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当今国际社会最大的动荡不安根源,主要在于欧美及中东阿拉伯、犹太世界的宗教情感羁绊。</span></p> 宗教是什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对自然界和超自然界的信仰和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宗教通常涉及对神、灵魂、天堂、地狱等超自然现象或实体的信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终极目标、死后生命等问题的看法与回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关于宗教的起源,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多种学说和假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和死亡的恐惧与好奇,以及对未知力量的崇拜和求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另一种观点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需要,以及对共同价值观和团体认同感的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对神圣启示或个人经验的感受和传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凡此种种,无论如何,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演变出来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细数世界各地的宗教,有数千种不同类型和规模,概括起来其核心内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神i灵”的膜拜与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神论】:</b><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奉唯一至高无上的神灵,并认为其他所有存在都由其创造或统治。代表性宗教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多神论】:</b><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奉多个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的神灵,并认为他们共同支配着世界各个方面。代表性宗教有印度教、希腊罗马神话、埃及神话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泛神论】:</b><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奉整个自然界或存在本身就是神圣而无需区分个别实体。代表性宗教有道教、佛教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无神论】:</b><span style="font-size:15px;">否认任何形式或概念上的神灵存在,并认为只有自然法则或理性才是真实可靠之物。代表性思想流派有唯物主义、科学主义等。</span></p> 主要宗教有哪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基督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初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被压迫和迫害的</span><b style="font-size:15px;">犹太人中出现了一位名叫耶稣(Jesus) 的先知和领袖。</b><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声称自己是上帝(God) 的儿子,并传播了爱与赦免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被罗马当局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复活,并被他的追随者认为是弥赛亚(Messiah) 和基督(Chris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基督徒相信耶稣是上帝在人间显现,并通过他来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基督徒遵循《圣经》作为最高权威,并在各种派别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和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始人耶稣亚伯拉罕,逐步演化为诸多教派:天主教——分很多教会、东正教——分很多教派、新教——分很多教宗,如:科普特教会、科学派、复临派、见证派、摩门教、普救派、一位论派,全球信徒约21.5亿人,约占全球人口30.7%,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 大洋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菲律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初期,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一位名叫穆罕默德(Muhammad) 的先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声称接受了</span><b style="font-size:15px;">真主</b><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拉(Allah) 的启示,并通过天使加百列(Gabriel) 接收</span><b style="font-size:15px;">了《古兰经》作为最后一部圣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穆斯林信徒</span><b style="font-size:15px;">相信真主</b><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唯一无伴无像无始无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处不在无所不审判的造物主,而穆罕默德是他的最后一位使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穆斯林</span><b style="font-size:15px;">遵循《古兰经》和先知的言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并</span><b style="font-size:15px;">遵守五个基本义务,即信仰、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始人穆罕默德亚伯拉罕,逐步演化为苏非派、伊斯兰教、 白山派、 什叶派、 伊斯玛仪派、德鲁兹派、栽德派、 艾巴德派、 逊尼派、巴布派等诸教派,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中亚、南亚、马来西亚、俄罗斯、欧洲和中国,信徒约13.5亿人,占全球人口19.3%。</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b><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了一位名叫</span><b style="font-size:15px;">亚伯拉罕(Abraham) 的牧羊人</b><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与上帝耶和华(Yahweh) 立约,并被认为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共同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人</span><b style="font-size:15px;">相信上帝是唯一的创造者和统治者,</b><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他们是上帝选民,与之建立了特殊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犹太人遵循《摩西五经》作</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最重要的圣书,并</span><b style="font-size:15px;">遵守613条戒律,包括安息日、割礼、食物规则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始人亚伯拉罕,分为法利赛、撒都该、爱色尼等诸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和犹太人聚居区的北美洲和欧洲,人口约0.14亿,仅占全球人口的0.02%。