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里村根雕印象,~行走汶河(六)

镜头下的沂南

<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早在商周时期,汶河两岸便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数千年来丰富的人文历史沉淀,留给人们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催生出一代又一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p><p class="ql-block">集自然之天成、雕刻之神韵、文化之精髓于一身的沂蒙根雕艺术,也扎根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说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北寨汉代古画像石墓。</p> <p class="ql-block">与汉墓群隔河相望有一个村子,因北靠大山,四周汶水环绕,古来交通闭塞。隔河相望却又千里之远,故得名“远里”。</p> <p class="ql-block">远里村虽小,却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技艺,便扎根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要说根雕的领军人物,还是非于凤宝莫属。</p> <p class="ql-block">远里村人环水而居,村民以“于”(通“鱼”)姓居多。于凤宝的家族世代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以木工为业,是典型的木匠世家。</p> <p class="ql-block">经过家族近百年的技艺传承,于世木工在本地早已名扬八方。耳濡目染,幼年时期的于凤宝便对“木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天资聪颖,善于观察,一块很普通的树根,经他打磨,总会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p> 高中毕业后,于凤宝回到家中,执拗地研究起根雕艺术。 但是,能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者也要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美学感悟力。<div>根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领略自然之神韵。然而,90年代末,在那个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挣不来钱却又耗费巨大精力的根艺,是不被大众所接受。于凤宝:“搞根雕,那时候不赚钱,村里也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老的也不叫干这个。”</div> <p class="ql-block">执着的于凤宝决定去大城市寻找发展得机会。</p><p class="ql-block">2002年,他只身来到大连,很荣幸地拜在中国根艺主席马驷骥先生门下。由于具备扎实的木匠功底,加之名师指点,他的根雕技艺得到长足得进步。</p><p class="ql-block">根雕的魂在于根,而上乘的优质大料多在南方。</p><p class="ql-block">2006年学业初成的于凤宝独自来到云南、老挝。。。仔细揣摩研究南方根料特点及南方的根雕技艺。</p><p class="ql-block">经过数年磨炼,他集北方的粗犷,南方的灵巧精细于一身,自成一派。形成了自然、意境、意象,“三美”结合的艺术风格,被业内人士称为“沂蒙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辛勤付出后的成功,换来了属于他的荣誉。</p><p class="ql-block">2013年后,其根雕艺术陆续被列入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选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根艺盆景协会根艺美术大师、临沂市乡土艺术人才、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特聘教师、沂南县首席技师、沂南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沂南县“阳都工匠”、“乡村工匠”、沂南县政协委员。</p> (邢洪文摄) <p class="ql-block">功成名就。</p><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根雕艺术,2017年,于凤宝在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设立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所有根艺作品免费对社会展览。</p><p class="ql-block">根艺文化博物馆建成后,该校专门设立了根雕班并聘请于凤宝为该校职教师。</p><p class="ql-block">几年来,于凤宝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生,桃李遍天下。</p> <p class="ql-block">2024年,新修建的汉墓博物馆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凤宝的“元宝根艺馆”</span>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石雕与根雕,这两大艺术瑰宝隔汶河遥相呼应,是机缘还是巧合?说不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于凤宝根雕作品欣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随时更新。。。)</b></p> (邢洪文摄) <p class="ql-block">远里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根雕的意境</p> 化腐朽为神奇的~于凤宝根雕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缘自唐朝对社会行业地分工。</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得不断进步,新的行业层出不穷,分工也愈发纷繁细致,估计再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现如今究竟有多少个行业了。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却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地成长。 </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问:长大了干什么?一代一代的学生,也都写过类似的作文。</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意气风发,总是会充满了希望和梦想的。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成为国家栋梁;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培育祖国的花朵;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p><p class="ql-block">而人过中年,对于干什么已不再迷茫和彷徨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回首中品位和感慨,是欣慰,是惆怅,亦或是感念。</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对自己的事业,是如愿以偿后的快乐?是歪打正着的庆幸?是历经坎坷,终得夙愿的释然?还是梦寐以求而终未实现的遗憾?。。。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于凤宝是一位怀揣梦想,却又简单朴素的山东汉子。同他聊天轻松愉悦,能明显感觉得到,天命之年的他是快乐的!</p><p class="ql-block"> 天生我材必有用。能将年少时的梦想变为现实,能将自己钟爱一生的兴趣,发展成毕生的事业,而且有所建树,桃李满天下,人之所幸,莫过如此。</p><p class="ql-block">很喜欢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由天意。</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冬雷,一级警督,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沂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著有纪实文学、散文集、游记、摄影等各类作品五百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