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之四★达坂城

龙行大运

<div><br></div>达坂城位于达坂城盆地的南端,地处天山脚下,扼守进出天山的关口,是南北疆的分界线。从这里向北去90公里,一马平川直达乌鲁木齐,向南去越过天山90公里,就是吐鲁番盆地。达坂城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必经之地。 <div><br></div>达坂城古城依山势扼守丝绸之路著名的白水涧道峡谷而建,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就是屯驻守之处,约建于1600年前。 <div><br></div>达坂城古城建于铁黑色岩石之上,古城墙取当地碎石,夹沙土夯筑而成,随山岩而走,其外围周长近300米,夯层厚10~25厘米,保存最好的地段墙高5米以上。 <div><br></div>达坂城古城占地面积750亩,内有达坂城古城遗址,王洛宾艺术馆,奇石馆,文史馆,车马店等等。 <div><br></div>美丽的达坂城姑娘就生活在这个小镇里,每天小镇上,匠人繁忙,马驴嘶鸣,商贩吆喝,那诱人的烤肉,飘香的酸奶,丝绸古道上小镇就是这样,正如岑参诗中所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div><br></div>达坂城这个名字是在唐朝时,为了军事需要驻守而起的,当地的人们喜欢这个名字,口口相传越来越远负盛名,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更使它名扬天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 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风啸达坂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富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枪凤戟啸长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矗立天山两翼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毂追光驰昼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丝转斗织霓虹。</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擒涛汇电星云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筑阙修林瀚漠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甲争弹边塞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铿锵一阕大荒风。</b></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达坂城白水镇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白水镇景区占地面积750亩,内有7000平方米的古城停车场,设有民俗陈列馆、王骆宾艺术馆、白水驿站、茶肆、马厩、民族手工作坊等,可以享用民族乐器、民族土陶,及大豆、酸奶等美食。</p> <div><br></div>举目望去,白水镇城门楼,仿唐代西域风格建筑,护城河、吊桥、烽燧、兵器台,再现当年“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的大唐盛世边关军镇的威武雄姿。 <div><br></div><div>白水镇古镇景区还有湿地园区、军屯人家、唐代白水涧古城遗址。湿地园区是把湿地辟为公园,保持生态原貌,水溪上架木桥,湿地上铺设木板小径。"小桥流水人家",与刚毅的天山山脉和雄伟的博格达峰产生强烈的刚柔并济之美。</div> <div><br></div>军屯人家体现了当年唐朝士兵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景。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碑石上这样记载:“公元640年前,唐王朝平定高昌,设置西周以后,在西周境内设白水镇”。 <div><br></div><div>达坂城的白水镇还是一个著名的老风口,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每年大风日平均有151天之多,平均风速6.1米/秒,瞬间最大风速为40米/秒,最高风力12级。</div> <br>夏季是新疆旅游的好季节,天公作美,微风拂面,由于冬季长期受风力作用,这一带的树均长不高,树干无一例外向东南方向倾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达坂城"三怪"之一的歪脖树,又称为"马刀树"、"风向树",别具一格。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王洛宾纪念馆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达板城古镇中修建了一座“王洛宾纪念馆”,老先生的铜治雕像就矗立在纪念馆门前。“西北歌王”头戴大沿帽,手持吉他,面含微笑,神采奕奕,不失当年豪气。下面的石碑上是脍炙人口的民歌“达板城的故娘”的乐谱,笔迹也保留了老先生的原有风格,颇具内涵。站在雕像旁边,默立良久,为老先生一生的沧桑经历深深致敬。</p> <div><br></div>王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div><br></div>1988年9月,王洛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div><br></div>达坂城在文化上的地位要感谢西部歌王王洛宾,他将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西部的民乐.达坂城的人民没有忘记他,在古镇的中心,王洛宾的雕塑威然屹立。 <div><br></div>王洛宾改编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达坂城风电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达坂城风区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也是新疆目前9大风区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达坂城风区的“大风车”是乌鲁木齐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路过此地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停下来,近距离目睹它的芳容,感叹它的蔚为壮观。</p> <div><br></div>乌鲁木齐去吐鲁番的途中,沿路南行,在通往丝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在广袤的旷野之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这里就是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 - 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 <div><br></div>新疆达板城风电厂是中国第一个大型风电厂,目前安装有250台风车,年发电量平均为1800万瓦。新疆是中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每年风蕴藏量为9127亿千瓦,仅次于内蒙古。新疆正在利用风力资源发电,风力发电将成为新疆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 <div><br></div>1986年,新疆从丹麦引进区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在柴窝堡湖边高高竖起,试运行成功,为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1988年,利用丹麦政府赠款,新疆完成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第一期工程。这是自治区最早的风力发电厂,也是全国规模开发风能最早的实验场。 <div><br></div>这片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风速分布较为平均,破坏性风速和不可利用风速极少发生。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 <div><br></div><div>达坂城风电场是我们公司的重要客户,风电场发电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由我们公司提供,因此我有机会来到达坂城风电场访问。</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风呼啸天山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绿电悄然东海去</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