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站是科托尔古城。</p><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位于黑山共和国西南部,坐落在科托尔湾的南端,是黑山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威尼斯和奥地利等国家统治。1918年,科托尔古城归属南斯拉夫,如今已成为黑山的重要旅游胜地1。</p> <p class="ql-block">进入科托尔老城共有三个城门,主城门在南边面向大海,被称为“海之门”,这是进出古城的主通道,我们就是从这个门进去的。城门建于500年前,顶部本是威尼斯狮子造型的雕塑,后改成象征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则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为了看得更清楚所以专门拍摄门楣部分。五百年来这个城门从威尼斯的狮子变成哈布斯王朝的双头鹰,最后变成二战胜利后南斯拉夫共和国的样子。难怪有人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最上面的图徽有1943.11.29字样,那是南斯拉夫人民政权成立日,两年以后也在这一天(1945.11.29)南斯拉夫议会决定,宣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从网上找了一个共和国国徽图案放在下边)。11月29日为共和国日,从1943年11月29日成立全国人民政权时算起。1965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再下面有一排长条石上刻着铁托语录:</p><p class="ql-block">“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你们的”。</p><p class="ql-block"> 最下面的石匾刻着1944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下的游击队打败纳粹占领军解放科托尔古城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南斯拉夫国徽,也就是海之门上方的图案,</p><p class="ql-block">1943.11.29日是南斯拉夫人民政权成立日</p> <p class="ql-block">这里把我们今天的旅游观光路线画出来,更直观容易回忆。</p><p class="ql-block">我们从海之门进入,经过武器广场钟楼(也就是猫博物馆旁边那快空地),科托尔大教堂,圣路加教堂,圣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最后登上科托尔城墙观景平台观赏四周风景并在此解散,开始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下面按行走路线叙述</p> <p class="ql-block">进入海之门后,面前就是一片开阔地,叫武器广场。最显眼的就是这个钟楼,下面有个三角棱形金字塔般的雕塑,导游解说,这个叫耻辱柱。它跟囚犯有关,历史上在此捆绑犯人示众。</p> <p class="ql-block">导游专门介绍了钟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钟楼的后面可以看见山上的城堡,那里就是我自由行动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注意看第一张钟楼照片和第二张钟楼照片上的时间就是我们刚进入武器广场的时刻和自由行动结束在此集合的时刻。不知不觉就是两个小时,也说明古城历史悠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感觉时间飞快不够花。</p> <p class="ql-block">对这个广场和钟楼的评论和描述,干脆直接看中国游客如何描述,这里选了三条并截图贴此。</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门柱左侧有一块文字说明:这是雷斯库卡家族15-18世纪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现在里面是服装店</p> <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前的建筑保存很好。门楣上的雕塑就是一件十八世纪的艺术品,由天使,仙女,神童,宝马和带翅膀的狮子等组合而成,不禁又想起威尼斯了。</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走都可以看到这类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不像我们,换一朝皇帝大多都要毁掉前朝记忆,假话愚民。所以国内极少有几百年前的建筑保存下来,再加上史无前例的祸害,真是……</p> <p class="ql-block"> 科托尔大教堂是科托尔市内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又称圣特里丰大教堂或圣Tryphon大教堂。注意看两个塔顶不同,因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为纪念殉道者圣特里芬而建的,公认为亚得里亚海沿岸最古老和最漂亮的宗教建筑。传说公元809年威尼斯商人从土耳其返航,船上装着3世纪殉道者圣特里芬的遗物,途中遇风暴而进入海湾,暂避岸边,商人们感到困惑的是每当他们欲启程回航都因恶劣天气无法成行,后来他们中的一位在梦中见到圣人告诉他们应留在科托尔,于是他们放弃回归念头,在此安居乐业。为表达对圣人的感恩,公元864年,商人们建起了一座罗马式的小教堂,这是圣特里芬大教堂的前身。12世纪教堂重建,1166年6月19日竣工,3中殿哥特式结构。1667年大地震摧毁了科托尔四分之三的建筑,接着一场大火又焚烧了整座城市,腐烂的尸体引发了鼠疫,这是科托尔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灾后教堂又一次重建,然而并不顺利,从两座不同的塔身可以看到,据说在第二座塔身建到一半时钱已用完,塔身顶部只能草草完工。