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萧县独立旅始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纵翰民 李砥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王静敏 辛 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由萧县独立团扩建的萧县独立旅,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是这支以一个县的地方武装为主组建的独立旅,在日伪军连续“扫荡”及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坚持抗日反顽斗争的情况,是令人难忘的。</p> <p class="ql-block"><b>作者纵翰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萧县(原属江苏省)位于豫、皖、苏3省交界处,境内有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纵横通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徐州的西南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萧县人民富于革命斗争光荣传统,在北伐战争时期,即曾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后曾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在九一八事变后,又掀起抗日怒潮,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p> <p class="ql-block"><b>作者李砥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前后,萧县被捕的共产党人陆续出狱回乡,同在当地隐蔽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在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领导下,建立了以李忠道(李砥平)为书记的中共萧县工委,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并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准备坚持敌后游击战争。</p> <p class="ql-block"><b>作者王静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18日,日军侵占萧县后,萧县工委先后将部分地方武装组建6个大队,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同年8月,建立了由彭笑千(党外进步人士)任县长的萧县抗日民主政府。10月,中共萧县工委改组为萧县中心县委,由戴蕴山(戴晓东)任书记,领导全县陆续建立了区乡政权及群众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动员青年参军抗日,充实壮大了全县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和新四军游击支队先后抵达萧县后,我各大队配合主力作战,共同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在日军占据的徐州附近,开辟建立了萧县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b>作者辛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上述6个大队上升主力,编入苏鲁豫支队。为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我萧县中心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另以各区区队组成萧县常备总队,由县长彭笑千兼总队长,有3000多人,编为6个营。同年7月,又组建了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吴信容任支队长,孟宪章任政委,张登先任副支队长,原辖两个营。后与宿西相山游击大队合编为萧宿永抗日游击支队,仍由吴信容任支队长,张登先任副支队长,政委是姚运良,参谋长廖弼臣,辖3个营共1000多人。这两支抗日武装先后攻打敌占县城和破坏铁路交通、伏击日军汽车多次,攻打并先后拔除日伪军据点10多处,击毙日军松井谷治大尉等日伪军数十名,处决汉奸及其爪牙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与此同时,各区乡还普遍建立了区队和游击小组以及农、青妇救国会等组织。他们坚持抗日除奸防特斗争,为部队征粮、磨面、做军鞋、洗衣服和照顾伤员。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我地方武装也同主力一样,纪律严明,爱护群众,来去受到群众热情迎送。每次战斗之后,群众送菜送肉慰问。所以,萧县曾被誉为抗日模范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将其主要兵力移向我抗日根据地,并向国民党顽固派诱降。国民党随即于1939年,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动文件,掀起第1次反共高潮。是年夏秋之间,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和省政府派特务朱大同和专员董铎,先后到萧县进行反共活动,继确山惨案之后,于11月21日纠集反动武装五六百人,趁雨夜突然袭击千里井我铜山办事处,惨杀我干部战士数十人,制造了千里井惨案。随后在12月5日,驻徐(州)日军步骑兵500余人,妄图攻占萧县大吴集,被我萧县常备总队1、3营和萧县抗日游击支队1、2营伏击。在日军施放毒气突围逃跑时,被我击毙70多名。由于日军深感我萧县抗日根据地对徐州及津浦、陇海铁路的威胁,复于12月中旬,调集萧、宿、永地区日伪军1000多人,分3路向我“扫荡”,又遭我地方武装不断袭扰,被迫于12月28日撤回。