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怎么死的?徐向前元帅:他是好人,应该平反</p><p class="ql-block"> 李特1902年—1938年,原名徐克勋,号希侠,曾用名徐李特。安徽霍邱人,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73师参谋长,红25军副军长,红3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李特于1921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读书,1924年,李特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先后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基辅军官学校、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1930年,李特回国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历任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教育主任、教育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红三十一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1936年11月,李特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参谋长。西路军失败后,李特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李特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p><p class="ql-block"> 199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填发革命烈士通知书,追认李特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李特的一生,让人感慨万千。他不是坏人,但命运却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人并非天生是“反派”,有时候,他们只是站错了队,或者被时代裹挟。</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的“拦路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的悲欢往事。</p><p class="ql-block">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更是如此。你可能以为,在那炮火连天的年代,敌人是最可怕的威胁,但事实上,红军内部间的分歧,有时比外敌更加棘手。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曾被历史“误解”的人物——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李特,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悲剧角色。</p><p class="ql-block"> 一场“误会”的开端:那个拦住毛主席去路的“倔强人”。</p><p class="ql-block"> 长征中,红军有过一次著名的“会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的相遇。这本是个“久别重逢、同心协力”的好戏码,但偏偏上演成了一场“分道扬镳”的闹剧。</p><p class="ql-block"> 当年中央红军决定北上陕北,为下一步抗战做准备,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却有不同意见。他想带队往西南走,打算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于是,两军的矛盾悄然升级,表面上是“同心协力”,实际上却暗流涌动。</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李特这个名字,第一次“火”了。1935年秋天,中央红军准备悄悄单独北上,谁知半夜三更,李特骑着马,带着枪,气冲冲地追了上来,硬是拦在了毛主席的面前。他当时一句“你们中央为啥不请示就跑?”把气氛推向了剑拔弩张的边缘。</p><p class="ql-block"> 你能想象吗?一个红军参谋长,居然敢这么“顶撞”毛主席,还差点引发一场内讧。彭德怀当场火了,拔枪对着李特就质问:“我们这是北上抗日!</p><p class="ql-block"> 你们不跟就算了,凭啥说我们‘逃跑’?”一时间,场面僵到极点,谁都不肯退让半步。</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一个“热血青年”的成长:从“小个子”到红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说到李特,他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原名徐克勋,早年在长沙、唐山求学,后来留学苏联。留学期间,因为个子矮,同学们用英语“Little”挤兑他,他干脆自嘲改名“李特”,这名字一听就透着点洋味儿。</p><p class="ql-block"> 李特是个聪明又吃苦的人,留苏归国后,分配到鄂豫皖苏区工作。从基层干起,一路凭实力爬到了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的位置。他资历老、脑子活,写作战计划那叫一个细致周全。不管你怎么看,这人绝对不是那种“二愣子”。</p><p class="ql-block"> 但正因为他跟张国焘关系密切,才让他在这场“分歧”中成了关键人物。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始终对中央心存不满。而李特,在红四方面军里又是个“能人”,自然成了张国焘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风波再起:那个夜晚差点引发的“内讧”。</p><p class="ql-block"> 再回到那个紧张的夜晚。中央红军决定秘密撤离时,身边只有彭德怀的红三军护卫,其他部队都不在附近。可李特带着一帮四方面军学员追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是哪门子纪律?不打招呼就跑路?”李特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坡上格外刺耳。</p><p class="ql-block"> 他身后的队伍虎视眈眈,甚至有学员吹响了集合号,瞬间山坡上聚满了红四方面军的士兵。</p><p class="ql-block"> 眼看局势一触即发,毛主席站了出来。他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李教育长,我们北上,是经过政治局决议的。这不是逃跑,而是为了抗日。</p><p class="ql-block"> 你们不跟也没关系,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北方再聚首,共同对付外敌。”。</p><p class="ql-block"> 这番话,把李特的怒火稍稍压了下去。再加上红三军的人马开始陆续赶来,形势对他不利,他最终选择退让,没有动手。</p><p class="ql-block"> 试问,如果当时李特真的开枪,后果会怎样?红军内部可能会因此分裂,历史将彻底改写。庆幸的是,李特的理智战胜了冲动。</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从“英雄”到“悲剧”:李特的曲折命运。但历史,往往没有对错,只有成败。会师后的红军最终分道扬镳,中央红军北上陕北,而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去了西南,后来又演变成了惨烈的“西路军事件”。西路军被围剿,损失惨重,李特和许多战友被迫撤往新疆。</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李特的命运彻底跌入了谷底。当时新疆局势复杂,陈绍禹(即王明的亲信)掌握着部分权力,对红四方面军的人极度不信任。他怀疑李特和张国焘有“托派”嫌疑,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李特处决。一同被处决的还有五军政委黄超,黄超担任政委之前是张国焘的秘书。</p><p class="ql-block"> 一个曾经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就这样死在了异乡,没有一个正式的调查,也没有任何申诉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迟来的正义:李特的平反与历史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李特被杀的消息传回延安后,许多老同志愤愤不平。但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没人有能力为他喊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历史逐渐沉淀,李特的冤屈才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1996年,总政治部终于为李特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97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还给他立了词条,肯定了他在红军时期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一场让人唏嘘的历史教训。</p><p class="ql-block"> 李特的一生,让人感慨万千。从一个留苏归来的热血青年,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却在党内斗争中跌入深渊,最终含冤而死。他不是坏人,但命运却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p><p class="ql-block">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人并非天生是“反派”。有时候,他们只是站错了队,或者被时代裹挟。李特拦住中央的那一刻,或许他真的以为自己是在“维护纪律”。可惜的是,他没能看清大局,也没能摆脱张国焘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正义虽然迟到,但从未缺席。徐向前元帅等老同志的努力,最终让李特的名字得以正名。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历史不是简单的胜负评判,更是对人性和时代复杂性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李特</p> <p class="ql-block">黄超:五军政委。与李特1938年在乌鲁木齐一同被处决。</p> <p class="ql-block">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总指挥徐向前</p> <p class="ql-block">政委陈昌浩</p> <p class="ql-block">副总指挥王树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