p><p class="ql-block">1907年10月24日,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在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上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演说,首次提出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主张。</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位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支优秀运动员组成的队伍参加奥运会?</p><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篮球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天津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发祥地。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置课意戳表</p><p class="ql-block">演。1914年,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建成,内设室内篮球馆,是中国第一个室内篮球馆。</p><p class="ql-block">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p><p class="ql-block">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室内篮球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开五虎”威震全国</p><p class="ql-block">以“五虎”(唐宝堃、王锡良、李国琛、魏蓬云、刘建常)为主力的南开学校篮球队于1925年组建。1928年南开篮球队获华北篮球赛冠军,1930年在天津获万国篮球赛冠军,同年代表天津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获篮球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p><p class="ql-block">1927年天津南开学校篮球队成员</p><p class="ql-block">“南开五虎”)董守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年天津私立第一小学足球队</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南开大学女子排球队代表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的南开拉拉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业新风</p><p class="ql-block">1903年,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开办,周学熙任总办。该局以提倡维持全省工艺为宗旨,以奖励全省绅民勃兴工业思想为义务,以全省工业普及、人有自立技能为目的。</p><p class="ql-block">1904年,天津考工厂开幕,由直隶工艺总局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商品展览馆。地点初在草厂庵,后迁至北马路。考工厂《试办章程》中写道“本厂宗旨考察本国外国商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利生体育起于南开</p><p class="ql-block">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创办于1921年,创始人孙玉琦。1911年,孙玉通曾在天津南开学校任教,为了降低体育运动成本,改变中国愚味活后的形象,在校长张伯等的支持下创建了利生制球厂,这便是目后的利生体育用品厂的维形,也是中国第一家体育用品厂。</p><p class="ql-block">利生广告</p><p class="ql-block">利生商标</p><p class="ql-block">利應社會需要,制造體育用品;</p><p class="ql-block">生爲人身健康,惕硝運動器具</p><p class="ql-block">利生体育用品厂</p> <p class="ql-block">学堂弦歌</p><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p><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是天津最早的私立小学,于1902年10月由严修等人在东门内仓街29号创办。1912年改为天津私立第一小学校。后几经改名,1956年更名为仓街小学。</p><p class="ql-block">天津官立城隍庙两等小学堂</p><p class="ql-block">1903年,袁世凯指令开办天津官立城隍庙两等小学堂,为天津第一所官立小学,校址在城内西北角城隍庙。</p><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第一次高等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西门内创办。1916年途腔然为盖重楼学,1917年改名直重第一程示攀岭,我几经改名,1956年改为中量小学。</p><p class="ql-block">崇化学会</p><p class="ql-block">1927年,近代教育家严修将国学与新学两相结合,以期改良社会,促进国民进步,倡议成立崇化学会。崇化学会设立讲习料,凡能考入崇化学会者,不收取任何学费,对于成绩优秀的学员,发给奖学金,以资鼓励。1947年定名为天津市崇化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严修、张伯苓深感“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殊不足以应国家社会之所求”,创办大学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经过艰难筹备,南开大学于1919年正式开办,共录取新生96名,周恩来为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学号62号。</p><p class="ql-block">1919年南开大学第一批学生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第一人为周恩来)</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南开大学化学系学生正在上实验课</p><p class="ql-block">1928年,南开学校增设小学部,招生81人。21世纪后更名为南开区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1919年南开大学开办之初在南开学校中学部南端所建校舍卢木斋捐建的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南开小学部的师生在建校之初的工地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云南开</p><p class="ql-block">南开沃土,哺育精英,救亡图存,革命先锋。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抗日战争到天津解放,从学生运动到全民运动,从孙中山在广东会馆的演讲到草场庵的觉悟社,从五四青年的呐喊到庆祝天津解放的欢呼,这片风云际会之地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呕心沥血,追求民族独立解放,追求真理与进步,为推动天津的革命事业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在天津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四青年</p><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迅速传到天</p><p class="ql-block">津,天津广大爱国青年立即响应。</p><p class="ql-block">辛亥之光</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时期,天津是北方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革命势力非常活跃。</p><p class="ql-block">1910年12月21日,李大钊参加了第四次国会请愿活动,他与请愿同志会同学齐集广东会馆,持请愿书到督署请见直督陈夔龙。</p><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25日,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倡导的“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在江苏会馆(原旧城内仓街36号)成立,规定“以提倡国货,唤起女界之爱国心”为宗旨。