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魏氏庄园是国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它和北方的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南方的四川大邑刘文彩庄园,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封建地主庄园代表。</p> <p class="ql-block">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由树德堂、福寿堂、徙义堂三组建筑群构成。</p> <p class="ql-block">树德堂乃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庆的住宅,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占地40余亩,耗时3年,共花费白银10万余两,由宫廷营造社大师精心设计,是清代布政司理问、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第。庄园由住宅、花园、池塘、祠堂、广场五个部分组成,共三进九院组成,前堂后寝,有大小256间房屋,现存院落六个,住房140余间。</p> <p class="ql-block">魏肇庆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清末乱世,战乱、水灾、匪患都让他刻骨铭心。所以,魏肇庆特意延请京城名师,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融合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北京四合院式的民居特点,花费巨资,精心修建了这座防范严密、设计精巧的城堡式庄园。</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有五十余间粮仓, 可贮备大量粮油, 地下埋有大量煤炭, 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 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p> <p class="ql-block">举办“树德义塾”,免费接收当地平民子弟入学受教育。据说校长是山东冠县的平民教育家武训先生。象征鲤鱼跳龙门的鱼型凳子</p> <p class="ql-block">冬季取暖采用“回笼灶”地暖设计,灶门在室外</p> <p class="ql-block">平时,外人不能跨入内院,内宅供水全靠一个石流从外墙倒入,墙内水槽养着金鱼,以防外部投毒。</p> <p class="ql-block">树德堂的住宅设计更是匠心独运,巧妙地将防御与居住融为一体。隐蔽的暗门、藏保镖的壁橱、与城墙紧密相连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城墙堡垒里的传声筒</p> <p class="ql-block">外观雄伟,结实,有点像欧式城堡</p> <p class="ql-block">人生无常,世事难料。1902年,49岁的巨富魏肇庆病逝。魏肇庆一生不曾纳妾,只有一妻二子二女。其长子魏堃接手家业,因不善经营,加之时局动荡,各店铺连年亏损, 相继倒闭。次子21岁病故,无子嗣。小女儿终身未嫁, 38岁时抑郁而死。1930年,54岁的长子去世,魏氏家业急遽衰落,有时生活陷于窘境,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庄园也逐渐遭到破坏与损害。</p> <p class="ql-block">福寿堂,系魏氏家族第四支魏毓柄的祖宅。现在看到的福寿堂建筑群,是魏毓柄之子魏振菖于同治四年(1865)在原址重建,共有房子七十间。全院房屋均为两层阁楼,又称为“楼院”,原有五进院落,现仅存最后面的第五进。</p> <p class="ql-block">徙义堂位于魏集村十字街口,是魏氏家族 (从最早迁至惠民的魏自显算起) 第十世魏肇祥在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所建, 原为五进十个院落,现存一进两院。大门居中,门楣上方悬有“朝议第”的横匾,门前设上、下马石。与树德堂相比,深巷里的福寿堂和徙义堂只能算是陪衬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1945年,滨州一带解放,树德堂被改称为“地主庄园”。</p><p class="ql-block">次年,庄园被当地人民政府没收,作为区委驻地。</p><p class="ql-block">1947年,为修复堤坝,拆除了庄园部分建筑。</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庄园被当地粮食部门占用储放粮食。</p><p class="ql-block">1977年,改称“魏氏庄园”。</p><p class="ql-block">1993年,当地粮所搬出庄园。</p><p class="ql-block">1996年,成立魏氏庄园管理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