</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b><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印度河流域由雅利安人带来并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span><b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没有创始人和统一的组织结构,而是由多种流派和传统组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span><b style="font-size:15px;">信奉多个神或女神</b><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湿婆(Shiva)、甘 什(Ganesha)、吉祥天女(Lakshmi)等,但也认为这些神都是最高灵魂梵(Brahman) 的不同表现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认为万物都有灵魂,</b><span style="font-size:15px;">并受到</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业力(Karma) 和轮回(Samsara) 的支配</b><span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主</span><b style="font-size:15px;">张通过行善积功、修行冥想、奉献供养等方式来达到解脱 </b><span style="font-size:15px;">(Moksha),即与梵合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世人未知,起源于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罗门教,改革者为商羯罗,分化出:师摩多派、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等教派,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澳大利亚、 北美洲、东南亚、英国和西欧。人口约1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7%。</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佛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印度北部出现了一位名叫释迦牟尼(Siddhartha Gautama) 的王子</b><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在29岁时放弃了富贵和权力,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生死苦难的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释迦牟尼经过六年的苦行和冥想,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佛陀(Buddha),即觉悟者。他开始在恒河流域传播他的教法,吸引了许多弟子和信徒。他在80岁时圆寂,进入涅槃(Nirvana),即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b><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圣谛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苦;苦的原因是贪、嗔、痴等无明烦恼;若断除烦恼,则可以得到涅槃;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修行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佛教在释迦牟尼逝世后经历了多次分裂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南传佛教(亦称汉传佛教)——细分出很多宗,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北传佛教——分为朝鲜、日本、越南佛教,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等地;藏传佛教——细分为很多派,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蒙古等地;原始佛教——分为印度、尼泊尔佛教,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东亚、中南半岛和俄罗斯部分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佛教约人口3.76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4%。</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道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起源于公元2世纪左右,在中国东汉末期出现了一些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组织,</b><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等。他们</span><b style="font-size:15px;">信奉老子为最高神,认为《老子》或《道德经》</b><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最早的道教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道教</span><b style="font-size:15px;">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灵性,而人类可以通过修炼道法来达到长生不死、与天地合一的境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道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欲等原则,并且重视气功、炼丹、符箓、法术等技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而创立,分为:正一道、全真道,是中国本土宗教,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新加坡,人口约0.026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锡克教,1469年由拿那克Nanak所创,分易行派、狮子派,属印度宗教,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澳大利亚、北美洲、东南亚、英国和西欧,人口0.23亿,占全球人口的0.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哈伊教,为巴哈欧拉十九世纪中叶创于伊朗,经书《亚格达斯经》,分布于世界各地,但60%信徒分布在印度、美国、越南、 肯尼亚、民主刚果、菲律宾、赞比亚、南非、伊朗和玻利维亚,人口0.07亿,约占全球人口的0.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耆那教,始创人为伐驮摩那Vardhamana ,公元前599年-前527年创立,属印度宗教,主要分布于印度和东非,人口约0.042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神道教,属日本文化,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分13个教派)和民俗神道,主要分布在日本和巴西,人口约0.04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各主要宗教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世界宗教人口分布图</span></p> 宗教下的桎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认为宗教很神秘,有神奇的力量。其实都是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夹杂着对美好生活的极力向往与消极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在任何时代,凡得到政府承认的就是宗教,反之则是邪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说,宗教很和平,不招谁不惹谁的,自己跟自己玩,为什么要打压,要得到承认与不承认呢?