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庆掠影</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安庆,是1986年乘长江客轮过安庆江面,高塔雄峙,寺庙庄严;大江东去,白云纵横,游览安庆的意愿油然而生。甲辰年小雪时节来到安庆,希望在陈独秀先生的家乡,解析陈先生身前身后的某些困惑。</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第一塔</p><p class="ql-block">面临长江的振风塔,是安庆市近现代的地标性建筑,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民国时期,安徽地方银行和中央银行发行的多种面值的货币,都以振风塔为背景图案。1949年以振风塔为背景的一百万元面值的美钞版金圆券,说明只要政府印钞票,普通老百姓的百万富翁就不是梦。</p> <p class="ql-block">在明代以前,安庆文风凋敝,星相家认为江水滔滔,文华东流,必须建塔镇之才能文风昌盛。大明隆庆四年(1570)建成迎江寺塔,取名“振风塔”,意思是雄振文风。结果人才辈出,著名的有方以智、张廷玉、邓石如、陈独秀、赵朴初、严凤英、邓稼先等。</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为七层八角砖石结构,共有一千多尊佛像,每层都有与层数对应的名称。一方雄镇、二水遥分、三极垂光、四大皆空、五妙境界、六朝遗胜、七级浮屠。与杭州六和塔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扶盖、六鳌负戴、七宝楼台相比,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所在的迎江寺,独特之处在于山门两边各有一个铁锚。据风水之说,安庆地形如船,需要铁锚固稳。杨坚袭爵随国公,因随字有走之,忌讳不稳,所以去走之建国隋朝,与迎江寺门前铁锚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亦龙亦蛇,天下独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用民主科学的现代理念启发民智,解脱几千年专制的思想桎梏和民生苦难,探索中华民族自强复兴进入现代文明的正确道路,陈独秀先生厥功至伟。陈先生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可以使国人摆脱愚昧,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陈先生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宗师地位。</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领袖,也是为理想舍身成仁的志士。他在文章中说,为了民主科学,“一切政府的迫害,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一语成谶,陈先生虽没有断头流血,一生为民主科学的信仰却坐过五次牢。</p> <p class="ql-block">非常人做非常事,必有惊世骇俗之举,非常理常情可度之。陈独秀先生家庭责任淡漠,对发妻高晓岚寡义,对自由恋爱的高君曼薄情,特别是对儿子延年乔年苛刻寡恩,甚至不准年少的乔年和延年进上海家门,放任自我独往独来。陈独秀先生以北大文科学长的位置,漠视师德尊严,居然引发青楼风波。尽管校长蔡元培维护陈先生,认为私人生活和教学无关,教师只要功课不荒废,不诱导学生堕落,纳妾嫖娼等私德行为则姑且听之,陈先生还是为北大所不容,失去了文科学长位置,也终止了教授生涯。</p> <p class="ql-block">私德益损声望,却不影响历史功过。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明成祖的永乐大典都有骨肉相残的血腥,汪精卫私德无瑕,却不能淡化汉奸骂名。历史著名人物,都是站着时代发展节点上影响历史进程的人。陈先生虽私德有亏却不影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力度;虽有青楼风波却不影响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业。</p> <p class="ql-block">陈先生桀骜不驯,六、七岁的时候祖父说他将来长大,“不成龙就成蛇”。</p><p class="ql-block">龙上天,蛇隐穴,他既是龙也是蛇。创建并连任中国共产党五任总书记,创办《新青年》杂志启蒙一代青年,可谓飞龙在天;晚年穷困江津,如蛇隐穴,潜龙勿用,祸及子孙。陈先生与高君曼的儿子鹤年虽早年参加革命,却也无奈远走香港。三女一子建国后遭受迫害吃尽苦头。因陈先生的原因三个孙女先后被打成“右派”“反动分子”和劳动改造,孙子1968年下乡插队内蒙古13年,回城无望,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去香港与父亲团聚。</p> <p class="ql-block">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陈先生几十年前的一堆荒冢,如今重新立碑辟为独秀园。入口处的汉白玉牌坊,民主科学的大字闪耀着陈独秀先生的思想光辉;陈先生的立像,犹自指点江山睥睨万方;新青年杂志的石刻,标识着翻开历史新页的伟大功绩。陈先生以思想的远见卓识立千秋伟业,以穷而弥坚的操守示范舍身成仁的精神力量,以特立独行和放任不羁为各方所不容,穷途末路。去世前一年诗作《对月忆金陵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风骨犹在,心境凄凉。</p><p class="ql-block">呜呼,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宵小诬谤,英烈蒙尘。所幸故土一抔,游子安身;天道昭彰,独秀天下。相比生前权势熏天却担心鞭尸掘墓无葬身之地的独夫民贼,生前显赫,又何足道哉!</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p><p class="ql-block">1953年,面对主张拆北京古城文物的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林徽因哽咽着说了流芳千古的经典名句:“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个假古董。”</p><p class="ql-block">北京古城的“拆旧建新”不仅是城市建设模式,也是政治风向标。在安庆市老旧照片展览中,还保存着拆古城南门的施工现场照片。当然,照片下的说明很无奈也很经典“要是不拆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古城毁文物破四旧的做法,半个世纪后开始反噬,全国风行造古镇造古街甚至还有造假曹操墓的质疑。安庆着力打造的倒扒狮步行街,也是新建的古街。倒扒狮街号称“皖省第一街”,得名于倒扒狮牌坊,现仅存南侧门两根石柱和横坊。倒扒狮步行街是安庆历史文化街区,店铺林立,游客如织,成为安庆旅游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倒扒狮步行街上,印象深刻的有三处。一是倒扒狮子的形象。1986年新建的倒扒狮步行街石坊,两侧石柱下方各有两个石狮,不蹲坐不半卧无雄威霸气,前肢在下后肢在上倒立谦恭温和,同时狮子倒立寓意进多出少,财不外流,体现商埠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遗憾的是无法辨别此倒扒狮是不是彼倒扒狮。</p> <p class="ql-block">二是外墙上写着海子的诗《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白墙墨迹,既有古街韵味,又有现代风情。三是年画与黄梅戏展览。</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的年画天仙配、牛郎织女,色彩纯净而不驳杂,笑容暖心真诚,映射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向往神话的美好往往是对现实丑恶的反照。神话的美好毕竟是美好,笑点低,幸福点就低,方便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采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