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最早编排字辈的是邓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邓隆华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辈命名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取名方式,也是我国姓名文化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字辈可以起到“明世系、辨昭穆、定尊卑”的功能,所以流传至今不衰。字辈有多种称呼,也称行辈、班辈、班排、班行、班次、班派、派演、派衍、派名等等。字辈一般有四言、五言或七言一句,数句构成一套字辈。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辈的起源:最早的字辈仅是在名或字中用相同的字或相同的偏旁表示同辈兄弟或堂兄弟(鲜见于族兄弟)。查史料可知最早出现字辈是春秋中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传》中有四兄弟:侨如、焚如、简如、荣如。这四人都是叔孙庄公的儿子。侨如出现的年代是鲁文公十一年,即公元前616年,也就是东周年间、春秋中期。这应该是用相同的字表示同辈兄弟的最早记录,也就是这是字辈的萌芽。那么时间更早的夏朝,夏后启的四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中康(仲康)的“康”是不是表同辈兄弟的字辈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康的孙子名为“少康”,名中也有个“康”字。很显然这个“康”不是有意识用来表示同辈兄弟的。仲康的儿子是相,相的儿子是少康。相明知伯父和父亲名都有“康”字不避讳还给儿子取名“少康”,说明这个“康”字应该象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的“子”字,王羲之、王献之的“之”字一样是一种敬语用的称谓(王羲之、王献之是父子俩,不是兄弟俩),因此这个“康”字不算是用相同的字表示同辈兄弟的字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汉至唐朝时这种命名方式在一些文化优越的大家族的子弟中得到了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汉时司马家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防(149―219年),字建公,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祖籍河内郡野王县(今河南博爱)。东汉大臣,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晋宣帝司马懿父亲,殷王司马卬之后。司马防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名和字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朗(字伯达,171-217年)、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子到四子的字还用了排行“伯仲叔季”,八个儿子皆“字X达”,因此被称为“司马八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9个儿子、18个侄子皆“字子X”。</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孙子的取字方法则不那么统一了,司马昭的儿子主要是“字大X”,司马亮的儿子主要是“字延X”,司马伷的儿子皆是“字思X”,司马骏10个儿子《晋书》只载其二,字皆为“X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炎26子知名者18人【司马炎的儿子也就是司马懿的曾孙】,皆为“字X度”;12女,六女司马修袆,幺女司马修丽(其余名讳不详)。司马炎弟弟司马攸有4子:除次子早卒外,其余三子皆为“字景X”。</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秀全家谱:第3世祖,洪襗,兄:洪祫;第5世祖:仲,兄伟、弟伸;第6世祖平翰,兄承翰;第10世祖秋,弟和;第12世祖:钟,弟铙、铄;第13世祖:冰,弟泮;第15世祖:倓,弟任;第17世祖:宝,弟实、宁;第24世:源,弟渊;第25世祖:昺,弟昱;第27世祖:延寿,兄延福、弟延祯;第29世祖古雅,兄古愚、弟古淡;第30世祖:玉,字世定,兄金;祖第32世:献义,行卦五,字文义,兄献逸卦一,献郊卦二,献佑卦四,弟献冢卦九,献孚卦十一。从第3世起到第32世止,传承为一人的未录。洪姓的始祖是洪普,洪普的父共勋,字正茂,生于公元120年以后,估计他的曾孙这代应是东汉末年,洪姓30代,估计应是唐朝年间了。从这个世系可以看出来,用相同偏旁或相同汉字给同辈人取名字,稍晚于司马八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国时刘禅有七子:刘璇、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璩。除五子六子外,其余五子名皆为王字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以上的示例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字辈还仅仅是在名或字中有时候用相同的字、有时候相同的偏旁表示同辈人,上下辈之间的字辈还没有关联。那么最早把上下辈之间的字辈关联起来,也就是最早编排字辈起于何时何姓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氏家族?