1979年4月15日,黑山沿海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一半的科托尔老城区被毁,圣特里芬大教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2016年完成整修。</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总督府邸。随处可见的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所以说科托尔古城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七世纪居民取水的装置,至今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圣路加教堂,它建立于1195年,其主保圣徒为路加。至19世纪,教堂进行了翻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上有个牌匾介绍,翻译文字贴在一起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建筑时间是1195年,也是城里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了,这个教堂分成了两种分格,一种是早期的罗马风格,一种是拜占庭式的风格,走进教堂还能看到13世纪的壁画,听说在上世纪,城里死去的教徒都可以埋葬在教堂下面。</p> <p class="ql-block">从圣路加教堂过去三十米就是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它是科托尔的主教堂,建于1166年。教堂的屋顶上有一个双十字,也被称为“大主教十字”。</p> <p class="ql-block">双十字架,也被称为“利维坦十字架”,是一种融合了双重十字和无限符号∞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在炼金术中象征硫磺,双重十字可能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平衡,而无限符号则代表无限宇宙,暗示人类是自己的中心、平衡和真理。此外,双十字架在基督教传统中也有其象征意义,通常与撒旦教会有关,象征着混乱和对抗力量1。</p><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东正教堂(Serbian Orthodox Church)是东正教的一派,管辖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塞族共和国教区。黑山居民大多信仰东正教,这座教堂是献给基督教圣人尼古拉斯的。他出生在土耳其,以后在古希腊的迈拉(Myra)做主教,是天主教早期的重要圣人之一,还是水手、商人、建筑等行业的守护神。尼古拉斯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以匿名的方式赠送给穷人各种礼物。公元346年去世,以后被封为圣人,其生前事迹演变成今天圣诞老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教堂侧面墙上内有多位基督教圣人的大幅油画,正前方的祭坛墙上有耶稣等宗教画。</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老城东北角附近有一座圣玛丽教堂,建于1221年。16世纪时,教堂进行了主体结构的确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散以后,我必须抓紧自由活动时间到山上去看风景,到底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沿途都有这种指示牌→科托尔城堡</p> <p class="ql-block">急步走完古城街道,突觉豁然开朗,原来已经出城。这个地图看起更清楚详细,包括上山的路线,景点都标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一阵爬山,时间紧迫,也顾不得沿路拍照。差不多到山顶了,回头一看,风景果然漂亮。蓝色的天空下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橙红色的古城边有深绿色的海湾,停泊在码头的渔船和海面飞驰的快艇,动静结合,引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马上就到山顶,插有黑山红旗的地方就是城堡的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一些城堡类似的建筑,差不多断壁残垣,有介绍景点的牌子,拍下来慢慢看。</p> <p class="ql-block">不过风景确实不错。</p><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位于黑山共和国南部,背靠高耸的圣约翰山,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古城在14世纪时沿着圣约翰山建造了长达4.5公里的壮观城墙,这些城墙以“之”字状连接起城墙上的一个个堡垒,是欧洲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p> <p class="ql-block">其实山并不高,路也比较好走,大多是石板铺成。最精彩的在于阳光明媚,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城堡旁边有一块展板,上面是历史学家的对城堡的研究结果。拍下来微信翻译成中文并粘贴在旁边方便阅读。科托尔古城背靠的这座山名叫圣约翰山,所以评价里说的是圣约翰城堡</p> <p class="ql-block">这个图片描述了古城,圣约翰山,古城墙和城堡的相对位置</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有许多这样的开口,既便于观察也可以防卫</p> <p class="ql-block">延伸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是古城的一个看点,它始于海边,沿着山坡蜿蜒向上,形成之字状,之字上的一点就是飘扬着黑山国旗的要塞。