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继续系统地介绍、推介宿松,为宿松乡村振兴助力,让宿松发展更快、更好、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图文主要是展现宿松自然景观、乡村风貌、文化遗产和特色特产,作为推介宿松、乡村游玩指南、民间民俗文史资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搜集、整理、描述、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和欠缺,请予以指正;雷同之处请您见谅,感谢理解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美篇《松兹探村》共分为宿松历史名人、历史建筑、传说故事、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寺庙、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情简介等系列。村情简介篇系列简要介绍宿松行政村的村情。</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5月,宿松县共辖213个行政村和社区。各行政村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发展潜力,也面临挑战。近年来,宿松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村级现代农业企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未来,宿松应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村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配置,推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动全县各村实现全面振兴。</p> <p class="ql-block"> 本篇松兹探村—村情简介3–程岭乡篇。</p><p class="ql-block"> 程岭乡地处宿松县东部,东滨泊湖,南邻许岭镇,西接九姑乡,北与长铺镇毗连,东北与高岭乡接壤。距离宿松县城2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辖程岭村、龙安村、纱帽村、橙莲村、杨辛村、乔木村、凿山村、彭桥村8个行政村,2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人,乡人民政府驻程岭村。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滩涂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2.58万亩,石灰石、矿石等矿藏资源总储量大于13亿立方米,煤储量210万吨。</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49年10月,设乔木乡,属许岭区。1950年6月,设乔木、张岭、程集、橙莲4乡,属长岭区。1952年1月,设乔木、张岭、程岭、生机、橙莲5乡,属程集区。1955年12月,乔木、张岭2乡并为乔木乡,程岭、生机乡2乡并为程岭乡。1956年9月,乔木、程岭、橙莲3乡并为乔木乡。1958年10月,改乡设程岭公社。1961年8月,程岭公社分为程岭、乔木2公社。1984年3月,撤销公社,恢复程岭、乔木2乡,属程集区。1992年2月,撤区并乡,程岭、乔木2乡合并为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因其境内有自然村程家岭,取其首尾二字,故名。</p><p class="ql-block"> 程岭乡有幼儿园2所,小学6所,初中2所。</p><p class="ql-block"> 程岭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厚重,曾荣获“安徽省文化艺术之乡”、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试点乡、国家综合文化站区域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试点示范乡镇等授牌或称号。境内的黄鳝咀古文化自然保护区为安徽省级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区,大鼓书被列为省级非遗文化产物。乡内有宿松古十景之一的‘凿山仙洞’、三国古战场月山寨、元朝末年石良筑建的石家寨等历史景点。程岭茶馆、大鼓书、乡村春晚、乡贤文艺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程岭大鼓书(见本系列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篇--“程岭大鼓书”)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鼓而得名,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程岭大鼓书属于板腔结构体系的声腔,唱腔委婉优美,内容褒忠斥奸,情感色彩鲜明。服饰道具简单,一般以对襟长袖褂为主。程岭大鼓书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茶馆内,活跃在乡间大户的喜宴,到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朝末年凋零。改革开放后,几近消亡的大鼓书又重回到了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程岭茶馆久负盛名,起源于700多年前的南宋。那时汪革开发麻地坡,商贾云聚,麻地坡南沿湖古道多家茶馆应时而生,方便了往来的商贾,形成了程岭街的雏形。茶馆浸泡着故事,成为居民休闲交流的平台。客商、处理纠纷的族长、有声望的士绅、卖唱的、说大鼓书的、算命先生等是茶馆常客。抗战时程岭茶馆成了我党交通站,渡江战役期间,程岭茶馆又成了支前场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支持茶馆发展,“读书品茶、了解政策、听评戏曲……如今,茶馆正越来越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程岭村地处程岭乡政府所在地。村耕地面积1885亩,山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2410亩,人均面积2.53亩。全村下设22个村民小组,580户,总共2300多人。</p><p class="ql-block"> 程岭村共有党员62名,设有党总支部1个,下设2个支部。