那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能力来挑战世俗政权,顶多乱世时候冒个头而已。一旦超越了现实政权所容许的限度和范围,必招遏制和围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但凡是宗教组织,通常必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属性:</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信仰】:</b><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仰是宗教的核心,是人们对于神祇或超自然存在的信念和信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仰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安慰、力量、指引和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b style="font-size:15px;">仪式】:</b><span style="font-size:15px;">仪式是宗教的表现形式,通过一定的动作、言语、物品等来表达对神祇或超自然存在的敬畏、感恩、祈求等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仪式可以是日常的,也可以是特定场合的,能够增强人们的信仰和归属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b style="font-size:15px;">教义】:</b><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义或经典是宗教的文献,记录了神祇或超自然存在的启示、教义、历史、传说等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经典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人类创作的,指导人们的信仰和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b style="font-size:15px;">行为】:</b><span style="font-size:15px;">行为是宗教规范或约束的结果,它规定了人们在对待神祇或超自然存在、自己、他人和环境等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宗教行为,也可称之为道德规范,它规定或影响着人们的良知和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b style="font-size:15px;">组织】:</b><span style="font-size:15px;">组织是宗教的社会结构,由信奉同一种宗教或分支的人们组成的团体或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组织可以有不同的层级、职能、权威等,来维护和传播宗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宗教回应了人们深层次的精神诉求,古往今来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宗教有时常和民族、社会、政治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推动或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与进程,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91.11%,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多数人不信教的民族,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四大文明中心之一)之所以能成为多民族安详和谐共处典型的追求和平、向往美好的国家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纵观世界宗教发展史,无不是一部充满血腥与仇恨、厮杀与反噬的发展史。起始于信仰不同,最终转化为不同政治追求的民族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一宗教,因种种历史原因,逐渐被分化成不同流派和分支,并相互报团、敌视、仇恨与纷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神教,诞生于约公元前两千年。公元一世纪分裂为犹太教和基督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宗教派别,在继承犹太教的基础上,对其教义进行了修改和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基督教作为</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一神论</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特色就是认为神是</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三位一体”的神</b><span style="font-size:15px;">,认为耶稣(弥赛亚)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神,即同一个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基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兼具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世间的人是作为上帝的形象而出现的,人得以恢复与上帝的正常关系,需仰赖上帝的恩宠;启示是上帝对人的恩赐,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犹太人仍在等待他们的救世主出现,基督徒则认为耶稣就是那位救世主。在谁是真正救世主的问题上,是造成两者矛盾的核心,耶稣自称是上帝之子、弥赛亚,这一宣称直接挑战了犹太教的权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耶稣被犹太宗教领袖视为异端,犹太教领袖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便采用极端方式来对付那些他们认为是有威胁的异端的人。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不仅遭受统治该地区的罗马帝国迫害,最终基督教创始人耶稣于公元30年4月7日被罗马当局钉死在十字架上,以示警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直到公元392年狄奥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境内唯一合法的宗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基督教的经典《旧约》来自于犹太教,但比犹太教多一部经典《新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么,基督教为什么后来又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等几大教派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一切还要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堡迁都到东方的拜占庭说起。迁都后罗马的政治中心随之移向东方,罗马帝国更是在公元395年彻底分裂,罗马帝国在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以意大利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从此东西罗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西罗马天主教和东罗马东正教,西罗马在分裂后没多久就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直至1453年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进攻下灭亡。