虽然规模气派无法与万里长城相比,却是欧洲最为完整的长城。长城9世纪动工,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历代统治者,从东罗马帝国到威尼斯共和国,都不停地加宽,加长,加固,付出了几世纪的努力,到18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厚度从6英尺到50英尺不等,墙身最高达65英尺,最高的一段建造时间最早。令科托尔人引以为豪的是长城在历史上经受了考验,1657年科托尔人依靠坚固的防线抵挡了奥斯曼军队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看海湾风景比昨天的罗扎发城堡的风景就好得多,不过城堡规模就不如罗扎发。各有千秋吧。</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崖加上厚实的城墙确实能做到攻防戒备</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收录进世界遗产的威尼斯时代的攻防工事,建造于公元9世纪</p> <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前有一块展板,拍下来翻译。面对眼前的城墙遗址,感受颇多。几百年来这里金戈铁马,烽烟四起,伤亡无数都是因为统治者争权夺利,可悲的是历史还在不断重演</p> <p class="ql-block">展板内容是介绍城堡结构功能演变等。翻译文字拍照截图自己看(三竖排文字中,只有中间那排是英文,翻译出来也准确些)</p> <p class="ql-block">展板左边的图片主要介绍的是科托尔城堡与古城的位置关系和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的下边专门安放了一块展板,因为这里有文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上方有一个红色标记,就是指的圣马克阵地。文字翻译后截图直接放在下边</p> <p class="ql-block">从翻译的文字来看,大意是这个地方叫圣马克阵地,虽然十七至十八世纪以来,对这里进行过多次重建和扩展,但始终保存着这里的一个石块,这是一个在石块上刻有日期的牌匾。实际上就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物。时间有限,没法细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上其中一段城墙和堡垒,蜿蜒曲折盘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下来后,回到武器广场的钟楼边找我们集合的队伍时拍摄的录像</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在古城边吃的海鲜饭,午餐后上车去佩拉斯特小镇海湾坐船参观湖心岛。离开科托尔城的护城河——什库尔达河的对面看防御工事、城墙和约翰山城堡</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找到这条什库尔达河,有景点介绍,截图贴此</p> <p class="ql-block">什库尔达河边就是威尼斯人规划的防御工事,工事上还能看到观察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往山那边看去,还可以看见城内的尼古拉斯塞尔维亚东正教堂的洋葱头(东正教堂的特点就是顶端像个洋葱头)</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城去佩拉斯特小镇。这里是下一个景点——湖心双岛——圣乔治岛和圣母岛。在佩拉斯特小镇马路上,肉眼就可以看见圣母岛上的教堂。</p><p class="ql-block">圣母岛是可以登岛参观的,岛上有一座礼拜场所,教堂的名字叫圣母教堂our lady of the rocks(岩石上的圣母)。这个岛其实是一个人工岛,据说1452年7月22日这天,海员们在这里发现了暗礁和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雕像,所以从此之后每次出海前都路过此地祈求保佑,回来的时候会在这里扔下一块石头,以感谢神灵。久而久之,竟然就形成了一座小岛,1452年当年就修建出这座教堂,当然后来又不断扩建成了今天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在佩拉斯特小镇码头坐船去圣母岛。 </p><p class="ql-block"> 离开码头,回头看钟楼是小镇上最高的建筑,在小镇上的任何位置都能瞧见它那高耸的哥特式尖顶。钟楼也是小镇教堂的附属建筑,等会坐船回来再去看看教堂</p> <p class="ql-block">靠近小岛,这时候可以看见它的全貌,游客也不少,造型多样,色彩搭配也不错,用来作屏幕墙纸也可以的。其实这个景点就是黑山旅游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岛上,通过船型码头的博物馆拱门往前面看另一个湖心岛——圣乔治岛,画面布局颇有艺术感,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整个造型就是一艘航船,远航的海员扔下的石头造就了这个小岛,所以航海海员离不开圣母的保佑,就像我们渔民祭拜妈祖</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圣母修道院,后边是博物馆。博物馆里面展出陈列照片居多,可以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透过博物馆的窗户看内外,外面阳光灿烂,里面光线暗淡,还真不好拍照,必须处理一下,从两扇窗户的玻璃反射可以看出外面色彩丰富,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教堂博物馆是上下两层,这是从二楼下来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这个出口四面镂空,很适合拍照</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并不大,但是每天迎接的游客却不少</p> <p class="ql-block">从远端看教堂</p> <p class="ql-block">船靠圣母岛码头后,下船到教堂博物馆,还可以从这边过去。