千里井惨案和日伪军“扫荡”,相互默契配合,使我陷入日、伪顽的夹击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将陇海路以南地区划归中原局管辖的决定,1939年10月,萧县中心县委划归中原局豫皖苏区党委领导。翌年3月,豫皖苏党政军委员会决定,将萧县常备总队改编为萧县抗敌总队,由耿蕴斋任总队长,李耀任政委。原为地方实力派的萧县7区区长兼常备总队4营营长刘瑞歧,却在反共高潮及千里井惨案后,投靠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向我袭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16日,日伪军步骑兵2000余人,分5路以“梳篦式"拉网向我“扫荡”,步步为营,增设据点,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激起我抗日军民的奋勇反击。我抗日武装避实就虚,转移外线,主动出击,先后伏击张大屯等地出犯之敌,夜袭黄口车站,围攻王白楼等处敌军。同时,根据中心县委关于在反“扫荡”中扩大武装的精神,全县各级干部深入各区、乡,参加领导区队和游击小组,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扒沟破路,开展就地袭扰的麻雀战术,使敌人陷入困境。在新四军6支队1总队参战下,击毙佐野联队长等日伪官兵近百人。4月1日,正当我们在山城集附近休整时,敌又增兵达3000多人向我包围合击。我军立即顽强阻击,经一天恶战,毙伤敌人300多名,终于将敌击退。但1总队总队长鲁雨亭等200余人壮烈牺性,我萧县4区洪河大队伤亡数十人,区委书记张祚瑞等人牺牲,新任县长纵翰民带领机关突围时负伤。我们以血的代价,粉碎了敌人36天的大“扫荡”,并在战斗中锻炼扩大了区乡武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坚持敌后抗日反顽斗争,5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决定,将各区武装整编为萧县独立团(这是后来组建独立旅的基础),由赵海丰任团长,李忠道兼政委,康平任参谋长,王静敏任改治处主任(后接任政委),辖5个营共1700多人。各营由区长兼营长,区委书记兼教导员,后从主力调部分干部接任营长、教导员,坚持在各区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萧县独立团建立后,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各营坚持分散在各区开展游击战争,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打了许多小仗,取得一定成果。如1940年夏,2营在9区包围全歼日军1个小队近十人,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1个、步枪数支。1940年9月16日,驻在2区庄里据点的日伪军30多人,赶着10多辆大车,趁群众过中秋节到田莴抢粮。独立团参谋长康平当即指挥2营,奋勇阻击,激战1日,终于将敌击退,保卫了群众的秋收果实。战斗在7、8区的独立团6营,在营长李祥龄指挥下多次袭击敌人,在沙河之畔的扬洼战斗中,迎头痛击由黄口据点出犯的日伪军,毙伤敌多人,但我6营2连指导员郭昭亮等人牺牲。当时为配合百团大战,我萧县独立团各营分散在各区多次对敌主动出击,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迫使其龟缩在据点内不敢轻举妄动,保卫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锻炼提高了独立团各营的战斗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国民党特务朱大同在陇海路北管粥集策划建立了国民党萧县县政府,自任县长,由刘瑞歧任县常备团团长,随即勾结另一土顽王传授部,不断向我萧县6区进犯,先后袭击我医院伤病员,抢劫我被服厂,并在古城将我保卫夏收的1个班俘去,枪杀了带队的排长蒋正红。是年8月,萧县抗敌总队和萧宿永游击支队调往淮上地区编入八路军4纵队主力,耿蕴斋调任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即由萧县独立团就地坚持全县武装斗争。这时,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建立了由李忠道任书记的中共陇海路南地委,辖萧、宿、永、夏、砀等县,萧县县委由辛程继任书记,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党掀起第2次反共高潮时,身为保安司令的耿蕴斋擅自私带1个连返回萧县,伙同担任4纵队6旅18团团长的吴信容,在17团团长刘子仁挑拨下,于12月12日带领所部近2000人投靠国民党顽固派,致使我萧县西北大部地区变色,使我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但我萧县独立团各营继续分散在各区坚持斗争。当国民党萧县县长朱大同带领武装到2区进行反动宣传破坏抗日活动时,我萧县独立团2营在团长赵海丰、政委王静敏的指挥下,将朱大同部击退,毙伤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耿、吴、刘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后,日伪军亦默契配合设据点达30多个,将我萧县各区和独立团各营分割在大小不一的狭小范围内,环境更加艰苦。同时,由于耿、吴、刘利用地方乡土观念,进行反动宣传,煽动挑拨我军民、干群关系,致使我指战员思想情绪波动;广大群众面对敌顽骚扰,生命财产缺乏保障,人心惶惶。1941年元旦,耿、吴、刘一部,对我4、5两区发动突然袭击,将我区委、区公所及区队人员俘去,缴我长短枪数十支。国民党萧县常备团团长刘瑞歧部亦趁机南侵,从而使我萧县抗日反顽斗争,面临严峻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萧县对敌斗争形势出现的曲折及不断变化,我豫皖苏区党委和第4纵队领导,为了巩固萧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防止耿、吴、刘部的破坏,坚定萧县军民的战斗意志,加强对武装斗争的统一领导,继续坚持敌后抗日反顽斗争,于1941年1月决定,将萧县独立团和特务营及从主力调来的1个营,合编扩建为萧县独立旅,由萧县县长纵翰民兼旅长,陇海路南地委书记李忠道兼政委,康平任参谋长,陈其五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团共约2000人。