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早在商周时期,汶河两岸便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数千年来丰富的人文历史沉淀,留给人们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催生出一代又一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p><p class="ql-block">集自然之天成、雕刻之神韵、文化之精髓于一身的沂蒙根雕艺术,也扎根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根雕艺术大师于凤宝,便居住在汶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说到闻名遐迩的北寨汉墓群。</p> <p class="ql-block">与汉墓群隔河相望有一个村子,因北靠大山,四周汶水环绕,古来交通闭塞。隔河相望却又千里之遥,故得名“远里”。</p> <p class="ql-block">远里村虽小,但却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贤能辈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根雕艺术大师于凤宝,便出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远里村人环水而居,村民以“于”(通“鱼”)姓居多。于凤宝的家族世代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以木匠手工业为生,是典型的木匠世家。</p> <p class="ql-block">经过家族近百年的技艺传承,于世木工在本地早已名扬八方。耳濡目染,幼年时期的于凤宝便对“木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天资聪颖,善于观察,一块很普通的树根,经他打磨,总会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p> 高中毕业后,于凤宝回到家中,执拗地研究起根雕艺术。 但是,能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者也要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美学感悟力。<div>根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领略自然之神韵。然而,90年代末,在那个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挣不来钱却又耗费巨大精力的根艺,是不被大众所接受。于凤宝:“搞根雕,那时候不赚钱,村里也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老的也不叫干这个。”</div> <p class="ql-block">执着的于凤宝决定去大城市寻找发展得机会。</p><p class="ql-block">2002年,他只身来到大连,很荣幸地拜在中国根艺主席马驷骥先生门下。由于具备扎实的木匠功底,加之名师指点,他的根雕技艺得到长足得进步。</p><p class="ql-block">根雕的魂在于根,而上乘的优质大料多在南方。</p><p class="ql-block">2006年学业初成的于凤宝独自来到云南、老挝。。。仔细揣摩研究南方根料特点及南方的根雕技艺。</p><p class="ql-block">经过数年磨炼,他集北方的粗犷,南方的灵巧精细于一身,自成一派,形成了自然之美、意境之美、意象之美的“三美”艺术风格,被业内人士称为“沂蒙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辛勤付出后的成功,换来了应有的荣誉。</p><p class="ql-block">2013年后,其根雕艺术陆续被列入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选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根艺盆景协会根艺美术大师、临沂市乡土艺术人才、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特聘教师、沂南县首席技师、沂南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沂南县“阳都工匠”、“乡村工匠”、沂南县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功成名就的于凤宝不忘感恩回馈社会。</p><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根雕艺术,2017年,于凤宝在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设立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所有根艺作品免费对社会展览。</p><p class="ql-block">根艺文化博物馆建成后,该校专门设立了根雕班并聘请于凤宝为该校职教师。</p><p class="ql-block">几年来,于凤宝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生,桃李遍天下。</p> <p class="ql-block">2024年,新修建的汉墓博物馆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凤宝的元宝根艺馆</span>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石雕与根雕,这两大艺术瑰宝隔汶河遥相呼应,是机缘还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于凤宝根雕作品欣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待续。。。)</b></p> <p class="ql-block">远里村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