这些建筑布局还是很考究的。墙上的禁止抛锚图示说明以前是不准游客上来的。听说第一批上来的中国游客是2019年。之前,就像旁边的圣乔治岛,至今仍然不接待游客,所以我们还是很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圣母岛后返回佩拉斯特小镇。当然记得去看那个钟楼,所以直奔教堂而来。它的背后就是小镇最高建筑钟楼。</p><p class="ql-block">这批建筑群布局在亚德里亚海湾,高低错落有致,色彩天然浑成,美景自成一幅图画。</p> <p class="ql-block"> 下船以后,直奔教堂而来。 教堂前面有个小广场,有三座塑像,应该都是十七世纪的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 后来百度才知道原来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尼古拉斯教堂,跟圣诞老人有关。</span>圣诞老人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的原型是4世纪的圣尼古拉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span>不仅是一座宗教教堂还见证了圣尼古拉斯(405—450年)的传奇一生。圣尼古拉斯出生在土耳其的帕塔拉古城,后来成为米拉的主教,以慈悲为怀,广施善举,因此被誉为“圣诞老人”。</p><p class="ql-block"> 此文完成正好是圣诞节,以此纪念孩子们最喜欢的圣诞老人——尼古拉斯。现在大概也只有上海还敢过圣诞了。</p> <p class="ql-block">旁边还有一个教堂,没有开门。</p><p class="ql-block">这里实际上就是一座小渔村,位于科托尔古城沿E65海边公路和杜布罗夫尼克之间。这里常住人口只有三百多人,但是却有十六座教堂,因为有信仰所以彼此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不像有的国家失去信仰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假货横行生活在污染之中自食其果,却一天到晚自鸣得意……</p> <p class="ql-block">我便进入有钟楼的尼古拉斯教堂,可能是下午的原因,里面基本没人,但有一位修女,跟我善意的点头示意,算是招呼了,这下我可以放心的膜拜拍照,不像有些寺庙不准拍照,这就是文化差异。</p><p class="ql-block"> 这里感觉跟一般教堂还是有点不同,里面的布置就像家里的客厅,温馨柔和。也许跟尼古拉斯慈善亲民有关,要不他也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圣诞老人。</p> <p class="ql-block">教堂不大,但是里面陈设齐全,感觉非常人性化,庄严肃穆,没有那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这是背十字架的耶稣</p> <p class="ql-block">怀抱耶稣的圣母玛利亚。</p><p class="ql-block">此时不禁想起前几年去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教堂,有幸目睹了举世公认的耶稣诞生教堂,还排队参观了马槽遗址所在地,那一趟真是值了。</p> <p class="ql-block">出教堂看旁边骑在公鸡上吹喇叭的小孩雕塑让你从神的世界回到现实当中。</p><p class="ql-block">然后赶到小镇端头与大部队汇合乘车到特雷比涅小镇晚餐住宿</p> <p class="ql-block">到达特雷比涅小镇白下午四点,酒店住下来,马上出入转悠。这里看起还是不错,到底是是波黑著名旅游区,所以到处是酒店。这个城墙似的门洞长满藤蔓植物,看起还是很有味道的</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还早,那就到处转转。</p><p class="ql-block"> 夕阳照射的山峦,倒影和镜面般的河水,变幻的色彩,又是一幅美图</p> <p class="ql-block">风景迷人,不愧度假小镇,难怪众多好莱坞明星都愿意到此定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边小广场有一尊塑像,手握佩剑铳枪,凝视前方。估计是一位十九世纪的将军。没查到他的资料,脚下座基上的译文是: </p><p class="ql-block"> 卢卡·乌卡洛夫维奇 1823~187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落西下,沿河漫步,很容易看到远处山坡上的教堂。 这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Jovan Ducic而建造。本想爬到山上一睹为快,可惜时间太晚,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别看它是度假小镇,这里还盛产葡萄酒。蜂蜜,烟草,香料,药材也深受当地和外来游客的喜爱。我们也只能百度了解一下,明早就离开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在河的沿岸有一些磨坊和桥梁,其中两座桥梁在城镇里面,这座桥就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桥梁,是特雷比涅最重要的历史古迹,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转,天也黑了,在灯光的照射下桥梁显得颇有沧桑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是还有一个传说:土耳其总督为了纪念他的儿子在与威尼斯人的战斗中丧生,建造这座桥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现在这座桥是波黑重点文物保护对象。</p><p class="ql-block">转完小镇,天也黑了。</p><p class="ql-block">今晚酒店的晚餐还不错,下面展示:每人一条烤鱼,拍照留影。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