东罗马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逐渐变成希腊化的国家,而西方的罗马教会则继续保持着拉丁传统,这就造成了东西方基督教会习惯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导致分裂的根本原因,但导致分裂的其它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公元8世纪的“圣像”破坏事件,罗马教皇是基督教的最高领袖,他能够节制所有地方的基督教会,但相对来说,教皇对拜占庭教会的控制要弱一些,因为拜占庭皇帝权利更大,能够有效的控制境内的教会,因为教会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享有免税权,而帝国连年征战,财政紧张,于是,皇帝就把目光投向教会,想方设法诋毁教会形象,降低教会社会地位,削减教会社会影响力,最终通过打砸破坏教会神像、雕塑等手段公开向教会施压,没收教会财产。这种做法引起西方罗马教会强烈反对,由此造成东西方教会之间裂痕的产生。后来,在公元847年又发生了“教皇开除”事件,因拜占庭皇帝不满君士坦丁堡主教而将他驱逐,转而任命了新的主教,罗马教皇则认为新主教任职不符合规矩,于是开除了他的教籍,但是有皇帝撑腰的新主教自然毫不示弱,称西方教皇篡改圣经内容,并宣布开除教皇教籍,这一事件在基督教中引起了巨大震动,因为从来都是罗马教皇开除其它成员教籍的,没有出现过其它成员开除教皇教籍的情况。这是宗教融合政治斗争的直接结果,虽然后来经过协调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二者之间产生的隔阂永远无法彻底消除,1053年基督教正式分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分裂后,天主教主要传播于西欧,而东正教主要传播于东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公元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的十字军东征中,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发生了多次冲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095年由于拜占庭帝国势力急剧衰退,促使其皇帝请求西欧援助,直接导致了十字军东征事件的发生。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夺取并控制被欧洲基督教君主国看做“圣地”的耶路撒冷和中东地区,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虽然十字军先后发动了九次东征,历时长达200年,十字军一直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但在穆斯林民族的强力抵抗下,最终没能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字军东征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基督教世界内部火拼的血泪史,数十万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尽管充满着血腥和杀戮,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混乱秩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着建立一个以教皇为最高领袖的基督教王国的理想逐渐成形。追求大同世界每个人思想一致性、信仰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我代表理性,所以你必须和我保持一致,否则我就有权杀掉你;我代表大多数人,所以你必须和我保持一致,否则我就有权杀掉你。基督教会开始对异端进行大规模迫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十字军东征之前,基督教内部的教义之争主要影响神职人员的地位和利益,普通信徒即使持有异端观点,也不会受到严重的迫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字军东征之后,基督教的敌人就不仅仅限于异教徒,犹太人和异端也必须被消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谓异教徒就是不信基督教的人;所谓异端是指基督教内部,对教义的理解与教会官方标准答案不一样的那些基督教教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十字军东征加速了欧洲全境的基督教化,在宗教层面实现严格的大一统,为“群羊归一牧”的理念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十字军运动后的欧洲,基督徒可以在穆斯林社会中生活,但是反过来却不行,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十字军的种种暴行在穆斯林的心里种下了对西方世界深刻的仇恨和不信任,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长久对抗埋下了祸根,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耶路撒冷圣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么,天主教与基督新教之间的矛盾又是怎么产生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着15世纪末以后,近代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天主教在西欧失去了昔日的风光,被取而代之的是新教和英国国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517年教宗利奥十世以修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多名教会教士到德国去兜售赎罪券,此事激起极大反感,揭开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次宗教改革运动中,波及西欧全境。瑞士、英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国自上而下地改革,相继以各种新教会代替天主教为国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主教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很多殖民地占据优势,以住在梵蒂冈的教皇为领袖,天主教占优势的国家包括欧洲的法国、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等国和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等国和亚洲的菲律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教在英国的美洲殖民地占据优势。“新教”和“其他教派基督教”统称为“新教”或“基督教”(狭义的),这些教派不尊奉教皇,也没有封圣的传统,新教占优势的国家包括欧洲的英国、丹麦、挪威、瑞典、德国、荷兰、瑞士、芬兰、冰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的南非、加蓬、纳米比亚等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正教占优势的国家包括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俄罗斯的西南部、后贝加尔和远东地区,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俄罗斯人聚居区也是东正教占优势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此,基督教彻底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从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之后,天主教(西方教会)和东正教(东方教会)的界限一直位于现在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的边界附近。东正教会一直没有发展出独立于世俗政权的教权,一般受到世俗政权(如沙皇宫廷和苏联政府)控制,如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就曾经借助东正教会的力量来唤起国内的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爱国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外,埃塞尔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的基督徒,大多属于一种古老的东方基督教,与俄罗斯的东正教并不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摩门教常被看做基督教的一个支系,主要位于美国的犹他州,1830年,史密斯创立首个摩门教会,此后相继出版《诫命书》和《教义和诸约》,其中提倡一夫多妻制。史密斯辞世后,杨百翰作为继承人,继续传播摩门教,犹他州盐湖城遂成摩门教总部,教名为“末世圣徒教会”。