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地理社团朱仙镇研学记录

蜜蜂家

经过精心策划,我们终于来到了朱仙镇启封故园景区,首先是进行分组,接下来交代研学任务,我们的研学之旅即将开始。 来到木板年画工作室,我们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好材料,学习传统木板年画拓印技术。 年画制作导师梁老师介绍说,木板年画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源于汉唐的壁画艺术,经过不断演变,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历经历代兴衰,在当代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梁老师介绍朱仙镇木板年画不仅用于装饰和观赏,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像前苏联莫斯科的博物馆、上海鲁迅博物馆都收藏了咱们的年画。 梁老师介绍,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取材非常广泛,有戏剧、小说、日常生活等各种题材。现在啊,咱们的年画种类已经有100多种了。比如这个《刘海戏金蟾》啊,还有《招财进宝》、《蟾宫折桂》等等,每一种年画背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朱仙镇年画社还进行了创新发展呢。他们把年画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让小朋友们也能喜欢上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年画,这一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庆祝新年、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载体。 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被称为“门画”或“门神画”,主要用于驱邪避鬼、祈福迎祥。据《山海经》等古籍记载,早在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像的习俗,这可以视为年画的雏形。<br> 唐宋时期: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年画开始大量印制和销售。南宋时期,木版年画更加丰富多样。<br> 明清时期:年画达到鼎盛,题材和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此时,年画已经成为民间庆贺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明清两代的年画产地遍布全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流派,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北宋时期,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开封一带的木版年画就已经相当繁盛。明清两代,朱仙镇木版年画达到鼎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年画产量每年高达数百万张,远销多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一般要经过绘稿、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刻版时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进行刻制,印刷时则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的水印套色技术。高档年画与神像画还需加套水墨、金粉等,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开始跃跃欲试,亲自动手拓印年画。 小心翼翼,认认真真 展示作品 小心制作 导师示范 均匀上墨 双人合作 展示成果 老师才欣赏孩子们的制作 门神年画 准备好了,开始拓印了 红色和白色两种拓印,欣赏不同的年画风格 在年画工作室前合影,展示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在状元桥上欣赏风景,观察古建筑 中原水乡 水乡中原 真的是魅力无限呀 学生的感受: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与传承的重要性。刚开始接触木版年画制作时,我还以为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我真正动手尝试时,才发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古代匠人们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技艺的执着,将这些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并且每次都做得那么精美,这让我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