1团由萧县独立团组成,团长赵海丰,萧县县委书记辛程兼政委;2团由主力1个营和萧县特务营及从萧县独立团调出1个营合编组成,团长孟振声,政委王静敏,副团长周纯麟。在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命令将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萧县独立旅即被列入新四军4师建制,投入抗日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萧县独立旅建立后,由于当时形势紧张,我旅部即根据部队情况及客观条件,决定由各团、营分别加强军政训练,进行形势和纪律教育,努力提高部队素质及战斗力。另因纵翰民、李忠道同志均以地方工作为主兼任旅长和政委,部队工作主要依靠从主力调来的旅参谋长和团长、政委主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顽固派在发动皖南事变后,即派嫡系汤恩伯调集重兵,向我豫皖苏边区进犯。与此同时,原在陇海路北的国民党萧县县长朱大同和县常备团刘瑞歧部,伙同耿、吴、刘部联合向我进犯袭击,逼迫我独立旅及县委、县政府退至东西长仅30余里、南北宽只约10里的萧县西南部边缘地区;在附近祖老楼、张寿楼、瓦子口等地又均有日伪据点,南部背后还有宿县土顽向我袭击,处境极为艰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下旬,上级指示,在反顽斗争中军事上要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战术,一面以游击战予以打击和阻滞,一面集结必要的兵力实施机动突击,歼其一部。我独立旅按此精神,即集结兵力实施机动突击,首先集中力量打击南侵的刘瑞歧部,进行自卫反击。当即部署1团3营和4区区队,向耿、吴、刘部发起佯攻,使其无暇调兵增援刘瑞歧部,另由1、2两团集中兵力向刘瑞歧部反击。3月25日下午3时,我1团3营和4区区队同顽军接触后,不料对方并非耿、吴、刘部,而是刘瑞歧部。他们倾巢出动700多人,耿、吴、刘部则鸣枪配合,我1团3营和4区区队当即英勇阻击。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我被迫撤出战斗,向南部苗桥方向转移。我1团3营和4区区队在营长李华农指挥下,奋勇阻击,从下午3时打到6时,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均有伤亡。由于敌众我寡,我伤亡失散近百人,副营长萧新亭等被俘,4区区长张长文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罗河自卫反击战的同时,进犯豫皖苏边区的汤恩伯部又准备向我涡北地区进攻。我旅接4师师部命令,由李忠道政委、康平参谋长率领,赶赴涡北参加反顽斗争。在途经永城西北某村时,我2团1营利用拂晓突然袭击,俘获刘子仁部40余人。兼任独立旅旅长的萧县县长纵翰民和兼任1团政委的萧县县委书记辛程,仅留2团3营随县委、县政府就地坚持斗争。他们自罗河转移,于3月30日抵达2区徐暨一带宿营。4月1日凌晨,正当我县委开会时,肖城、濉溪、蔡里、祖楼、朔里、瓦子口等据点的日伪军700多人,分5路同时向我徐暨驻地发起围攻“扫荡”。县长兼旅长纵翰民当即命2团3营及已升入主力回萧县扩军的“亢营”1个连,选择有利地形奋勇阻击敌人;另有许致远率领的机动灵活的突击队闻讯赶来,配合2团3营和“亢营”引开敌人,掩护我县委、县政府机关冲出重围,向萧县东南方向转移,于中午到达白顶山集中。在激烈的阻击和突围战斗中,我战士英勇拼搏,但终因日伪军数倍于我,我虽重创敌人,但我2团3营及许致远突击队伤亡20多人,3连指导员吕渭宾和8区区队长李祥林等人牺牲,“亢营”也伤亡2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河自卫反击战与徐暨突围,相距仅只5天,是日伪顽相互配合向我进攻的铁证。罗河自卫反顽战斗失利与徐暨突围后,由于萧县独立旅大部调往涡北参加反顽战斗,萧县形势更加恶化,我县委、县政府及留在萧县的独立旅2团3营,只能局限在2、3区南部的狭小地带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顽固派在发动第2次反共高潮中,派其嫡系汤恩伯部继侵占我涡南地区后,又于3月30日以3个师的兵力,分3路北渡涡河,向我涡北地区进犯,同时指使土顽乘势对我进行袭扰。日伪军亦趁机对我“扫荡”。我萧县独立旅奉命由政委李忠道、参谋长康平率领经水西驰奔涡北后,由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我4师主力在连续作战中减员较大,萧县独立旅随即被编入12旅充实主力,投入反顽战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4师在豫皖苏边区反顽斗争中失利而奉命转移。4月12日,我萧县县委接豫皖苏区党委通知,将萧县党政干部及地方武装带到涡北集中。在传达上级指示并休整轻装后,于5月上旬随4师主力陆续越过津浦铁路,向皖东北地区转移。留下县政府秘书冯蕴言和科长许西连以及“亢营”教导员朱德群带领的1个连在萧县皇藏峪山区继续坚持斗争。上级后派朱玉林等到达萧东组成中共萧东临时县委,并重新发展武装,然后建立了由许西连任主任的萧东办事处。另外还建立了由戴世雅任书记的中共萧县秘密县委,领导开展地下斗争。在萧县独立旅撤出和萧县大部分干部战士转移皖东北后,留下抗日火种,以待4师重返路西收复失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亲率全师主力誓师西征,20日越过津浦路重返萧境,一举全歼王传授部。原随耿、吴、刘叛变,继吴信容任国民党第28纵队第3支队长的吴信元(吴信容之弟),在我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争取下,率部1700余人起义,被我改编为新的萧县独立旅,辖两个团,由吴信元任旅长,留在萧县境内维护地方治安。9月上旬,在收复萧县后重建抗日民主政府,由彭笑千任县长,许西连任副县长兼萧县县总队总队长,重建由纵翰民任书记,孙明远任副书记的中共萧县县委,恢复党的组织,重建各级政权,动员扩大武装,支援主力作战。于11月底,由我地方武装配合4师主力,将作恶多端的刘瑞歧部歼灭,萧县抗战局面不仅完全恢复,而且进一步扩大巩固。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投降,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1987年4月定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