目前,摩门教声称在全世界有1400余万信徒,大部分信徒已经不再坚持一夫多妻。自1996年后,在美国以外的摩门教徒人数超过美国本土信众人数,如今摩门教徒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不到2%,主要集中在犹他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宗教气氛最浓厚的一个国家,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殖民地时期,教会在美国生活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更甚,一个不属于任何教会团体的人,就会处于被人唾弃的地位,没有人跟他交际来往,连他的家庭都要受到歧视,牧师成为美国家庭生活与各种事务中最主要的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自摆脱殖民统治的那一天起,每个曾经受过压抑的人都想竭力表明自己是自由人,是一个有主权的人,于是他们主张随心所欲地选择宗教信仰,选择教堂和礼拜方式,而不是一个只能机械的唯权威是从,故此,美国建国以来的奠基者们从一开始就在法律上规定宗教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禁止建立国教,国会不得规定禁止信教自由之法律,禁止联邦和州干预教会组织和活动,每个州的美国人都有同样的信教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过美国各个州的宪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承认某种教会的优越地位。如1790年以前,宾夕法尼亚州明确规定担任公职者必须是信仰新约和旧约圣经的人;1822年以前,马萨诸塞州的宪法规定只有清教徒才享有选举权;新泽西州的宪法规定,只有新教徒才能担任公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美国接近80%的美国人属于基督教的各种教派(1990年时是90%),其余20%信奉多种多样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其他宗教,还有非特定宗教的人群及无神论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美国是一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基督新教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道德伦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主导作用。美国人一生中的许多重要活动都与宗教有关,如出生、婚姻或死亡都会通过宗教仪式来举行,大多数美国人的婚礼都在教堂举行,葬礼也将由牧师主持。尽管大多数美国基督徒信奉基督教新教,但近些年来出现锐减趋势,1992年的调查显示83%声称信仰基督教,而2006年坚持基督教信仰的人降落到63%。因为新教徒往往属于各个不同教派,因此天主教教会仍然是拥有最多成员的教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虽然美国保障宗教自由的权利,政府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一种宗教,但宗教在美国政治中相当活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自成立以来,绝大多数总统都是基督徒,每届新任美国总统就职时,都要把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就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除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被尊称为“美国国父”,连任两届之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由此形成美国总统连任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惯例。自第14任、第17届总统开始,美国总统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因此美国大选也被戏称为“驴象之争”。到目前为止,共有13任民主党候选人和19任共和党候选人轮流当选了美国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美国政党深受宗教影响。乔治·华盛顿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特别是英国圣公会,华盛顿从童年起就是英国圣公会(Anglican Church)的信徒。共和党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基督教保守派,林肯、里根、布什和特朗普都属于共和党,保守派100%相信圣经;民主党的社会基础是崇尚自由主义的新教徒,克林顿、奥巴马和拜登都属于新教徒,新教的“人因信称义”和“信仰是上帝的恩赐”教义,使新教不倾向于约束人的世俗行为,认为信仰本质上是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事情,推崇信仰的个人主义,因此民主党认为圣经并不是100%都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共和党和民主党作为美国政治力量中最主要的两大党派,表象上看保守派的共和党略占上风,但不可忽视新教徒民主党的“雄心”,美国最初就是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为主体的国家,是一个以新教徒意识形态为基础、由新教徒意识形态驱动的国家,为了实现新教徒意识形态的目标,新教信徒的价值观不仅是这个国家的动力,也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至今该群体的价值观仍作为国民身份的核心,一直对其他宗教信仰疑虑重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自诩为“宗教自由”,实际上美国的宗教歧视和迫害事件层出不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从欧洲人到达北美,宗教就被用作歧视和杀害“异教徒”印第安人的借口;对犹太教的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3/4的正统犹太教徒称他们经历过宗教歧视,2018年一名狂热支持特朗普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匹兹堡一个犹太教堂枪杀了11名犹太人,2020年美国报告的反犹事件高达2024起;美国最受歧视的信仰是伊斯兰教和无神论者,美国基督徒原本就对伊斯兰教持有成见,“911”事件后对伊斯兰教的歧视和仇视更是暴增,从2000年到2001年短短一年时间内,针对穆斯林的仇恨犯罪增加了16倍;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中更加肆无忌惮地宣扬伊斯兰教对美国的“仇恨与威胁”,上任后不久就签署了所谓的“禁穆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无神论在美国一直被污名化,美国一直是信奉上帝耶稣的,冷战时期美国将无神论与共产主义威胁联系在一起,至今许多美国人仍错误地将无神论与不道德甚至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44%的美国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嫁给或迎娶无神论者,美国仍有7个州的法律规定无神论者不得担任公职或在法庭上作证,如阿肯色州宪法第19条就明确写着:“否认上帝存在的人不得在本州的民事部门担任任何职务,也没有资格在任何法庭上作为证人作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宗教日益政治化,宗教政治化和基督教民族主义将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最大威胁,尤其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极化和身份政治越来越严重,宗教信仰与政党认同紧紧捆绑在一起,民主党认为共和党顽固地坚持白人父权制基督教价值观,共和党认为民主党轻视基督教、偏袒伊斯兰教和无神论,两党斗争是当今美国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随着两党政治主张和信仰分歧越来越大,国家撕裂必将是迟早的事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关于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伊斯兰教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神教中最晚出现的,直到7世纪初,阿拉伯商人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外的山洞中接受了天使的启示,开始传播新的信仰,标志着伊斯兰教的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一个多神教盛行的地方,人们崇拜各种神灵,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人的信仰是原始宗教,就是崇拜些自然现象,太阳,月亮,水,石头,然而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商人却经历了一次神秘之旅,彻底改变了整个地区的宗教格局。