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背景介绍<br><br>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少年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也是非遗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港沟街道地处历城区中部,非遗文化丰富多彩,街道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通过设置多个非遗展位,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目前溪山居社区为港沟街道重点打造数字社区,该社区青少年人数较多,但由于住房结构的改变,邻里关系较为淡薄,在这种局面之下,青少年对社区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氛围淡漠缺乏活力。<br>二、需求分析<br>驻站社工通过访谈法了解到,该社区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志愿服务匮乏,青少年人数较多,课外娱乐活动较少,且大部分青少年对手工活动兴趣盎然。因此,社工在开展社区服务中融入非遗文化,以青少年喜爱的手工活动为载体,其中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丰富活动形式,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涵融入社区开展相应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br>“对话中国艺,共绘治理朋友圈”计划主要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通过手工活动、知识讲解、深入体验三个方面,根据其实际需求,开展社区活动、小组活动等服务,改善青少年之间的关系,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加入志愿服务队伍。<br>三、服务目标<br>(一)过程目标<br>1.使该社区青少年建立互助交流支持网络;<br>2.增强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识;<br>3.使青少年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br>(二)总体目标<br>吸引青少年群体参与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增进交流,让青少年在彼此的互动中建立社区共同体意识,从而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奠定基础。<br>四、具体措施<br>(一)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服务准备<br>社工站前往溪山居社区,将活动理念、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方式与该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讨论,经多次探讨后,活动将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融入社区治理内容,在青少年形成志愿服务意识后,带领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表示全力配合社工站开展服务,积极提供场地以及人力资源。<br>(二)非遗文化润童心,基层治理我参与<br>社工站开展竹编画、造纸、掐丝珐琅等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手工活动,在活动中穿插各类社区治理问题,引发大家思考,从而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增强参与感。在活动互动中,青少年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并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加强同辈群体互动,扩维其正式、非正式网络支持。<br>(三)志愿队伍初显现,赋能培训有趣味<br>在前期活动中,该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议题讨论,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浓厚,已形成志愿服务队伍。社工站为其开展志愿者赋能培训小组 ,通过“线上+线下”、“以大带小”的服务方式,为组员带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小组活动,更好地促进志愿者相互之间的影响,为志愿服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br>五、服务成效<br>“对话中国艺,共绘治理朋友圈”服务计划完成后,该社区青少年群体关系紧密,成功建立同辈支持网络。在社工发放意见反馈表,大部分青少年表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发展尽一份力。服务结束后,社工站开展志愿服务跟进活动,呼吁青少年志愿者参与为困境儿童送围巾活动,大部分青少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在寒冷的冬天为辖区的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在青少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带动家长一同参与,有效促进邻里关系的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