明太祖朱元璋仿照宋太祖拟定宗室字辈,为26个儿子中的23个儿子(八子自焚无子、九子、少子早卒)分别拟定了20字的字辈,并规定名字的最后一字要按“木、火、土、金、水”为偏旁,并依次循环,意即五行相生、生生不息。同时,朱元璋还为衍圣公孔氏一系拟定十字字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说明这之前孔氏家族是没有编排字辈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太祖赵匡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太祖赵匡胤有兄弟五人,长兄赵匡济早薨,无子;弟赵匡义即宋太宗(避兄讳,改名光义);弟赵匡美(先后避两兄讳,改名廷美);弟赵匡赞,早薨,无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匡胤将自己所在一房以及弟匡义房、匡美房共三房分别拟定13个字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匡胤派字辈为: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匡义派字辈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匡美派字辈为: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古、光、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匡胤把编排字辈这事给推动了起来。然后字辈编排流行于明朝,盛行于清朝,到康熙年间湖广大移民时,字辈编排达到了鼎峰。外迁的如果忘了以前字辈,必重新编排。凡家族必有字辈。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甚至百工巧匠、僧尼道士都以字辈取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宋代以前有没有编排字辈的呢?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点隋唐时,找一下大家族里有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高祖李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北朝时至唐朝:李渊的祖父李起虎(又名李虎,字文彬)、伯祖李起显;李渊父亲八兄弟:李晃,李曜,李昞(李渊父),李明,李升,李时,李暹,李眻,都是“日”字旁。李渊兄弟6人:李渊(字叔德)、李源(字道宗)、李波(字孝宗)、李涛(字孝恭)、李海(字孝抗)、李浪(字襄汾),名都是三点水的字,其中“字X宗”2人、“字孝X”的3人。李渊共有23个儿子,除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外,其余19个儿子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元”,比如四子李元吉、六子李元景、七子李元昌、十三子李元懿、十九子李元夔、二十三子李元皎。李渊孙子辈里面,李建成的6个儿子分别叫李承宗、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元吉的5个儿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很显然这一辈都是“承”字,但是李世民这一系除了长子李承干以外,其他儿子都没有按照这个“承”字来起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上述内容来看,唐高祖李渊显然没有编排字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再往前,西晋时皇族司马家族,司马炎的儿子皆为单名(长子字为正则,其余字为“X度),司马炎的孙子也皆为单名(字有熙祖、敬文、敬仁、彦旗、世根等),说明司马炎也没有编排字辈。那么由此可以确定西晋年间邓禹十世孙邓管所编排的字辈就是中国最早编排的字辈。当然这个字辈也有可能是邓管托人编的或邓管组织人编的。邓禹出生于公元2年,他第46世孙邓成六出生于公元1376年,代数的平均年数30.53年每代,按这个代数的平均年数计算的话,邓管所处的年代是在西晋或更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套字辈来源于民国时期编辑的湖南《邓氏联谱初辑》。这是湖南衡阳市鸥江桥族邓氏正在使用的字辈,估计快要用完了。这套字辈,共14句,每句五个字,共70个字辈。字辈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集廷彝世训,洪福应久长。万年昌隆茂,治平益春芳。绍元盛广积,忠信启荣华。和清远康泰,诗礼德传家。实富大庆普,成景添志兴。正文用显仕,永朝祖代名。孝友承先绪,书香裕国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辈内容包含了修身、治国、平天下,和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字辈“集”字辈,禹公第十一代孙集移。此前从禹公至十代孙皆是单名,从十一代全部是双名(第42代富甲兄富七郎为三字名),中间一字为字辈(第41代例外:“实”字辈,项实),最后一字为名。也就是“姓”+“字辈”+“名”的标准格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文化优越的大家族子弟还在用相同汉字或表相同偏旁表示同辈兄弟的时候,邓管在此之前的西晋时期就已编排出了“明世系、辨昭穆、定尊卑”的字辈。这一创举充分展示了邓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邓氏族人的聪明才智。西晋是公元265年至316年,邓管所编排的字辈距今1700多年,比宋太祖赵匡胤编排字辈早了660余年。因此中国最早编排字辈的是邓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