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琼瑶

小陈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初中时开始阅读琼瑶的作品的,那时记性极好,大有背下来的冲动。听到琼瑶去世的消息是午后,阳光大朵大朵地落在客厅,我的脑海清晰地闪过这样一段文字:春天。春天可能是属于许多人的,但绝不是贺盼云的,盼云走在街上,初春的阳光像温暖的手......</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就想,这是哪本书的文字呢,网上查了一下得知是《聚散两依依》,其实故事情节都忘记了,留在心底的是那份纯情。大学毕业时,在留言册封页上描出“聚散两依依”几个大字,又在另一页写出《秋歌》中的“在遇见你之前,世界是片荒园......”通俗却深情的诗,依稀能感受到琼瑶赐予青春的财富,除了流淌的文字带给自己美好的阅读体验,就是爱情最初美到极致的可遇不可求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对《还珠格格》印象深刻,每晚追剧,很投入地沉浸在故事情节里。琼瑶是追求完美的人,情感写到极致,选演员也选最合适的。琼瑶走后,小燕子送花悼念、紫薇出现在葬礼上的视频很感动我。琼瑶对文字的倾情被深爱她的读者记得,对影视的挑剔被懂她的演员记得,并纷纷表达真切的怀念,我想,这是作品最深情的尾声,是生命最慈悲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青春最打动我的作家是琼瑶和三毛,三毛是在我上大学时去世的,当时同学们出了一期板报怀念,忘记了是谁写的诗最后一句是“有空了来我梦里坐坐”,看见就想落泪。在感觉里,三毛四海为家,奔走江湖,活得潇洒自在,而琼瑶是把自己囚禁在小屋写字的,写累了看看窗外的树,树影摇曳在书桌上唤醒她的灵感,她在她的小世界里不轻易出门。这种感觉在网友怀念的文字里得到证实,说三毛是这样写琼瑶的,三毛邀请琼瑶出门玩,琼瑶拒绝了,说自己的骨子里有歇不下来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前两年,一位文友真诚地向我取经,问我受哪位作家影响大。我想了想说琼瑶。我常常说,琼瑶只有一本《窗外》就足够了,写多了反而给了读者比较的借口,毕竟男女感情要写出那份纯来容易相近,看多了反而记不住内容。</p><p class="ql-block"> 琼瑶的名字来自《诗经.木瓜》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仅从她作品中的诗词也能感受到她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她的作品像一座鹊桥架起了两岸文化的交流,正因为有剪不断的乡愁氤氲在文字间,才有那么多悲欢离合在作品中蔓延,那份执着的热情让她停不下笔来。</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恰恰地学到了琼瑶的勤奋,是不愿意停笔的那种人。网上很多人都说琼瑶对美好爱情的描述影响了自己的观念,我觉得不可思议。我从不觉得世间有完美的爱情,特别不会把书中的主人公放逐世间去追寻,也决不会去奢望那份飘渺。</p><p class="ql-block"> 琼瑶的“不如归去”真真让喜欢琼瑶作品的人感到了惋惜与悲哀,但我们无法揣想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心路与岁月带给她的感悟。前些日子我回故乡去看一位姑姑,这位姑姑拉着我的手认真地说,我天天都要喊“大鬼小鬼,你们来把我带走吧,我真的想走了。”当病魔缠身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时,也许归去是别无选择的解脱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感觉里,琼瑶一直是青春的模样,书卷人的气质无法把她送到老年的印象里,琼瑶时代虽然落幕了,琼瑶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无需说什么,站在那儿就是风景,有平常人难以抵达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真正靠作品寄托情感的人是无法停笔的,一般人揣摩不了写作人的心情,所以我们不能以对错去评价一个人的选择。有人说,台北多雨,雨让人忧郁,要是多晴天,琼瑶还会感受到世界可爱的,她一定会盼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琼瑶也曾在捉襟见肘的生活里,靠微薄的稿费应对生活,也有许多不能陪伴儿子的时刻,她说儿子坐车去幼儿园,车走了好一阵了,儿子的哭声还在耳边。她流着泪对自己说,要是今天上午写不出三千字,就对不起儿子的眼泪。半天写三千字,要调动许多灵感与心力才能完成。琼瑶的心情总唤起我对儿子的愧疚之情,为了让儿子上幼儿园,我也曾给儿子树狠心妈妈的形象,不等儿子午睡醒来就拽他到车子上硬送到幼儿园去,去的晚了,人家关了门,敲门敲不开,就想着去教室的窗口那儿喊几声,我刚跑几步,儿子以为我扔下他不要他了,就连滚带爬地呼唤我:妈妈,等等我!</p><p class="ql-block"> 这个声音时常在耳边挥之不去,每每回旋,儿子在冰雪积压的车辙里摔跟头的画面就冲击我的神经,这种感觉带给我的动力就是写下去。可能我不是特别适合做母亲,但我必须是儿子心中为了理想永远努力的榜样,并传承到家风里,流淌到骨血里。</p><p class="ql-block"> 天下的妈妈没有多大的愿望,都是想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有更好的未来。我不觉得琼瑶把爱情看成第一位的,虽然她的作品离不开对情感的摸索、斟酌与向往。琼瑶走了,我相信她化身成蝴蝶,早早迎接春天去了,在花丛里,在花影里,在花魂里,永永远远不会消逝。</p><p class="ql-block"> 命运的安排一定让晚年的琼瑶思考了许多,真爱与钱的关系,半生对爱的描摹是不是值得。平鑫涛在遗嘱里把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们,琼瑶说他是把爱全给了她,这本身就是很讽刺的。平鑫涛在去世前十年在清醒的情况下立下遗嘱,而朝夕相处的全身心照顾他的琼瑶反而不知情,琼瑶用“心机”形容,确实是伤到了深处,确实感到了以爱为名的浪漫一文不值。</p><p class="ql-block"> 走过的日子一点一滴是不可能忘记的,外人也不能以一时评一世,也许活到痛了苦了没有生机了,唯有告别这个世界才是解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看到儿子一家生活幸福,琼瑶是无憾的;在雪花飘起之前远行,琼瑶是情愿的。琼瑶身上的勤奋、坚韧、毅力、热情是她走向成功的底气,琼瑶坚持写作,六十多年写了六七十部著作,她对写作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写作者学习。</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来,我总不由自主哼唱《梅花三弄》的曲调,“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我想,这是对琼瑶的怀念。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即使不通过文字,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琼瑶的喜爱。琼瑶走了,我不习惯称她为阿姨或老师,她是青春的代码,是情感的符号,只要念起琼瑶的名字,属于青春的那份至纯的感觉就回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