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藏之路三一一铜板!四川铜元!

何明蜀

1949年冬、成都刚解放、那时我八岁多正在上小学、课外时间小男孩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打铜板(赢铜板)。先在地上挖一个直径约5cm的洞、距洞5米左右划一条线、然后每人各出几枚铜板合在一起按顺序在5米线处向洞口抛铜板、抛进洞内的铜板算自己赢的。另外还有一次机会、就是用手中的一枚铜板去打未抛进洞内的铜板。打中了、这枚铜板也算你赢的。为了容易打中地上铜板、我会选一枚川花200文铜币做主打币、因为它是四川铜板中个头最大的、有时为了增加主打币的重量还会用麻糖将两枚200文铜币粘在一起用。那时候家家都有不少的四川铜板、我常和别的小男孩玩、赢了不少的铜板。1955年跟随父母亲举家迁往重庆、这些铜板也就不知所踪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直到退休后闲下来又有时间开始关注铜板了。现在也不叫铜板而叫铜元了(铜板是铜元的俗称)。<div><br><div> 铜元是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自1900年开始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被纸制角分票和镍质硬币所取代,铜元在中国流通的历史仅30多年。</div><div><br> 在众多的铜元品种中我选择四川铜元为收藏主体。身在重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div></div> 重庆中兴路收藏品市场、几乎是我每周六必去的地方。在那里和钱友们讨论钱币、与币商讨价还价、与摊主争论钱币的真伪。回家后查看资料、为刚到手的钱币建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字大清铜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省造光绪元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铭嘉穗铜元共有五十文、一百文与二百文三种,俗称为“川花50文”、“川花100文”与“川花200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军政府铜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造币总厂造二百文双旗币</h3> 三十多年前的钱币市场假币少、价不高。稍有眼光总能寻到好币的。在这寻寻觅觅中、我收获到钱币!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元一枚的四川军政府铜元、一次就买了二十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几百元淘了两枚四川省官局造二十文铜元(红铜质和黄铜质各一枚)。</h3> <br> 清未光绪三十年(1904年),铭文为“官局造”的机制铜元,仅在福建、四川两省铸造。而四川官局铸造铜元,铸期不足九个月,铸量十分有限。其中四川官局造二十文铜币为四川铜元的珍稀品种之一。<div><br> 四川官局造二十文铜元有红铜质与黄铜质两种。红铜质者稀少,而黄铜质二十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珍稀品种。</div> 生活过高币<div><br> 四川军阀刘文辉控制的川边特区雅安造币厂还铸行了一种“边铸”字样的黄铜币,背书“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面值一百文,年号有十五年、十九年两种。发行量不大,无论上述何种“边铸”币,当今都十分难以寻觅,殊为珍稀,是四川铜元中的珍品。</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贵州凯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缺点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打币</h3> 在贵州凯里淘了枚缺点汉(繁体“汉”字第十二笔和第十三笔左右两点未写上去),十分罕见。另一枚为复打币,也十分少见。<br> 红军币<div><br> 川陕省苏维埃造币厂造一九三三年版200文铜币,属于人工熔铸。<br> 铜元正面上方旋读:“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正中镰刀斧头代表工农联盟,周围三颗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士兵。下方“CCZC”(俄文缩写)表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面上方顺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造”。正中为面值“200”,四周饰以橄榄枝和蝶形图案。下方为铸造年份“一九三三年”。珍稀文物。</div> 醒狮币<div><br> 1912年(民国元年),四川省军政府为庆祝中华民国诞生,在成都造币分厂铸造了一种十分精致的醒狮。该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五色旗,外围上环是“中华民国元年”六字,左右两侧有四瓣花星;背面图案中央有一头精致威猛的醒狮站在地球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下方有三朵祥云。 醒狮币题材独特,图案精美。最大特点是未标明面值,但直径、重量均与五文铜元无异。是四川铜元中的珍品。</div> <div>宰板<br></div><div><br></div> 民国13年前后,四川境内大面额二百文铜元完全充斥市面,小面额铜元销声匿迹,或流出省外,或被熔化改铸。民间交易缺乏小面额铜元找补.不得已而将双旗二百丈宰为两半,或宰为四块,当一百文及五十文使用,四川民间俗称其为“宰板”。 四川铜元品种版式极其复杂,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发现。也正是因为四川铜元品种版式极其复杂,才诞生了众多铜元名誉品种,才有了更加丰富的铜元收藏乐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