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1年,出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在他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穆罕默德从小被叔父阿布·塔里布抚养长大,成为了一名商人,他常常远行贸易,探索着阿拉伯半岛各地的宗教风俗。在公元610年的一个月圆之夜,穆罕默德在麦加的希拉山洞中独自静坐,突然间天使加百列出现在他面前,传达了真主的旨意,这次神秘的遭遇成为了伊斯兰教的起源,真主指示他成为先知,传播真主的教诲。最初他只在家庭和亲友间传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开始公开宣讲伊斯兰教的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公元613年,穆罕默德曾试图将伊斯兰教引入麦加时,遭到了当地人的剧烈抵抗,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受到了当地贵族的残酷迫害和人身攻击。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决定迁徙,将伊斯兰教的中心从麦加迁至麦地那,这个地方之前是犹太教的一个重要中心,直到后来伊斯兰教在扩张中征服了这个地区,逐渐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和信徒将克尔白(Kaaba)圣殿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一胜利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广泛传播和确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伴随着追随者越来越多,经过一系列的坎坷,穆罕默德建立了以麦地那为中心的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政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拉伯人信仰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麦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沙特麦加大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被写入《古兰经》,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据穆罕默德所称,这本书是由真主通过加百列逐条启示给他的。《古兰经》包含了对神的信仰、个人责任、道德准则、社会规范和审判日等方面的教导。此外,记载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的《圣训》也很重要。直到今天,《古兰经》和《圣训》还是很多穆斯林占多数国家的主要立法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着阿拉伯帝国的陆上扩张和阿拉伯商人的渡海前进传播到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只有真主才配受崇拜”,相信真主是宇宙的创造者和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真主的先知,他们要依据《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传统教导生活,强调个人责任和道德准则,要求遵守五个基本教义,称为“五功”,包括信仰念证、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宗教都以亚伯拉罕为共同祖先,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教是最早形成的神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了上帝的召唤,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确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塔纳赫》,而基督教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约》,合称为《圣经》,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此外还有记载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在先知方面,犹太教认为摩西是最伟大的先知,而基督教则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是救世主,伊斯兰教承认之前的所有先知,但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后也是最伟大的先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认为,不管《新约》还是《旧约》,确实算是经典,但是神又重新找了穆圣来和阿拉伯人签约,所以默罕默德则是神最后的先知,被称为“穆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穆圣没有指定谁是继承人,穆圣死后伊斯兰教也很快就迎来了分歧,在“谁才是真正继承人”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大派系之争,就是现在常说的什叶派和逊尼派。逊尼派希望由选举产生新的领袖,什叶派则认为只能在穆圣的后代中选取才可以,虽然前三任伊斯兰教都是由逊尼派掌管,但得到了大多数包含什叶派在内的穆斯林的认可。而此时的阿拉伯已经占领了包括埃及、叙利亚以及波斯等在内的广大区域,成为强大的阿拉伯帝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在所有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等)和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亚洲国家及马里、索马里、乍得、毛里塔尼亚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占优势,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高加索各共和国及中国的新疆地区也有分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五大民族中,前四大民族的民众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斯兰教的主流派是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和伊拉克南部占人口优势,什叶派的分支阿拉维派在叙利亚长期控制政权,但叙利亚人口多数为逊尼派,这成为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内战的重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叙利亚内战中,什叶派为主的伊朗支持政府军,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等逊尼派为主的国家支持反对派武装,逊尼派和什叶派力量比较均衡的伊拉克和黎巴嫩政府则持相对中立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佛教流行于东亚,公元前七世纪发源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逐步传播到南亚、中亚和东亚地区,在中国的蒙古族和藏族地区、不丹、斯里兰卡、蒙古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及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占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坚持马列主义的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的老挝,在宪法中把佛教定为国教,日本的佛教也很盛行。