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上山体会</p><p class="ql-block"> 玩户外的过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有基本知识,不要莽撞走入山林。</p><p class="ql-block"> 对于登山,最重要的就是向老驴强驴学习,训练好基本体力,掌握好正确方法,默默地努力,不动声色地前进。直到有一天,我们也能站在成功的巅峰,回望过去,笑着说:“看,这就是我努力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文水县子夏山旋风楼(2020.10.25,任昕摄)</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1.10.1)</p> <p class="ql-block"> 登山徒步涉及步伐节奏、呼吸控制、使用装备以及选择合适的上坡、下坡方式方法等方面。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徒步效率,减少体力消耗,保证人身安全。</p><p class="ql-block"> 这些技巧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因为普遍性中有特殊性。但如果认知和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保持耐力、减少损伤,以便爬更多的山,看更远的水,见更多的人和事,健康快乐,享受人生。</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碾道沟(2021.3.6)</p> <p class="ql-block"> A、行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登山前,需做一些准备:</p><p class="ql-block"> 修剪脚趾甲。防止鞋挤脚、鞋带没系好,脚一顿往前呲溜,顶到指甲,发生黑青、上翘、趾甲内嵌、脱落等现象。</p><p class="ql-block"> 穿对徒步袜。对的袜子和徒步鞋相得益彰,能够发挥1+1>2的功效。如果袜子、脚、鞋之间配合不当,可能会造成脚磨破红肿或水泡等情况。千万不能穿棉袜,推荐干爽羊毛厚袜或包裹每个脚趾头的五指袜。</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新鞋上路遭罪。新鞋一定要有磨合期,鞋子松紧、软硬,都直接关系到徒步中是否有脚泡的出现。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可进行试穿,调整舒适后,再出发进山,避免折磨。</p><p class="ql-block"> 预防水泡发生。如果有起泡的先例,可在行前或途中,在脚部涂抹凡士林等润滑剂,或在相关位置(前脚掌、脚趾头、脚趾缝、脚后跟)粘贴胶布,减少脚与鞋子的接触和摩擦,避免形成水泡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龙泉凹(2021.8.21)</p> <p class="ql-block"> 杜绝带病上山。身体不适的时候,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爬山会使病情加重,切忌硬撑。</p><p class="ql-block"> 爬山频率适度。每周爬山次数不宜过多,如果山路过于陡峭难行,更要减少爬山次数。过度频繁不仅容易损伤肌肉、韧带、骨骼,身体难以承受,还会加速衰老。</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吴城石窑凹山(2021.6.5)</p> <p class="ql-block"> B、登前热身</p><p class="ql-block"> 登山前或前不久就要进行热身活动。</p><p class="ql-block"> 日常就要多走路。为了双脚更好地适应徒步的强度,平时生活中就要保持走路,调整走路时间、频率和强度,以适应爬山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吴城石窑凹山(2021.6.5)</p> <p class="ql-block"> 爬山前要预热。行前一定要先进行短时间、低强度的动作,提高局部和全身的温度以及血液循环,唤醒肌肉进入运动状态。腿部拉伸可以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p><p class="ql-block"> 不做热身运动,很容易会造成肌肉疲劳,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三掌崖(2020.9.12)</p> <p class="ql-block"> C、小步稳行</p><p class="ql-block"> 坚持就是,每一步都很慢,可一步会比一步更稳;放弃就是,每一步都很快,可一步会比一步更慌。</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身体略微前倾,从物理学角度很好理解,重心低,不仅步子稳,也会节省体力。走幅放小,可以缩短腿部肌肉每一步的运动时间,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最好的行进速度,是行而不喘,保持匀速,减少说话,不急不躁。</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八水沟(2021.9.25)</p> <p class="ql-block"> 爬山时尽量用全脚掌触地,可以使上腿部肌肉均匀受力,是节约能量的好方法。迈步时应该从脚后跟开始离开地面,最后用脚趾推动一下,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八水沟(2022.10.15)</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2.5.22)</p> <p class="ql-block"> 爬山时应尽量用脚后跟吃劲,让身体重心落于后跟,这样可以让大、小腿和腰同时分担身体的重量。若以前脚掌爬山,发力部位是小腿,肌肉较少,长时间收缩容易疲劳和扭伤,前者比后者要省1/3左右的力气。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石埂之类,要用脚跟踏之。</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龙泉凹(2021.8.21)</p> <p class="ql-block"> 人包合一,稳定重心。爬山时,你须将背包的背负系统调整完好,努力做到身包一体。除腰带扣紧外,还要锁紧胸带,如果你有重心调节带的话,那一定要将此带拉紧,这个时候背包就跟你在一块,那你就更稳更好走了。