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静待花开”个案管理模式下低保家庭综合服务介入案例

港沟街道社工站

<h3>一、背景介绍<br><br>(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br><br>该服务对象小李(化名),属于低保家庭的孩子,毕业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因为个人规划原因一直未工作,其母亲身体不好,常年用药,其父亲精神障碍,时常住院治疗,她们家还有个刚上高中的妹妹,一家人仅靠低保金度日。家庭的困境导致其母亲经常抱怨,总是“嫌弃”小李不上班,小李却有自己的打算,整个家庭氛围压抑且负能量满满。<br>(二)服务对象基本情况<br><br>生理方面:由于服务对象自毕业后一直未工作,母亲时常因<br>此抱怨,家庭氛围压抑,导致服务对象经常失眠多梦,负能量满满;<br>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属于低保家庭,其父亲精神残疾、母亲<br>身体不好,与其亲子互动较少,导致服务对象缺乏家庭情感支持,时常感到抑郁,不愿与外界接触,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br>社会方面: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常年在外上学,与亲朋<br>邻里几乎不来往,加上其家庭环境的因素,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薄弱;<br>经济压力:服务对象家属于低保家庭,父亲精神残疾,母亲身体不好,没工作,全家仅靠低保金和种地谋生,家中还有个刚上高一的妹妹,其家庭生活经济压力较大。<br>二、问题分析<br>1.因为家庭的困境,再加上小李的个人原因一直未工作,导致其家庭氛围压抑,其母亲时常抱怨,服务对象心情“抑郁”,存在家庭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等需求;<br><br>2.父亲精神障碍,时常住院治疗,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庭经济困难,存在经济物质等帮扶需求;<br><br>3.小李常年在外上大学,与邻里、亲朋沟通不密切,社会支持网络薄弱,服务对象存在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的需求;<br><br>4.服务对象自毕业以后一直在家,不愿出门,服务对象还存在促社会融入与社会支持的需求。<br>三、服务计划<br>(一)服务模式及理论依据<br><br>以案主需求为导向,对其进行靶向服务。采用个案管理模式介入,该模式强调从综合介入的视角区管理案主的需要,由社工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进行安排、协调、倡导等一系列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本次个案服务不断关注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发展变化。<br><br>微观:1.针对服务对象个人进行心理疏导2.链接资源对其家庭进行物质帮扶3.提供情感支持服务;<br><br>中观:1.扩维其社会支持网络2.协助其增强家庭互动,强化亲子关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br><br>宏观:通过政策解读、政策帮扶,协助其父亲办理残疾证,并帮助其申请残疾两项补贴以及其妹妹的上学救助金,利用政府资源,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的经济困难。<br><br>(二)服务目标<br><br>1.疏导其不良情绪,为案主提供情感支持服务,减轻服务对象的压抑感;<br><br>2.通过政策解读,政策帮扶,协助服务对象的父亲办理残疾证,并帮助其申请两项补贴以及其妹妹的上学救助金,缓解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困难;<br><br>3.不断扩围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通过暖心陪伴帮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br><br>4.链接资源为其家庭提供物质帮扶服务,进一步减轻其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br><br>5.通过个案帮扶服务的开展,不断增强其面对生活的信心<br><br>(三)工作进度<br><br>进度按照计划进行,循序渐进帮助服务对象缓解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以及协助服务对象扩围其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通过与其母亲的沟通交流,促进家庭成员关系的融合,并为其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另外通过陪伴、支持、带领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入。<br><br>四、服务实施过程<br><br>1.实施过程:<br>服务初期:收集服务对象资料,通过多次沟通交流,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br>服务中期: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做好服务跟进工作,比如: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引导其释放不良情绪,同时与其母亲进行细致交谈,改善其不良的家庭关系;通过政策解读、政策帮扶减轻其家庭的经济压力;链接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各类帮扶服务;通过陪伴服务,链接社会资源,扩围其社会支持网络;陪伴案主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融入,增强其生活自信等;<br>服务后期:做好服务成效的巩固及跟进回访服务,保证服务效果,协助服务对象巩固已习得的成果,结案后持续跟进。<br>2.服务内容:<br><br>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访谈及面对面交流法,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与其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根据案主的实际困境,通过同理心、倾听、共情等专业技巧,协助服务对象释放其不良情绪,通过介入服务改善其家庭的不良关系,从而减缓其无力感。