</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程岭村、渔业村,属程岭乡;2004年6月渔业村并入程岭村,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程岭,指境内有程家岭村,以程姓居民居多,地势较高,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程岭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也是很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p> <p class="ql-block"> 橙莲村属湖泊后梢,许河公路必经之处,位于程岭乡东南角,西邻程岭乡杨辛村,南邻许岭镇矮脚村,东、北分别与程岭乡纱帽村、程岭村相邻。全村占地面积约8.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200亩、耕地面积 4043亩、林地面积1600 亩,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全村辖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0人。</p><p class="ql-block"> 全村党员79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萧弄村、程田合并为橙莲村,属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橙莲,指境内有一个橙莲庵,取其二字。</p> <p class="ql-block"> 龙安村处高岭乡北面,距宿松县城26公里,北与高岭乡以白石滩大河为界,东与程岭村接壤,南与杨辛村毗邻,西与乔木村相邻。全村有30个村民小组,778户,近3200人,国土面积9.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山场面积3500余亩。外出务工收入是村民家庭主要收入之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王湾村、生机村合并为龙安村,属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龙安,指内原有龙庵庙,给村里带来了祥和,后“庵”误写“安”。</p><p class="ql-block"> 龙安村两面环山,一面临水。全村由26个自然村落组成,山岗丘地区复杂,山场面积较大。经勘查,煤、石灰石等矿物质储量不少。在“十五”期间已发展国外松200余亩,油茶150余亩,由于缺资金、技术,亟待进行综合开发,特别是油茶,极有开发价值。</p><p class="ql-block"> 境内的麻坡地是南宋企业家汪革的发祥地。南宋孝宗乾道元年汪革(字信之)以麻坡地破庙为据点,集无业贫民,各尽所能,上山伐树烧炭、卖炭买铁、开小铁矿、制作农具、耕种捕鱼、酿酒榨油、经营商贸运输,成为集农工商为一体的大企业家,开启了宿松工业、手工业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位于龙安村大塔山北的黄鳝嘴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发现,同年进行试掘,1982年和1984年又进行两次发掘,发现墓葬17座,共出土器物14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器物被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年代约与薛家岗一期的年代相当(距今约6000年)。1983年,黄鳝嘴遗址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龙安村被认定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 彭桥村位于程岭乡南面,地处三乡镇交界处,东邻许岭镇矮脚村,南邻九姑乡渡溪村,属于丘陵地区,距乡政府较远。许太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540户,2100多人。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00余亩,山场3200余亩,水面650余亩。</p><p class="ql-block"> 全村有党员55人,总支下设5个党小组。</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彭桥村,属乔木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随乔木乡并入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彭桥,指多数居民姓彭,且有一桥名为彭石桥。</p><p class="ql-block"> 彭桥村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其他农作物为辅。</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宿松古十景之一的石家寨,也称石良寨,系元末石良(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明朝及以前名人篇--“田园宰相石良”)为保卫家乡,召集义勇,筑城设寨,屯点养病而建立的。石家寨与同时期陈汉(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明朝及以前名人篇--“明初宿松将领陈汉”)的“48”寨、趾凤吴士杰的白崖寨(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其他建筑篇1--“趾凤乡趾凤村的白崖寨”)是元末明初宿松三个主要寨子。</p> <p class="ql-block"> 乔木村位于老乔木乡政府所在地,地处程长公路中间地段。东和彭桥村、杨辛村接壤,南和凿山村接壤,西和长铺镇长铺社区接壤,北和龙安村接壤。面积10.6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701亩,辖35个村民小组,人口近4100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乔木村,属乔木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随乔木乡并入程岭乡;2004年6月南岭村并入乔木村,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乔木,指境内有自然村庄乔木岭,村内乔木较多,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乔木村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芝麻、油菜、花生、小麦、山芋、杏子、沙果、美洲南瓜等。已探明的矿藏有石灰石,煤炭,铁矿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巨大,矿体裸露地面,便于开采。