</p> <p class="ql-block"> 离石西华镇大西沟(2022.2.19)</p> <p class="ql-block"> 离石西华镇大西沟(2022.2.19)</p> <p class="ql-block"> D、因道制宜</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直行,还可“之”字弯行,除了正常迈腿,还可以外八字迈步。</p><p class="ql-block"> 除了正常直行,我们还可借助登山杖,然后两个脚往下压,推着往前走,一推一走,这个手往下推,那个脚往上移,动作贯穿,连续向上,非常省力。</p><p class="ql-block"> 坡较陡的话,如果可能,我们就走“之”字形路,即延长爬坡的路径长度,减低每次抬腿的高差,这样对膝盖的伤害就会变小。</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有些驴友心得:爬陡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减少地面与小腿的角度使肌腱舒服。虽走得较慢,但不至于停歇,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顿。这种走法下山时使用越多。</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八水沟(2021.9.25)</p> <p class="ql-block"> E、手脚并用</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双手多半是闲着,可用可不用手帮助时就应该用手,能减轻双腿的重负。为啥四腿动物比人擅长爬山?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度,就该手脚并用了,即“四轮驱动”,省劲有效,也没什么不雅。估计动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觉得奇怪,这是一种什么造型啊?就和一群猴子看男人洗澡一样,怎么人这种东西真奇怪,尾巴这么短,而且还长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 文水县子夏山旋风楼(2020.10.25)</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双乳山(2023.3.4,任海摄)</p> <p class="ql-block"> 特别注意的是,在登攀悬崖峭壁、崎岖山路时,上面的手要抓住凸出的岩石或两侧的树枝、灌木条,下面还要有稳定的着脚点,两者缺一不可。选择树干、树枝时要确定坚固程度,不可拉抓枯木死枝。挑选灌木条时,也要拉拽活着的,并且最好是多株联抓。否则,那就十分危险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再不行,那就要放绳索辅助了。</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米家庄五指山(2022.10.23)</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碾道沟(2021.3.6)</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三天门(2022.10.15)</p> <p class="ql-block"> F、手掌助力</p><p class="ql-block"> 爬坡时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上助力。这样做一是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而将臂力转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压摁有助于大腿肌肉的紧凑而得以发力。当摁压着一只腿提迈另一腿时,会觉得像摁压着一块石头一样而能借上力。</p><p class="ql-block"> 上高台的时候,可用手帮着把腿抬上去,然后用手扶高台上升身体。这样就不完全使用腿部的力量,因为腿在上山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使用,肌肉在极度疲劳的时候会有些痉挛,不灵便。所以上下肢进行搭配是最好的,可节省很多体力,又保证安全。</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13.10.21)</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小神头金莲山银莲山(2022.9.4)</p> <p class="ql-block"> G、手杖支持</p><p class="ql-block"> 爬坡时,使用登山杖,可以提供支撑,减少腿力。两条腿的爬不过四只腿的,但人拄上两棍就相似了,而且能增加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上山时,可适当调短登山杖,遇陡坡时应该更短一些,杖尖刚好触地。将登山杖放在身体前方,与地面呈一定角度,用力向下撑,同时配合腿部的力量向上迈步。</p> <p class="ql-block"> 永济市中条山五老峰(2024.11.23)</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米家庄五指山(2022.10.23)</p> <p class="ql-block"> H、适度仰首</p><p class="ql-block"> 爬坡时适当地仰头,眼睛注视前方,不要低头看脚,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路况和保持平衡,而且从这样的视觉角度来看坡没有那么陡。</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抬头向前看,全是屁股,回首一望,全是红扑扑的脸蛋。这时,前后队员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滑落或将石块带落下来伤到自己,同时也要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三天门(2022.10.15)</p> <p class="ql-block"> I、 注意鞋型</p><p class="ql-block"> 爬山时最好穿高腰登山鞋。高腰鞋有护踝作用,它能使脚与小腿更柔韧地连在一起,走在石头上也能全脚舒展。</p><p class="ql-block"> 休闲鞋不宜爬山,其鞋底几乎像你脚掌一样轻,硌鞋即硌脚,不小心踢块石头就像石头砸了脚趾一般。</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J、衣服舒适</p><p class="ql-block"> 因为爬山会耗费体力、发热流汗,并且汗湿了衣服被风一吹极易着凉。