另外,通过资源链接、陪伴服务等协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扩围其社会支持网络,同时,通过政策解读、政策帮扶服务,改善其家庭经济困境等。<br><br>五、服务评估<br><br>(一)评估方法<br><br>本次个案服务采用参与观察法。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保持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通过观察服务对象的动作、表情、语言、生活的变化,定期评估案主在接受服务后的生活变化。<br><br>(二)目标达成情况<br><br>1.心理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得到环境,在个案服务的介入下,其家庭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母亲渐渐理解其个人规划,同时她也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br>2.在服务的介入下,服务对象得到了更多情感支持,让服务对象大大减轻了其生活中的无力感;<br>3.在政策帮扶下,服务对象的家庭申请了更多社会救助金,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br>4.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得到增强,亲朋邻里关系更加密切,其面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br>5.在社工的鼓励及陪伴下,服务对象逐渐改变,同时加入到了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助人自助”,完成了由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改变。<br><br>六、结案及后续跟进<br><br>1.结案过程介绍及现状总结:<br><br>(1)服务时间跨度、服务次数、服务方式<br><br>本次个案服务时间累计6个月,服务七次,以面谈(陪伴)为主要服务方式。<br>(2)服务对象的情况变化,问题解决程度<br><br>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得到了母亲更多的理解,通过政策帮扶,其家庭经济得到缓解。另外,在社工的介入下,其正式、非正式支持网络越来越丰富,通过陪伴服务,服务对象增强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社工的鼓励及资源链接下,服务对象实现了助人自助,能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其更好的社会融入。<br>(3)目前服务对象的意愿、情绪、期望等<br><br>通过个案服务的介入,服务对象的整体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比原来开朗了,同时,其家庭的整体氛围越来越好,母亲能够理解小李的个人规划,同时,其家庭经济困难得到了更多帮助,除了政府政策帮扶意外,还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另外,服务对象完成了由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改变,成功加入到社工站志愿服务队伍中,为助童、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生活时也变得更加自信,最后,希望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家庭增添更多收入。<br>(4)社会工作者观察、总结<br><br>社会工作者能明显感受到服务对象的变化,从最开始面对服务对象,给人的感觉抑郁、负面情绪明显,到现在开朗乐观;之前不爱出门,现在可以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对象找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向。<br>2.结案后的跟进情况:<br><br>自结案后,社会工作者时常电话、微信回访服务对象现状,其面对生活更加积极阳光。通过自我调整,服务对象可以很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同时,服务对象坚定自己的规划,并按照自己定的目标努力前行。<br><br>七、专业反思<br><br>在整个个案过程中,社工主要遵循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相信服务对象有改变的能力。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链接多方资源,将侧重点放在服务对象及其整个家庭环境中,靶向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br>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主要以需求为导向,进行靶向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与其共同制定各项服务环节,相互信赖。社工怀着共情的心态倾听服务对象内心感受,疏导服务对象身心压力,提高了服务对象对生活压力、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从而帮助其来自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另外,通过政策帮扶缓解了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压力,同时,通过服务介入,帮助其扩围了社会支持网络,通过鼓励及引导,协助服务对象成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助人自助,完成了由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改变,从根本增强了服务对象面对生活的信心。<br>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1.因实际情况及案主的缘故,实践与计划存在一定偏离,有些服务并未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服务目标明确,不曾改变;2.专业手法运用不够熟练,且单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