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新疆.上海.江苏.湖北等数4全国网友称赞付同喜先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鹤之声”创始人、</b><b>鹤壁市朗诵协会主席樊</b><b style="font-size:18px;">青戈对付同喜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农耕文明传承的先行者。在付同喜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2月22日,在一场关于《中原传统农耕文明》的推介会上,众多文化名人齐聚一堂。“鹤之声”创始人樊青戈、鹤壁市民协副主席刘鹏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创作)传承人郭良和、鹤壁市摄影协会副秘书长薛平香、鹤壁市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葛普然、鹤壁市德昌国文书院院长李俊亚等纷纷到场支持。“朝歌之声”创始人李燕齐担任主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主讲人付同喜,1949年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在1967年投身邮电工作,从一名投递员做起,历经多个岗位锻炼,最终成为邮政局局长和党组书记。2009年退休后,他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鹤壁市国学会理事、淇县朝歌博物馆馆长、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社社长以及河南省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推介会现场,“朝歌之声”创始人、淇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李燕齐亲任主持人,背景墙上赫然写着“中原农耕文明”。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推介会,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付同喜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他讲述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及加工成白馍的过程,其中提到了“小麦进场昼夜忙”,晾晒上垛等环节的重要性;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农村蒸馍的传统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是对传统农耕文明深深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前排左一为“鹤之声”创始人樊青戈,前排左三为鹤壁市民协副主席刘鹏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台下观众认真聆听台上人的讲话,并有人举手提问互动。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人们对农耕文明的热情与好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全国非遗传承人、淇县朝歌博物馆顾问郭良和向大家介绍了历时九年半编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专著——《中原传统农耕文明》。该书由河南省农民出版社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并列入鹤壁市专项项目库。这本书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中原农耕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记住乡愁,传承中华农耕文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付同喜先生在会议上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中华农耕文明历史的认识。他说:“这些年我办博物馆的事,大家可能通过网络、报纸、电视以及人们口传,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究竟啥样?为啥办?怎样办?社会效益如何?今天是读书座谈会,先说《中原传统农耕文明》一书的出版吧,作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本书是我和我的团队历时九年半,从2015年开始起草,2023年完稿,2024年10月出版发行,真是十年怀胎。至于书中的内容郭良和先生还要作推介,我就不再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了。我出书目的就是:让我来不到博物馆的公众也能了解农耕文化,让农耕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大家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付同喜先生还提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原农耕文明,他自费办馆,免费开放,义务讲解,一干就是十五年。在这期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本地人、有外地人,还有外国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单说2024年吧,淇县皂角巷幼儿园80名学龄前儿童和南关中心校105名师生来馆参观学习;还去给前进小学320名、实验学校430名和淇县五中249名师生上了劳动教育实践课;北京四中39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6名、中央民族大学44名师生来馆进行实习研学。此外,他还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行传播。曾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鹤壁分会场”巡展,帮助门俏江南社区建“时代列车广场农耕文化馆”,帮北阳镇卧羊湾村建“村史馆”帮教体局劳动实践基地建农耕文化馆,并兼任辅导老师。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原农耕文明,记住乡愁,从2015年开始,在收集农耕老物件的同时,整理有关农耕谜语、谚语和歇后话。历时九年后,《中原传统农耕文明》彩面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朝歌之声创始人之一牛称称朗诵农耕文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付同喜先生回忆起自己的初衷时感慨万千:“叶老归根告老还乡”,“保护农耕老物件”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建博物馆吧”让农耕留下记忆。正是这份初心,让他走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不仅编写了《中原农耕文明》,还将《中原农耕谜语大观》一书入选编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河南卷》,让鹤壁的优秀农耕文化飘香全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付同喜先生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以及出彩朝歌人、淇县好人等多个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付同喜先生深知馒头制作过程的不易之处,他详细介绍了斗升合秤等传统器具的作用,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鹤之声”书屋室室内书香浓浓,室外风景如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