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夜深巷琵琶 || 徐志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p><p class="ql-block">是谁的悲思,</p><p class="ql-block">是谁的手指,</p><p class="ql-block">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p><p class="ql-block">在这夜深深时,</p><p class="ql-block">在这睡昏昏时,</p><p class="ql-block">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徵,</p><p class="ql-block">和着这深夜,荒街,</p><p class="ql-block">柳梢头有残月挂,</p><p class="ql-block">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p><p class="ql-block">头戴一顶开花帽,</p><p class="ql-block">身上带着铁链条,</p><p class="ql-block">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p><p class="ql-block">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p><p class="ql-block">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p><p class="ql-block">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半夜深巷琵琶》发表于1926年5月20日《晨报副刊·诗镌》第8期,收入《翡冷翠的一夜》。</p><p class="ql-block">琵琶声是逗人诗兴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徐志摩在睡梦中,听到深巷传来的琵琶声,于是写了这首《半夜深巷琵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賞析:</span></p><p class="ql-block"> 《半夜深巷琵琶》是诗人徐志摩于1926年5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刊载于1925年5月20日《晨报副刊·诗镌》,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翡冷翠的一夜》诗集中。全诗整齐且富有变化,短句诗行押韵,并多次换韵,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悦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悲切而不沉寂,与诗既凄迷又冷艳的抒情风格相一致,达到了心曲与琴曲的统一,也使诗歌具有了形式上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字句清新、想象丰富、比喻新奇、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神思飘逸,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是徐志摩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半夜深巷琵琶》是一首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脍炙人口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诗的开头十分警豁,全诗音乐性极强。深夜的一阵琵琶声把诗人从梦中惊醒。诗人把这种“惊醒效应”传达给读者,由此,全部诗句都与这琵琶声相混合,从而让人体味到琤琮哀怨的琵琶曲的韵律,既整齐回荡又错落有致,直到诗人反复三遍吟唱着“等你去亲吻”,最后极有余味地收束全曲。</p><p class="ql-block"> 诗人不断追寻着这深夜的琵琶声,品味着其中的底蕴。首先,诗人着重渲染琵琶声在特殊的时空中的特殊格调。这琵琶声响起于“夜深深”“睡昏昏”的时分,开篇的一个“又”字道明了它曾一度在这个时候闯入;这琵琶声响起于“荒街”里、“残月”下,“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这一组叠进式的比喻,把琵琶声与整个夜、整个天地乃至诗人的整个心境都融为一体,染成一色。接下来,诗人在夜曲声中想象着弹奏琵琶的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形象很怪异:“头戴一顶开花帽,身上带着铁链条”,可能是一个正在经受苦难的人;弹奏者也可能是一位妙龄女郎,琵琶曲是她思念“他”的寄托,这个“他”正在“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还郑重其事地说着“在坟墓的那一边等”,造成一种凄迷的独特意境。其丰富的内涵使得全诗既凝练精致又丰润舒阔,充分传达出诗人不惜一切、热烈追求爱情又备受苦难的惨痛心情。由此可见,诗中的“他”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喻指一种“破碎的希望”,喻指人的期盼、求索、奋斗,是一种永恒的眷念。</p><p class="ql-block"> 在构思上,琵琶声既是比,又是兴,触发了诗人心中久郁的痛苦,也为诗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做了必要的准备。诗人根据情感的变化精心调配音韵节奏,有规律地交替运用长短诗行,节拍整齐且富有变化,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悦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极富音乐美。全诗悲切但不沉寂,琴声与心音和谐统一。诗歌因此而更具形式美、声韵美、意境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徐志摩(1896年-1931年),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夏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1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作品已被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秋》,小说集《轮盘》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