</p><p class="ql-block">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出席在广东会馆举办的广东同乡会欢迎大会并登上戏楼,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p><p class="ql-block">刘清扬(会长)</p><p class="ql-block">邓颖超(宣传队长)</p><p class="ql-block">郭隆真(演讲队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9年11月,为抵制日货,天津各界爱国团体在南开操场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p><p class="ql-block">1919年9月16日,天津反帝爱国运动革命青年团体觉悟社成立。</p><p class="ql-block">1919年7月21日,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子生联合会报》出版。旗帜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提倡科学、民主和改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各界联合会在南开广场召开国民大会并举行游门示威</p><p class="ql-block">1920年1月29日,天津数千名学生共赴省公署请愿,要求废除中日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代表。当局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学生,周思来等人当场被捕,50余人受伤,造成“九一念九”惨案,天津爱国运动转入地下。</p><p class="ql-block">1920年8月党性社部分社员合题(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右三为邓颖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色印记</p><p class="ql-block">1924年12月,邓颖超等发起成立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号召广大妇女</p><p class="ql-block">团结起来,打倒军阀,统一中国。</p><p class="ql-block">1922年于方舟考入南开大学,边学习边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于方舟主持成立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是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于方舟(1900-1927)</p><p class="ql-block">天津《能世报》对国民会汉促成会筹备情况的报道</p><p class="ql-block">“五卅”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1925年8月4日至6日,天津总工会在广东会馆举行成立大会,全市纺织、印刷等20余个工会的5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p><p class="ql-block">为抗议日本妄图永久强占我国旅顺、大连的阴谋,天津各界于1923年3月26日掀起了大规模的“收回旅大”“废除二十一条”的运动,在南开学校操场上召集二十余万人参加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18日,为响应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天津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28日,天津爆发了抗日救亡大示威,参加游行的工人群众强烈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伯苓向《中央日报》记者表示已在南京成立南开办事处,并发表谈话称:“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p><p class="ql-block">烽火南开</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28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天津。29日至30日,日军十余架飞机对南开大学等地进行狂轰滥炸。</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后迁往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p class="ql-block">1939年权张的否(航排右六)起西度联大,在是明与南开大学师生职员合影。</p><p class="ql-block">被日军作股的南开大学</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8月1日,由日军操纵控制的汉奸政权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成立,给天津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p><p class="ql-block">张锡祜,张伯苓之子,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队员。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期间,张锡祜所在部队奉命对日作战。当时气象测报不良,但与敌军作战迫在眉睫,张锡祜毅然冒险飞行,终因途中遭遇雷雨,战机失事,以身殉职,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抗日烈士张锡祜</p><p class="ql-block">天津沦陷期间,日军在东北角一带设立戒严卡口,检查过往行人</p><p class="ql-block">1939年8月,华北暴雨成灾,天津市区被洪水冲击,65万居民流离失所,财产损失达6亿元(法币)。</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军军官解下刀缴械,以示投降</p><p class="ql-block">1939年8月,天津南门外大街水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解放</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一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附宜告成立,黄破任市长,张友渔任到市长</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20日,天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1日,天津学生在市政府前举行抗议美军暴行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天津战役历时29个小时,全歼守敌13.1万人,俘虏敌将级军官29人,缴炮1000余门,机枪3500余挺及大量物资。</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5日,天津市民还上街头,欢迎解放军进城</p><p class="ql-block">解放军在全汤桥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南开·科教强</p><p class="ql-block">南开区以科技创新为资源引进,精通教学、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建租体、优环境、保服务、配要素,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里春晖</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开区委、区政府始终践行初心使命,艰苦创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终与人民共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南开呈现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p><p class="ql-block">天海官立城隍庙两等小学堂</p><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师生合影(1903年)</p><p class="ql-block">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是天津最早的私立小学,于1902年10月由严修等人在东门内仓废街29号创办。1912年改为天津私立第小学校,1956年更名为仓厩街小学。