不要怕脱了穿、穿了脱的麻烦,舒适的皮肤感觉会减少爬山时的烦躁和紧张。即便在冬季有时也能热得只穿衬衣外套爬山,即便夏天有时在风口处也要添衣保暖,适当多带点衣服,不要到时捉襟见肘,狼狈不堪。</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K、备戴手套</p><p class="ql-block"> 有时爬山找不到成形的路径,要穿越荆棘丛生地带,打造全新路线。这时就要戴上手套,用双手和登山杖配合扒开丛枝,缓慢向前行进。戴上手套可避免手被刺玫针枝刮伤,并且陡坡需要手脚并用时手套就等于鞋使用。越是夏天越要备上手套,夏天的“棵子”(荆棘丛)比冬天的密集多了。</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4)下坡领悟</p><p class="ql-block"> 许多驴友认为爬山最难的是上山,只要能登顶,下山就不是事儿。其实“上山容易下山难”,许多人爬山腿疼,都是在下山的时候开始的。上山的时候全身都在发力,尤其是腰臀腿部协调发力,所以会觉得很累,下山的时候身体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全靠膝关节支撑身体的重量,所以会觉得轻松,但是很费膝盖。</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2.5.22)</p> <p class="ql-block"> 那究竟为什么下山更难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重力与作用力方向不同。上山时人的重力重心都是朝下,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两力方向相反,形成平衡,除了费力外,危险性较小;下山时重力重心是向下,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这样平衡就不好掌握,弄不好前冲力过大,会发生危险,并且下山速度如果太快,腿脚会发酸并且发抖。</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2.5.22)</p> <p class="ql-block"> 第二,相关肌肉收缩方式不同。登山最重要的是大腿前面的肌肉,这块肌肉在上山时会边缩短边施展力量,称为向心收缩,是自然的收缩方式;下山时则边拉长边施展力量,称为“离心收缩”,是不自然的收缩方式,肌力会急速下降,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所以,下山时常出现“双脚使不上劲”“腿部颤抖”“膝盖摇晃”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2.5.22)</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下山的着地冲击力是上山的两倍,背着背包会造成更大的冲击力。所以,下山容易造成膝盖和腰部的疼痛,如果不加注意,放任自流,那“徒步的尽头是骨科”也不是空话。</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A、缓慢稳健</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通常比上山轻松,但“于无声处听惊雷”,很多事情,天长日久,意外情况便会猝不及防。</p><p class="ql-block"> 下坡时速度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快,这是非常危险的。要时刻控制好速度,避免冲得太快导致摔倒或受伤,尤其不可又跑又跳像越野赛。步伐要缓慢稳妥,注意脚下地形,防止滑倒。由于每一步高度落差的缩小,大腿负荷减轻了,可避免发生抽筋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碾道沟(2021.3.6)</p> <p class="ql-block"> 在陡峭路段下坡时,可缩短步幅,采用小碎步的方式行进,将重心保持在腿部上方,每步以不要超过一脚的长度为宜。即使是缓坡,也要采用小碎步,这样即使脚下踩空或是打滑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p><p class="ql-block"> 徒步中,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跳跃,否则,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p> <p class="ql-block"> 交城庞泉沟龙泉凹(2021.8.21)</p> <p class="ql-block"> 正确的下高台方式,应将边上树枝等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手扶着慢慢滑下去着地。</p><p class="ql-block"> 下坡时脚步要轻,尽量用脚尖先着地,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全脚掌。选择平稳的路面落脚,避免踩在松动的石头或湿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寨沟山(2021.10.17)</p> <p class="ql-block"> 如果脚尖出现明显疼痛,说明下山的步伐不对,可能经常用脚尖来刹车,脚尖承受过大冲击力导致的,要尽量选择脚掌平稳落地,保持重心后移,身体不要前倾。</p><p class="ql-block"> 如果下山的时候比别人更容易滑倒摔跤,说明你穿的鞋子抓地力太差,不防滑,或者你个人的协调性太差,建议穿抓地力强、防滑耐磨的登山鞋,同时用好你手中的登山杖进行刹车。将登山杖用力插在地面上,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利用摩擦力来减缓速度。</p> <p class="ql-block"> 兴县石堠山(2023.10.21)</p> <p class="ql-block"> 与上山一样,前后同伴须拉开距离,避免摔跤殃及队友,或者落石误伤自己,或者被他们的登山杖绊倒。</p><p class="ql-block"> 同时,速度也不能太慢,要根据团队要求,确保在天黑之前返回安全区域,夜间下山风险较大。</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三天门(2022.10.15)</p> <p class="ql-block"> B、降低重心</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身体要微微后仰,将重心放在脚跟处,这样可以减少对膝盖的压力,但后仰幅度不要过大,以免失去平衡。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路面,提前观察好路况,以便及时做出反应。