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邯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00年的建城史,经历3100年不曾改名的城市。 </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武灵丛台(丛台公园)是赵邯郸古城中的一组重要建筑群,亦是邯郸古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抵达邯郸,酒店还未落实,我们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丛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老城东北角,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的一座大型园林。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中国100家名园之一。我们从丛台公园东门进入,迎面的是雄伟的工农兵塑像。资料介绍,这组工农兵塑像建于1972年,属于文革时期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 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名扬列国。现在的丛台为清同治年间重修,,逐步修建了以武灵丛台为中心的丛台公园。</p><p class="ql-block"> “武灵”指赵武灵王”,“丛台”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故名“丛台”。</p> <p class="ql-block"> 这座矗立的丛台,象征着千年岁月的变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前299)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它曾经是古赵国的都城所在,是赵王的重要宫殿。</p> <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即位后,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位于战国七雄之列。当时操练的场所便是在武灵丛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未登古丛台,先见七贤祠,七贤祠在丛台北侧,由原来的忠祠和四贤祠合并而成。</p> <p class="ql-block"> 所谓三忠,即义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释演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故事的廉颇,蔺相如。“秉公执法”的赵奢和战国末期,以一己之力支撑赵国危局,有“李牧死,赵国亡”一说的良将李牧。这七贤既是古代赵国的骄傲,也是邯郸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七贤祠西面是邯郸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尊唐“韩魏公墓志铭”,极为珍贵,是中国最大墓志铭。1973年由邯郸大名县万堤农场出土。1993年10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七贤祠大门正对面就是古丛台了,丛台与邯郸古城墙是一个整体,丛台有两个出入口,一个北门,一个南门。我们从北门走上去。</p> <p class="ql-block"> 丛台也叫“武灵丛台”,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古邯郸的象征。丛台建于战国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建造丛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看军事操演。</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赵国在七雄中国力不强,赵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强盛起来。当时北方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身穿窄衣,能征善战。赵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争衡天下的军事强国。</p> <p class="ql-block"> 丛台见证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东汉开国君王光武帝刘秀起兵造反时,曾两度在丛台上设宴。一次是“鸿门宴”,想要除掉心腹大患谢躬,但没有成功。第二次则是“诱降宴”,终于感动了虎将马武,使其忠心耿耿为自己效力。此即历史上有名的“丛台置酒”典故。</p> <p class="ql-block"> 丛台北侧拾阶而上,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石碑刻,是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1750)路过邯郸,登临丛台时留下的御题诗碑,碑正面刻有七律《登丛台》:“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并富,为筹元气善滋培。”</p> <p class="ql-block"> 乾隆阴碑还刻有乾隆诗文七古《邯郸行》。</p> <p class="ql-block"> 沿砖阶拾级而上至平台处是丛台中层,丛台中层是个院落,距地27米。院内坐北朝南有5间大屋,叫“武灵馆”,是纪念赵武灵王的建筑。西屋“如意轩”,中间为“回澜亭”,是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许多碑碣,其中有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和举人李世昌的“兰”石碣。</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武灵旧馆是纪念赵武灵王的建筑。馆内赵武灵王雕像颇有帝王风范。赵武灵王文韬武略,一生极具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往东进门楼,顺台阶环绕而上,可达丛台的最上层。</p> <p class="ql-block"> 丛台第三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字。</p> <p class="ql-block"> 进圆拱门有一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p> <p class="ql-block"> 顶台呈圆型,原是平台,是赵武灵王观歌舞之地。明嘉靖年间兵备杨彝建了亭台,取名“据胜亭”。门里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最初丛台只是一座土台,在23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多次修缮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丛台的顶部原来是平台,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亭于台上。名曰“据胜亭”。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又建行宫于台上。现存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修建的。解放后,武灵丛台修建成人民公园。丛台公园虽非历史原貌,但其高大庄严,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古丛台东侧是一弯半月形的碧水—丛台湖。如一轮弯月将古丛台抱着。</p> <p class="ql-block"> 南门高阶上耸立一碑是郭沫若1961年游丛台时所书的七律。</p> <p class="ql-block"> 南门台阶甬道右侧壁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字石刻,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国民第二军军长关中胡景翼所书。字仿六朝,虽非古物,颇有古气郁盘。邯郸城南有滏阳河,河水东流,故言“滏流东渐”,邯郸城西有紫山,故言“紫气西来”。</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秦始皇出生在邯郸,邯郸也有他的传说。他前后八年在邯郸度过童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详细丰富史实资料介绍这位“千古一帝”的生平和功绩。通过艺术浮雕,木版画等形式,以画叙事,将邯郸赵文化以及秦始皇在邯郸的八年成长岁月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丛台是邯郸的标志,是古城沧桑变迁的见证。在丛台公园畅游,触摸着历史的脉搏,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波澜壮阔,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而千年荣耀,百年悲戚都化作清风一缕。</p> <p class="ql-block"> 任由美景撩拨衣襟,任凭思绪浑洒春秋。与武灵同服,和光武共舞,赏梅开二度,品名人诗赋。</p><p class="ql-block"> 看一段历史沉浮,寻一份怀古幽思!</p><p class="ql-block"> (2024.12.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