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当冬天来临,回忆总是带着一丝寒意,却又蕴含着无尽的温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波的冬天尤为寒冷,天寒地冻之中,生冻疮几乎成了每个人难以避免的经历。无论是手上、脚后跟、脚趾头,还是耳朵根,都可能成为冻疮的“栖息地”。这些冻疮,不仅带来了疼痛,更成为了那个时代保暖措施稀缺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每晚睡觉前最期待的就是母亲用烫水壶来捂被窝。冰冷的被窝在烫水壶的温暖下,逐渐变得柔软而舒适。常用的盐水玻璃瓶灌入热水后,就成了我当晚的小确幸。</p><p class="ql-block"> 然而,盐水瓶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热量难以持久,第二天醒来时,它早已变得冰凉。后来,橡胶做的暖水袋出现了,它比玻璃瓶更加方便实用,能够持续保持温暖,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p><p class="ql-block"> 除了盐水瓶和橡胶暖水袋,老家还有两个老旧的铜制烫水壶和火囱,这是外婆留下的宝贵遗物。它们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温暖的光芒,成为当年家中仅有的取暖工具。</p><p class="ql-block"> 还清晰记得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秋天,隆房河河埠头停靠了一条外地水泥船。船上住着一家五口,他们以制作铜器为生。船尾是生活区,船头是工作区,中间则是卧室。</p><p class="ql-block"> 船上各种制作铜器的工具一应俱全,从融化铜器的炉子到磨光机、砂轮机,一应俱全。而船家展示的部分铜器样品不仅形态美观,而且做工精良,很快便吸引了隆房河两岸的居民前来围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看到后,也上前询问了铜器定制价格,随后便用自家的废旧铜器请他们打造了两个新的铜制烫水壶和一个新火囱。</span></p><p class="ql-block"> 由于左邻右舍的订制需求量很大,船家驻守河畔就是半个多月。每当夕阳西下,我便会站在阳台,静静地俯看船家一家做晚饭。印象中,他们家好像每天都是一大锅的胶菜肉片粉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操着外地口音,吃得津津有味,欢声笑语不断。那份简单而纯粹的一幕,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加热器逐渐普及,橡胶热水袋也被电热水袋和电热毯等取暖用具所取代。如今,全屋地暖、空调也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暖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而当年的冻疮,也几乎成了过去式。</p><p class="ql-block"> 近日,宁波经贸学校又一次在媒体平台上发布向宁波市民免费发放冻疮水的报道,也正是这条信息把我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那个年代。我想,关于这份有关冬日取暖的回忆,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感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冻疮水的相关链接</b>:<a href="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665155e4b06c56f984a4a8&modeType=0"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铜制火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