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是2024年10月3日从郑州市乘高铁到了鹤壁市。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一名最早见于《金史》,相传古时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故名其山为“鹤山”,其村为“鹤壁”。亦有一说为其名源于道士在饭店影壁上所画白鹤可起舞的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又称东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大伾山系太行山余脉,它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山势奇特,气象峥嵘。它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广场的岩崖上刻有“大伾山”三字,由原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号称“军中第一笔”的书法家李铎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拾级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恩荣坊”石牌坊,石牌坊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建造,距今400多年历史,是皇帝为表彰当地孟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此坊。</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的魅力在于细节,恩荣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的青石建筑,高、宽皆 10 米,平面为“一”字形。恩荣坊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石坊上刻有“二龙戏珠”“龙章宠锡”“八仙庆寿”“竹林七贤”等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恩荣坊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也是家族荣耀的象征,它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明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恩荣坊制作的繁琐,雕工的细腻简直是无与伦比!惊讶的同时,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在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封建社会都能制作出如此精品,甚至现代工艺都不一定能制作的这么精细!</p> <p class="ql-block">牌坊雕工有传统钓,浮雕,镂空雕等,画面栩栩如生,有人物,花鸟,神兽等等。</p> <p class="ql-block">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王越病逝,朝廷造进士王阳明(守仁)护送王越灵枢至浚,葬在大伾山西麓。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他登临大伾山,挥笔而就的《大伾山诗》、《大伾山赋》,成为现代人研究王阳明早期思想的宝贵史料。后来,他在大伾山上东山书院(东山书院为阳明书院的前身)赋诗讲学,留下阳明书院这一珍贵遗址。</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思根形成与其早年经历有密切关系。史料记载,王阳明在浚县营造王越墓茔期间,深受王越思想影响,并以获得王越佩戴过的宝剑为荣。同时他在墓茔修造期间游览浚县附近卫国故地,深深地折服于卫武公等贤明君子的风度与品格。王阳明将他们树立为榜样,并在此后所著文章中多次提到此事。</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与大伾山渊源颇深,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王越病逝,王阳明奉命护送王越灵柩至浚县,葬在大伾山西麓。第二年,王阳明登临大伾山,挥笔而就《大伾山诗》《大伾山赋》。</p> <p class="ql-block">由于大伾山是平原突起的孤峰,虽然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但它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山势奇特。山上寺、庙、洞、阁星罗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林木茂盛,自古就是风光优美的人文荟萃之地。</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摩崖石刻非常多,据说有460处,我个人理解这些石刻就是我们迷人的老祖先游大伾山时留下的“到此一游”,如这个石刻“禹贡名山”,题者一定知道《尚书·禹贡》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历史上曾经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有人戏说:在大伾山的草丛石径行走,稍不留神就会踩上某位帝王的足迹。大伾山上有天齐庙、兴国寺、碧霞宫、千佛寺、龙洞及王阳明、王铎等历代名家的摩岩题记笔刻等。</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南山腰有一座天齐庙,又名东岳庙,座北向南,为祭东岳大帝黄飞虎而建,黄飞虎是商朝的大将,《封神演义》中把他封为泰山神,大伾山上很多建筑都在仿造泰山,也许是这里远离泰山,道教的信徒们到泰山朝拜不方便,故在此地建设天齐庙,在县城的另一座山上建了碧霞元君祠。</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顶有一座禹王庙,里面有大禹的塑像,外罩着木质神橱,石壁彩绘着“禹王锁蛟图”。</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前有中军亭,瓦岗军驻守黎阳时布兵点将、瞭望敌情的地方。亭南有怀禹池,形状像一个哑铃,细腰处建有一座单孔拱券石桥“怀禹桥”。</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东有一座太平兴国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用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命名,这在全国的寺庙中是唯一的,寺内主要建筑有释迦牟尼大殿、朝阳洞及观音洞。</p> <p class="ql-block">太极宫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为八角攒尖顶式建筑,因八面墙上嵌有八卦符号,俗称八卦楼。楼分三层,高25米,上供三清神像,登楼远眺,浚县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万仙阁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因塑有道教诸仙5000余尊而得名,阁分上下两层,阁中的群神众仙集中了中国官方与民俗神仙之大成,个个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使之成为华北地区道教泥塑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俗称老天爷庙,位于大伾山顶部,又称玉皇顶。始建年代 无考,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重修,大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前有卷棚顶拜殿。顶覆黄色琉璃瓦,飞檐挑角,雄伟壮观,年,国民党驻军孙殿英部在山上修筑碉堡,拆庙取材,玉皇庙被夷为平地。1979年旧址被电视转播台占用,今玉皇庙系1995年在旧址南重建,建成后,善男信女前来焚香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丰泽庙又名康显侯祠,坐西向东,依崖而建,庙内原供有石雕龙神像。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浚州大旱,尚书郎徐某莅浚率撩属到此示雨,当晚便大降甘霖,徐尚书上奏为龙神请封,皇帝准奏,诏封“康显侯”。</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东麓还有一座天宁寺,古称大伾山寺,建于北魏,规模宏大,是浚县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浚县千年的大佛,是魏晋十六国的后赵(319年-352年)时依山凿就的,高22.7米,为中国北方第一大佛,按现在的建筑层高,大佛有7层楼高。</p> <p class="ql-block">据说,大佛还与黄河水患有关,我们仔细看,大佛不是目光朝下,慈悲地看着众人,而是目光如炬,遥看远方的黄河古道。</p> <p class="ql-block">这大佛在浚县人民心中地位非常高,因此香火很盛,我觉得,他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还能护佑一方的大佛。</p> <p class="ql-block">大佛的右侧有众多石刻碑记,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所题,这个没有拍清晰,因为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大伾山孤峰凌云、山势奇特。山上寺庙洞阁星罗棋布,摩崖碑刻林立。山间松柏夹道、曲径幽回。卫河从不远处缓缓流过,构成了“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的独特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