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过大型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人,想必都被那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历经艰险最终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所打动。然而,在晋商群体中,实力与影响最盛的当属介休的冀家。作为亿万观众之一的我,也对这段历史充满了极大的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商、徽商、粤商和浙商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商帮,而介休冀氏在明清两朝堪称山西商帮中的翘楚。冀氏经商始于明正德年间,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到第十五世传人冀之瑜时,冀家商业已初具规模。至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第十七代传人冀国定时,冀氏商业达到鼎盛,宅邸存银高达300万两。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巨富冀氏家族成员冀以和斥巨资修缮村内七座庙宇,并在真武庙中轴线山门前建造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太和岩牌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终于站在这座举世闻名的琉璃牌坊前,亲身感受到它无尽的魅力时,心中满是敬畏。单从建筑格局上看,太和岩牌楼原为真武庙(现已毁)门前牌楼,位于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东,占地面积约48平方米。牌楼坐北朝南,采用四柱三门三楼式设计,建于石砌束腰须弥座之上,宽约5米,高4.5米,歇山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台明呈长方形,四周设有压檐石,中间用方砖斜墁而成,两侧垂带处各雕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四根柱础为精美的石雕束腰须弥座,主脚四角雕刻有角兽,中间以缠枝花瓣相连。方柱上满饰孔雀蓝琉璃贴片,前后皆有楹联装饰。柱头和柱底则用琉璃烧制成各种花卉、卷草龙、寿山、瑞兽及八卦等图案,美不胜收。</span></p> <p class="ql-block">从建筑风格而言,太和岩牌楼的设计独具匠心。明间设有七踩三翘斗拱七攒,次间置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五攒,所有额枋斗拱、门楣牌匾、勾滴瓦垄、吻兽脊饰及各类花卉图案、文字均采用黄、绿、蓝琉璃构件精心组装而成。主楼斗拱为一跳五踩仿木琉璃斗拱;次楼斗拱为一跳三踩仿木琉璃斗拱。主楼与次楼的斗拱中均设有琉璃匾额,主楼檐下正中斗拱之间悬挂着写有“太和岩”三字的龙牌额,这也是太和岩牌坊得名之处。明间西侧柱底的图案中还刻有“光绪丁酉年(1897年)高造立”的题记。屋顶采用单檐歇山造,屋面铺以黄、绿相间的琉璃脊瓦、吻兽,在其正脊中央书写着“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世远家声旧,孝訯喜气新”的诗句,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雕刻艺术的角度欣赏,太和岩牌楼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门拱上雕刻着蜿蜒花枝及二龙戏珠,额枋心内刻画人物、花卉和文房四宝,斗拱饰以龙头,牌匾边缘剔地突起花边,枋柱两侧塑有青龙、白虎。整座牌楼通身包砌的琉璃图案无一雷同,运用了仿线刻、仿高浮雕和透雕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写实、写意、明暗、远近透视等各种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匾额楹联中,我们能领略到太和岩牌楼深厚的文化底蕴。檐枋下悬挂着“太和岩”“紫极腾飞”“无上道”“众妙门”“天枢真宰”等精致匾额,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太和岩牌楼四条方柱上饰有孔雀蓝琉璃贴片,前后均有琉璃烧制的槛联,其中一副写道:“北极极也,本无极为有极;玄天天也,遵先天而后天。”牌楼背面与正面相同,坊柱上同样镌刻着对联,中为“道事半百年,飞真自天上帝适,名留一千古,游王避地下字寒”;两边为“净乐钟灵三三诞降,太和得道九九飞升”。这些对联不仅反映了道教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福寿平安的美好祈愿,彰显出当时道教流行的盛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太和岩牌楼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无论是龙纹瑞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还是楹联匾额,尤其是那些富有深意的文字措辞,无不体现出古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它是明清时期中国琉璃艺术发展至鼎盛时期的典型佳作,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难怪太和岩牌楼能在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座集历史、商业、建筑、宗教、琉璃、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瑰宝,堪称牌楼之最,宝中之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