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身边一直珍藏着一只机械手表,它并非价值连城的收藏品,也不是什么稀世之宝,而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机械手表。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械手表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物件。如今的人们佩戴机械表,往往是名贵高档的奢侈品,象征着一种身份与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光回溯到49年前的1975年,对于普通人而言,拥有一块机械手表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一年,我有幸买到了一块价值115元的西安产蝴蝶牌手表。这块手表陪伴我走过了人生最辉煌的26年,直至2001年手机走进我的生活,它才从我的手腕上被取下,静静地躺在回忆之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乡小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是1954年出生的“五〇后”,经历了长身体时挨饿、长知识时遭遇动乱的年代。我家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解放初期土改时,我家是贫农成分,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贫瘠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贫穷贯穿了我家的历史。在那个读书不花钱的年代,我上了小学,却因运动的影响毕业,之后便在家参加劳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春天,每个公社开办了“五·七”中学,我终于有机会跨进梦寐以求的中学学堂,实现了几代人未曾实现的愿望。中学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我成为了只记工分不拿工资的民办教师,为全家争光添彩。我家有五个兄弟,没有姐妹,我是最小的老五。当我参加工作时,老大和老二已经成家立业。我和父母、两个哥哥、一个嫂子以及一个侄女共七口人同吃一锅饭。那时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饭菜里很少见到油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劳动工分值也很低,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劳动报酬不到五毛钱。1975年春节前,我们全家扣除分回来的口粮外,从生产队分得的红利不足150元,这150元是全家第二年的油盐酱醋、电费等必备开支的费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记得钱分回来以后,父亲和两位哥哥商量着要给我买一块手表,因为我教书需要,没有手表会很不方便,也会显得没面子。当时手表是凭证购买的,我有一个高中同学的父母在公社合商工作,上海牌表和天津的东风牌表暂时买不到,只有三只陕西西安生产的蝴蝶牌手表可供选择,于是我花费115元买了一块。这115元在当时的乡下是多么珍贵的一笔巨款啊!当时鸡蛋六分钱一个,猪肉七毛三分钱一斤。这只手表的钱相当于城里一个中等生活水平家庭一个人一年的生活费,也几乎是我们全家五个劳动者全年劳动所获的80%的报酬。这只手表的当时价值难以用现在的金钱衡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乡的村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戴上新手表后,我信心满满,平时总是卷起褂袖,让手表露在外面,仿佛这样就能彰显自己的身份。晚上睡觉时,我会把表放在枕头下面,听着那嚓嚓的走动声入睡。因为手表是夜光表,每天晚上醒来都会从枕头下面掏出表来数那闪闪发光的时间刻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只手表陪伴我度过了每一天的工作,陪着我走进高考考场,陪我度过无数激情难忘的时光。它在我人生的记忆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我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如今我已退休十年,每月有着丰厚的退休金,在北京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然而,每当想起49年前全家人省吃俭用为我买手表的情景,我就更加怀念他们,怀念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心中总是泛起阵阵酸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蝴蝶牌手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