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铜岭和铜源剪影景区(2024.12.21)

竹林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石刻景观。2001年6月25日,铜岭铜矿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距瑞昌市区30千米。铜岭铜矿遗址于1988年发现,1988年至1993年先后进行了5期考古发掘。遗址分采矿区、冶炼区、生活区,总面积约3.5平方千米。铜岭铜矿遗址开采的最早年代为商代中期,历经西周、春秋以至战国早期。</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远景景观。铜岭铜矿遗址为商周时期的遗址,从整体上构成了中国早期采矿技术体系。铜岭铜矿遗址出土用木、石、铜、竹陶等制作的选矿工具与生活用具600多件。</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木辘轳,是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中挖掘出东周时代的文物。铜岭铜矿遗址中发现的商代木辘轳,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提升运输机械,表明中国早在数千年前就将木制机械用于矿山生产,对于研究世界机械发展史、科技史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外景观:字体为“探寻青铜文明之旅”。</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外景观:字体为“露营基地”。</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外景观:古代炼铜竖炉模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景观,第一展览厅:铜岭遗珍。</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木铲,是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中挖掘出商朝时代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原品木铲,是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中挖掘出春秋时代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陶片复原陶罐,是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中挖掘出春秋时代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1989年1月27日中国文物报头版头条刊登发现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消息情况。</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1989年6月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发现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消息情况。</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铜炼渣,是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中挖掘出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景观,第二展览厅:纵横千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当年开采铜矿的作业方法场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当年开采铜矿的作业方法场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当年冶炼青铜的作业方法场景。</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铜岭铜矿遗址公园总体效果图。现在只完成第一期工程。</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遗址凉亭景观,遗址中发现的西周时期选矿场,为世界冶金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表明中国的选矿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矿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矿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矿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矿区露采坑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野外矿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景区视频</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景观。瑞昌市铜源剪纸小镇“铜源剪影文化园”项目坐落于夏畈镇南阳河两岸,景区项目将剪纸之乡、铜矿之源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打造出了集文化博览、乡村休闲、美食体验、旅居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原乡型传统艺术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剪纸博物馆外景景观。剪纸博物馆建筑群,有华夏大戏台、鹊桥、银杏旅游大道、竹韵广场。</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石牌坊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剪纸博景区景观。剪纸(瑞昌剪纸),江西省瑞昌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瑞昌剪纸是流传于江西省瑞昌市民间的传统美术,其起源于汉代。受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影响与渗透,经过相互磨合、交融,融汇了南北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既有精巧、秀丽、严谨的阴柔之美,又有古朴、坚实、豪放的阳刚之美,阴阳互补,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别具风神。2008年6月7日,剪纸(瑞昌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景观。江西省瑞昌市传统美术竹编(瑞昌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瑞昌竹编技艺是流传于江西省瑞昌市民间的传统技艺,距今约2500多年。1988年,瑞昌夏畈商周古铜岭铜矿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篮、竹箩、竹篓、篼箕等竹编工艺实物。瑞昌竹编工序复杂,编织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加之品种繁多,相关的编织工作较难用现代机器生产来代替。在瑞昌当地,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竹编,竹编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瑞昌竹编的主要产品有床、桌、椅、凳、橱柜、簸箕、米筛、篼、凉席等,近年又开发出花钵、花篮、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个品种。2008年6月7日,竹编(瑞昌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1。</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鹤桥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大戏台景观。</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昌铜源剪影文化园景区视频</p> <p class="ql-block">2024.12.23编辑于九江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