</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1903年,袁世凯指今开办天津官立城隍庙两等小学堂,为天津第一所官立小学,校址在城西北角城隍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p><p class="ql-block">天津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是天津最早的官办模范小学,于1906年由举人刘宝慈在西门内创办。1916年改校名为直隶模范小学,1917年改名直隶第一模范小学校。后几经改名,1956年改中营小学至今。</p><p class="ql-block">崇化学会</p><p class="ql-block">崇化学会讲习科主讲董事学生合影(1936年)</p><p class="ql-block">1927年,近代教育家严修将国学与新学两相结合,以期改良社会,促进国民进步,倡议成立崇化学会。崇化学会设立讲习科,凡能考入崇化学会者,不收取任何学费,对于成绩优秀的学员,发给奖学金,以资鼓励。1947年定名为天津市崇化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私立朝阳观蒙养院1908年,私立朝阳观蒙养院在户部街朝阳观成立。1933年,改为天津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幼稚园,这是当时天津市区内唯一的市立幼稚园。</p><p class="ql-block">影合生所满期育保属一第园稚幼属附校學轮际立市津天</p><p class="ql-block">天津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幼稚园(第一届毕业生照片)</p><p class="ql-block">普育女子学堂</p><p class="ql-block">普育女子学堂初建于1905年,由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温世霖创办,该校位于城里二道街崇家胡同,首任校长由温世霖的母亲徐肃静担任,她是天津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普育学堂内分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保姆、织布、草帽、花边等各门学科。1933年设立普育女子学堂中学部。1949年后,该校先后更名为女三中、九中、中山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府县劝学所</p><p class="ql-block">1904年,严修在直隶创办各级各类学堂多处,后根据学部令设立劝学所,掌管天津县内的初等及中等教育之行政。劝学所设学董6人,其中2人执掌总务,4人分掌事务。总务学董之下设有书记数名。所址在东南角草厂庵。林墨青为总董,后,华芷苓继任。所内分5个区各区设劝学员。</p><p class="ql-block">普育女学蒙养院</p><p class="ql-block">1906年,普育女子学堂校长温世森在西门里板桥胡同火神庙内设蒙养院,由其夫人安桐君任院长。1911年改名为天津公立第一蒙养院,时有职工2人,男童13人,女童11人。</p><p class="ql-block">天津普育女学校附属蒙养园第二次毕业师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洋电报学堂</p><p class="ql-block">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清廷批准,在东门内仓廪大街创办北洋电报学堂,专门教授电学与发报技术,是当时中国近代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亦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学校。</p><p class="ql-block">北洋军医学堂</p><p class="ql-block">1902年,袁世凯在南斜街主持创办了天津最早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军医学堂,学堂专以培养陆军人才为宗旨,以研究东西医学为正课。</p><p class="ql-block">伍连德</p><p class="ql-block">(北洋军医学堂会办、中国第一代公共卫生学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严氏女学</p><p class="ql-block">南开中学</p><p class="ql-block">1904年10月,严修、张伯苓创办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改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名私立南开学校,该校为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p><p class="ql-block">严氏女学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1902年,严修在严家老宅创办了严氏女塾,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天津最早的女子小学堂。</p><p class="ql-block">南开学校东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开学校</p><p class="ql-block">本着“痛矫时弊,育才救国”之目的,中</p><p class="ql-block">国近代教育先驱严修、张伯苓在天津推进新学,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1928年,南开学校已经成为一所包括综合性大学中学、女中、小学的四部系列学府,为中国第一套完整的私立教育体系。“南开”为国家培养出众多精英人才国家领导人周思来、温家宝、邹家华、钱共等都曾在此求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允公允能</p><p class="ql-block">张伯苓在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会上宣布,南开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允公允能”的句式出自《诗经》中“允文允武”。“允”是文言语首助词,</p><p class="ql-block">“既、又”的意思。“允公允能的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用张伯茶老校长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木斋图书馆位于南开大学校园,建成于1928年,由前清学儒卢靖(字木斋)捐建,是南开大为纪学最早的图书馆大楼。念卢木斋,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将图书馆命名为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卢木斋捐建的南开大学图书馆(木斋图书馆)</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南开大学校园受到侵华日军炮火轰炸,木斋图书馆被日军飞机炸毁。</p><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18日,南开大学在津南校区举行木斋图书馆复建奠基仪式。这标志着南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津南校区得以延续和传承。</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南开大学化学系学生正在上实验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严修、张伯苓深感:“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殊不足以应国家社会之所求”创办大学乃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经过艰难筹备,南开大学于1919年正式开办,共录取新生96名,周思来为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学号62号。</p><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度过了一年半的留学生涯后,1919年A月,周思来在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后,决定回国学习。9月,周思来入南开大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文科学生,注册号为62号。“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群起响应。周思来搬进南开学校,主持创刊《学联报》高举反帝反封大旗,号召群众奋起斗争。</p><p class="ql-block">1919年南开大学第一批学生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第1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p><p class="ql-block">1919年南开大学开办之初在南开学校中学部南端所建校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