</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五灵寺、古老庵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纱帽村座落在程岭乡的东北部边缘,泊湖岸边,三面环水,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美不胜,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蒸蒸日上,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村呈三角形地带,辖42个村民组,人口5100多人。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地貌是属丘陵地带。</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月山村、柴田村合并为纱帽村,属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纱帽,指该地在解放前叫纱帽保。</p><p class="ql-block"> 纱帽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水稻、棉花,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务工收入是很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纱帽村拥有村级鱼池、绿水圩等垂钓中心,是垂钓爱好者理想的垂钓休闲场所;每到秋季,迁徙的候鸟在此停留觅食,数不胜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省林业厅在纱帽村朱田组立有湿地保护区石碑。目前,纱帽村正以泊湖沿岸为主线,以宿松古十景之一的月山寨为核心,以垂钓休闲、果园采摘、候鸟欣赏、农家乐渔家乐体验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纱帽村旅游名片。</p><p class="ql-block"> 境内宿松古十景之一的月山寨,东滨泊湖,北邻湿地,上下高约45米,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70余米。拔地兀立,山势陡峭。空中鸟瞰,山形秀美。宛如一弯新月,因而古称“月山”,是三国古战场,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月山寨而对其冠以寨名,则是三国才俊周郎。月山寨上有观音寺、点将台等建筑,如今已成为一处聚旅游、休闲、养殖、垂钓、商贸、餐饮于一体的风景名胜。</p> <p class="ql-block"> 杨辛村处程岭乡地域中部,与本乡凿山、纱帽、橙莲、程岭村接壤,属于丘陵地区村。道路交通主要是许河线、程乔线、生肖线三条主干道,交通便利。全村有40个村民小组,1128户,4700余人。全村国土面积 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0亩、林地面积3000亩。</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杨辛村、集辛村,属程岭乡;2004年6月集辛村并入杨辛村,属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杨辛,指其境内有自然村庄杨辛畈,取其前两字。</p><p class="ql-block"> 杨辛村属于偏僻的丘陵村,人居分散。杨辛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劳务输出。村现有许河公路和程乔公路穿村而过,全村以许河线、程乔线、生肖线三处建设新村。</p><p class="ql-block"> 杨辛村洪家冲的花亭小院因地制宜发展电商销售当地土特产品,通过农文旅融合,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是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小院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岭大鼓书的表演、小院内外的美丽风景、“电商+网红”组成的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助力农产品直播带货、公益直播助农这一模式刷新了乡间视野,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将会极大助力宿松乡村经济社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凿山村坐落在程岭乡西南方,属于丘陵地区,与乔木村、彭桥村、九姑乡交界,距程岭乡约10公里,县道“太下线”、“程长路”穿境而过。28个村民小组共1201户,近4600人。全村国土面积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00亩亩,山场面积 1600亩、林地面积 1800亩。</p><p class="ql-block"> 全村党员98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6月张岭村、东方村合并为凿山村,属程岭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凿山,指其境内有一山洞名凿山洞。</p><p class="ql-block"> 凿山村是传统农业村,近年来积极改善种植结构,推广良种种植,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先后发展了稻虾连作20余亩,稻田养蛙10亩;油茶、桂花等种植300余亩。还积极谋划“摇钱树”工程,在村民家房前屋后的“小空地”种起了薄壳山核桃。</p><p class="ql-block"> 凿山村地理位置特殊,矿山资源丰富。宿松县金太阳矿业有限公司落户凿山村,年产石料约100万吨。2016年,金凯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落户凿山村何屋组,建成占地600亩的光伏设施,年发电6000多万度。这些企业为当地解决了约120多个就业岗位,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p><p class="ql-block"> 凿山村境内宿松古十景之一的凿山仙洞,是安徽省级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区,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三仙庵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敬请继续关注《松兹探村》系列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