不少学者认为,在主要宗教中,</span><b style="font-size:15px;">佛教的教义最接近于无神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十七道品是佛教修行体系中重要的概念,是指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类别,每个类别包含若干具体的修行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念处】:包括身念处(观察身体的现象)、受念处(观察感受的变化)、心念处(观察心的状态)、法念处(观察法的实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正勤】:已生恶令断(努力断除已经生起的恶业)、未生恶令不生(防止未生的恶业生起)、未生善令生(努力使未生的善业生起)、已生善令增长(使已经生起的善业继续增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如意足】:欲如意足(通过强烈的愿望力量达成目标)、精进如意足(通过不懈的努力达成目标)、心如意足(通过专注的心态达成目标)、观慧如意足(通过正确的观察和智慧达成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根】:信根(对三宝的坚定信仰)、进根(努力向善的动力)、念根(对法的记忆和回忆)、定根(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慧根(对真理的理解和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力】:信力(信仰的力量)、进力(努力的力量)、念力(记忆和专注的力量)、定力(内心平静的力量)、慧力(智慧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觉支】:念觉支(对法的正念)、择法觉支(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精进觉支(持续的努力和精进)、喜觉支(对修行进步的喜悦)、轻安觉支(身心的轻松和自在)、定觉支(内心的稳定和专注)、舍觉支(对世间万物的放下和舍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正道】:正见(对事物真相的正确理解)、正思维(纯洁无染的思想)、正语(诚实、善良的言语)、正业(正当、有益的行为)、正命(正当、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正精进(不懈的努力和精进)、正念(保持正念,不忘初衷)、正定(内心的平静和专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些修行方法不仅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也是帮助众生获得解脱与开悟的基础。通过实践这些方法,修行者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佛法,净化心灵,最终达到涅槃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印度教兴盛于南亚,形成于公元八世纪,综合了婆罗门教和佛教等宗教的教义,在印度和尼泊尔占支配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的南亚旁遮普地区,传统上终生蓄长须发、戴发梳、穿短裤、身佩短剑、戴手镯。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锡克教徒主要生活在印度。</span></p> 身有桎梏,心有藩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果说早期的宗教或多或少带有宗教与神权、宗教与政权或宗教与民族的情感色彩,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世纪后期以来,宗教并未随着科学发展而削弱,相反,很多地区出现了宗教复兴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基督教在欧美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把宗教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至高地位,信仰决定政治,宗教左右国家,国与国之间各种利害关系常被宗教色彩所笼罩或羁绊,宗教甚至成为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秘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允许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和《宗教事务条例》第二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也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纵观中国历史,亦有“三教九流”之说,所谓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并有三教排序记载,首见于《北史·周高祖纪》:“十二月癸已,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九流加一家又称“九流十家”,一家是小说。战国时,把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即道家)等六个学术思想派别总称为“六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将受到法律的严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统计,2002年世界各个教派中人口比例最高的是穆斯林,占19.8%,其次是罗马天主教徒17.4%,第三是印度教徒1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预测,到2050年,世界各派基督教总人口将从1990年的17.47亿上升到30.52亿;伊斯兰教徒将从9.62亿上升到22.29亿,印度教徒将从6.86亿上升到11.75亿,佛教徒将从3.23亿上升到4.25亿,犹太教徒将从1320万上升到1670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宗教,因其特殊的信仰和民族情结,是影响国际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愿宗教这一古老的思维形式(意识形态)能够成为人类和平共处的积极因素,而不应该成为地区动荡的根本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2月21日,作为拥有14亿成员的罗马天主教会领袖教皇方济各,向领导梵蒂冈各部门的天主教枢机主教们发表年度圣诞讲话,再次谴责以色列在2024年12月20日在加沙造成至少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的空袭,称这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种族灭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方济各教皇通常在世界各地的冲突中小心翼翼地选择立场,但他能够更加直言不讳地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提出强烈谴责,表明以色列的轰炸行为已经不再是一场军事行动,而是绝灭人类的犯罪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作为以色列侨民事务部长阿米猜·奇克利的回答,更令人发指作呕。不仅严厉批评了教皇的这些谴责,而且大言不惭的说到:教皇的言论相当于对种族灭绝一词的“轻视”。他说:“我们国家对‘种族灭绝’一词的庸俗化特别敏感,这种庸俗化接近否认(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危险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并且竭力辩解称:“不幸的是,教皇选择忽略所有这些,以色列做出了非凡的努力来防止对无辜者的伤害,而哈马斯做出了非凡的努力来增加对巴勒斯坦平民的伤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还从宗教角度希望教皇更加维护犹太人,他说:“众所周知,耶稣的母亲是犹太人,耶稣生为犹太人,死为犹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色列外交部则明确表示:以色列是在自卫,反对哈马斯武装分子“躲在儿童背后,试图谋杀以色列儿童”的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颠倒黑白,泯灭人性、不知恬耻的厚颜无耻之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主教皇方济各(中)在梵蒂冈保罗六世大厅圣诞祝福时发表演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