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万里路(之七)2006甘南汽车集结赛

大漠孤烟

2006年夏,我被借调到省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分管竞赛和培训工作。是年9月,协会协会受甘南州政府和省旅游局委托,组织举办“2006九色甘南香巴拉汽车集结赛”,本人担任裁判长一职。<br><br> 9月15日上午九时,赛事车队从兰州友谊饭店出发,当天中午抵达甘南临潭县的冶力关镇,下午组织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游玩冶力关景区当晚甘南州政府和州旅游局代表组委会在冶力关大酒店举行开幕式,和招待晚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冶力关大酒店门前停车场</h3> 冶力关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制州临潭县(古洮州)东北部,是中国古代关隘。历史上曾是“唐蕃古道”上关键的一处驿站,是古代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藏、回、汉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许多史迹典故、传说故事、遗址遗迹和民族风情。 冶力关景区主要包括“冶海”和“赤壁幽谷”等景点。<br><br> 冶海,藏语称"阿玛珠措",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八角乡与冶力关镇交界处于海拔2610米的山顶峡谷中,为高山堰塞湖泊,是天然淡水湖,湖水总面积750亩,湖水呈深绿色,清澄如镜,水位大旱不减,大涝不溢。相传明代大将军常玉春率军西征曾在此饮马,所以当地群众也称冶海为"常爷池"。冶海海拔2610米。湖长5公里,湖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池东石崖和白石山相对矗立,池水清中泛绿,山峦树木倒映池中,山水云天浑然一体,随波摇曵,景色异常壮观。<br><br> 赤壁幽谷在冶力关镇西五公里处。这是地球经过千万年时光在冶力关形成的一处天然景区,在景区的翠绿中,别出心裁的形成一片撩人禇色世界,赤壁幽谷两壁全是禇红色的沙砾岩体,经过千万年风雨侵蚀,形成很多非常独特的造型,有的像是的红色的屏风,有的像是狮虎,有的像是僧人诵经,有的像是蟒蛇腾挪,十分的神奇而美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冶海上山途中回看远处的群山</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池冶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冶海旁的小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幽谷的丹霞地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幽谷的丹霞地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幽谷的丹霞地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幽谷的丹霞地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幽谷的丹霞地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晚宴上表演的藏族傩舞</h3> 9月16日上午9时,举行发车仪式正式发车,比赛开始。第一天的赛程是冶力关——腊子口,赛制是队车巡游,路线是冶力关——临潭——岷县——腊子口,行程约260km。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巡游途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铁尺梁</h3> 9月17日,比赛第二天,腊子口——郎木寺,赛程约172km,赛制为定时赛。<br><br> 腊子口位于迭部县城东北约93km处,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br><br>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途经腊子口,与凭借天险、阻截红军北上的国民党鲁大昌部新编十四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挫败了敌人的严密封锁,一举突破天险,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因此,“腊子口战役”和天险腊子口一起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br><br>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和缅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腊子口战役,国务院决定将腊子口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杨成武将军亲自题写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腊子口战役雕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腊子口战役遗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腊子口战役遗址</h3> 上午9点从腊子口宾馆发车,过迭部县城后数公里就进入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铁布乡,过红星乡后,重新回到甘肃,进入甘南州碌曲县郎木寺镇,下午3点多收车,结束当天的比赛,晚上下榻郎木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径四川阿坝若尔盖县铁布乡</h3> 9月18日,郎木寺——玛曲,赛程约92km,赛制为定时赛、直线竞速、趣味赛。<br><br>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南90公里处,有着“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郎木寺镇,地处甘川交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寺后林荫深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br><br> 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也称“白龙江”,是长江支流白龙江的源头之一。郎木寺与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隔江相望,寺前有一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山下大片松林葱茏茂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出时的郎木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下的郎木寺</h3> 上午8:30发车,11时在玛曲县城外收车,下午在黄河边一片空地上进行直线竞速和趣味赛,晚上宿玛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郎木寺草原上的牦牛</h3> 草原上的牧民牛毛帐篷 9月19日,玛曲——夏河,赛程约200km,赛制为定时赛。<br> 上午7点发车,中午12点收车,下午游玩拉不楞寺,晚上闭幕式及晚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径尕海自然保护区</h3> 尕海位于甘南碌曲境内,藏语称为“姜托措钦”,意为“高寒湖”,当地牧民群众称其为“高原神湖”,湖面海拔3200米,是甘南高原第一大淡水湖,水域面积近600公顷,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碌曲草原上的风光</h3> 9月19日下午参观拉不楞寺。<br><br>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br><br>拉不楞寺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一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拾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拾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拾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拾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外的转经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经的老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外叩长头的信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外叩长头的信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一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即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不楞寺即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