手臂可以张开,保持身体平衡,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抓住旁边的树枝或石头。</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小骨脊山(2021.8.28)</p> <p class="ql-block"> 下山姿势尽可能保持挺胸屈膝的姿势,腿部略弯曲,像弹簧一样。切记不要让腿绷直,一定要让身体有缓冲,膝盖呈一种放松的状态。这样的姿势能够更好地缓冲膝盖的压力并降低重心,从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庞泉沟八水沟(2021.9.25)</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调整背包扣带的方式和上坡时相异。这时要调松重心调节带,使背包不紧紧束胸,而使背包离脊背稍远一些,尽量使下盘更稳定,感觉有东西拖拽住你,因为你本来就要刹车嘛。但也不能太松,以免背包晃动。</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双乳山(2023.3.4)</p> <p class="ql-block"> 一般下陡坡时宜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背着身往下倒走,视野不好,着脚点模糊。不妨仰面坐着走,即用屁股蹭着、两手也撑着移动,稍费裤子,也不寒碜。但要观察地形,不能失控,须能及时制动停止滑坠,有停歇位置。</p> <p class="ql-block"> 离石西华镇大西沟(2022.2.19)</p> <p class="ql-block"> C、侧身下坡</p><p class="ql-block"> 下陡坡时,尽量侧着身子,将脚横过来,左右两侧轮流换,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持身体稳定,减少对脚趾头的冲击。它们还有着形象生动的名称:老奶奶颤抖式下山、扫雷款下山、螃蟹式侧走.......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那一款。</p><p class="ql-block"> 面对碎石、积雪下陡坡时,侧身不管是分开腿还是走直线,前脚伸出站稳后,后脚再跟上,这样最不容易摔倒。</p> <p class="ql-block"> 交城庞泉沟龙泉凹(2021.8.21)</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走台阶路,两腿僵硬,成了“僵尸步”时,有三种走法,膝盖不用正面向下冲击。一种是前进式走法,侧身抓住栏杆,依靠手臂力量减轻腿部压力,一步一个台阶或两步一个台阶挪动下降;另一种是倒退式走法,身体朝后,主打一个要上坡的效果,逐渐下行,但身后没长眼睛,看不清路,一定要紧紧抓住栏杆;第三种是外八字走法,双脚向两边横向踩,脚尖与脚跟之间高度几乎相同,脚踝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摆动并平衡身体,减轻膝盖压力。</p> <p class="ql-block"> 永济市中条山五老峰(2024.11.23)</p> <p class="ql-block"> D、迂回前进</p><p class="ql-block"> 如果宽度允许的话,尽量避免直走,采用S型的下坡路线,迂回下山,这样可增加行走的距离,减缓坡度,降低速度。</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寨沟山(2021.10.17)</p> <p class="ql-block"> E、用登山杖</p><p class="ql-block"> 下坡时要根据倾斜角度和步幅,将登山杖调节得稍微长一些,以缓解对膝盖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正确使用登山杖,可以将部分压力转移到手臂和肩膀上,减少下半身的压力,让整个人身体更易保持平衡和稳定,这样腿部会更轻松。如果没有登山杖的协助,身体向下冲击力就会集中于腿部,在长时间反复摩擦和挤压中,膝盖会不堪重负,出现疼痛。</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吴城石窑凹山(2021.6.5)</p> <p class="ql-block"> F、减轻负重</p><p class="ql-block"> 准备下山,背包中剩余的食物和水都是减重的目标对象,选择在下坡之前饱餐一顿,消除多余的背负,可以避免过重的背包造成重心偏移,也可避免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骨脊山(2022.5.28)</p> <p class="ql-block"> G、系紧鞋带</p><p class="ql-block"> 下山前,老练的驴友会将脚和鞋后跟顶住,然后系紧鞋带,这可大大减少脚在鞋内移动的范围,降低崴脚的风险。无论是在只允许一人通过的羊肠小径,还是柔软湿滑、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乱石嶙峋的崎岖山路上,双脚都需确保在被登山鞋贴合包裹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反之鞋带没有系紧,下山时脚会在鞋子里来回晃动,脚趾头顶在鞋子前部,不断受到挤压,疼痛难忍,甚至变得红肿。</p><p class="ql-block"> 感觉脚趾有压迫感时,可以从上往下完全拆掉鞋带,跳过最下方的鞋带环,重新系上鞋带,并在脚踝处适当拉紧系好。</p><p class="ql-block"> 同时,调整鞋带的系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方山县北武当山(2021.10.1)</p> <p class="ql-block"> H、佩戴护膝</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双腿所受的冲击力很大,护膝能够稳固膝关节,分散冲击力,也能缓冲碰撞和防止擦伤。</p><p class="ql-block"> 如果下山的时候两条腿不停的发抖,说明下肢力量不足,腿部肌肉已经过度疲劳,不适合走长距离的下坡路线,坚持走下坡路,容易损伤膝关节,建议平时多锻炼腿部肌肉,徒步爬山戴上护膝。</p><p class="ql-block"> 如果下山的时候膝盖开始隐隐作痛,说明膝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力,已经有损伤了,那么就要放慢速度,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走。可以戴上护膝,使用登山杖,如果较长时间不见效,那就要慎重考虑了。</p> <p class="ql-block"> 离石区小神头金莲山银莲山(2022.9.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