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文物普查队走进临高中学调研近千年临高文化根脉“茉莉轩”书院旧址

陈振雄

<p class="ql-block">  为挖掘临高文化资源,传承“茉莉轩”书院临高文化根脉,2024年12月21日上午,临高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符少晨带领县文物专家陈耀辉、陈振雄等人走进临高中学考研近千年临高文化根脉“茉莉轩”书院旧址,在临高中学负责人法人孙小驾(副校长)带领下察看了“茉莉轩”书院旧址,更好的推进临高文脉保护和传承,做好报批手续材料,把茉莉轩书院旧址列入临高县不可移动文物点。</p> <p class="ql-block"> 临高县茉莉轩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 临高县茉莉轩书院旧址,位于临城镇文澜江江南东路,在现在的临高中学校园内。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谢渥以进士及第文林郎上任临高县县令,他创办茉莉轩书院。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6年),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大名臣之一、胡铨被奸臣所害,遭贬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崖城镇)编管,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经临高时,临高县县令谢渥迎接胡铨到茉莉轩书院住了一段时间。胡铨在此写下了一首《题茉莉轩》的诗,从此茉莉轩名声越来越大。据临高县志记载,当时临高县博顿村有个叫戴定实的人曾得到胡铨的指点,因而发奋读书,后来考中举人并在吏部任职。历来人们都把茉莉轩看作是中原文化在临高传播的一个中心,他是临高文化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  2017年07月10日 ,海南日报刊登陈耀辉撰写:临高文化“茉莉轩”书院全文</p><p class="ql-block"> 临江小小轩,</p><p class="ql-block"> 茉莉满园鲜。</p><p class="ql-block"> 此处兴书院,</p><p class="ql-block"> 贤能万万千。</p><p class="ql-block"> 茉莉轩 </p><p class="ql-block">临高美巢村,也叫买愁村。</p><p class="ql-block">这是南宋绍兴年间,临高县令谢渥特邀南宋贬官、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爱国名臣胡铨来茉莉轩讲学,传授中原文化,触景生情而感慨赋诗,并为“临江学馆”命名为“茉莉轩书院”。</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传奇故事风闻古今。</p><p class="ql-block">县令谢渥首创“临高学馆”</p><p class="ql-block">谢渥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以赐进士及第文林郎上任临高县令,他注重于县城建设和农业开发,把县城按标准迁移到莫村(现址),把文澜江两岸重新规划,教导民众开荒造田,传授中原农业先进技术。他悟彻了要改变临高的落后面貌,首先是发展文化教育。于是,他即刻呼吁全县创办临高学馆——茉莉轩书院,召集仕子学文化。学馆开办了十余年,虽有起色,但因临城远离中原,孤岛封闭,难以引进中原文化,科举文场学子仍无中举。谢渥县令为之纳闷,忧心重重……</p><p class="ql-block">南宋爱国名臣胡铨,在朝廷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因抗金反对主和,毅然奋勇挥毫,奏疏《封事》,弹刻奸臣秦桧,挽救南宋,反被奸臣秦桧禀报宋高宗皇帝,以“狂妄上书,语出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动、劫持朝廷”之罪名,革去胡铨官职,贬谪昭州、广州、新州,1148年再次遭贬琼州吉阳军。</p><p class="ql-block">南天南海,浪卷云涌,南宋大文豪伴着天海间传来悲壮之歌,脚踏骇浪,壮行南荒。胡铨策马入临来到买愁村口,极目一派荒芜凄凉,感叹万千,便触景生情口占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北往长思闻喜县,</p><p class="ql-block"> 南来怕入买愁村。</p><p class="ql-block"> 区区万里天涯路,</p><p class="ql-block"> 野草荒烟正断魂。</p><p class="ql-block">  一村民见状速告谢渥县令,县令得知名闻天下的南宋文豪胡铨时,惊喜万分,盛情打轿恭迎。</p><p class="ql-block">一座小茅轩(书院)坐落在文澜江边,院外茉莉花争春斗妍,院前五龟对坐呈祥现瑞,这里风景优美雅静,胜似世外桃园。谢渥县令特意请胡大人在此处夜宿,好让他一路疲惫消散。但胡大人顿觉县令唤他来这,究竟是休闲还是禁闭?县令一大早,速来学馆向胡大人问安,便请胡大人久留临高兴馆办学,传授中原文化。胡大人早怀这夙愿,自知官已丢,无权撑,挽救南宋,只靠嘴一张培养爱国人才。但认为自己是犯朝罪人,处处奸党当道,会连累县令。谢渥县令言表办学馆,召集莘莘学子,讲授春秋大义,弘扬儒家学说,传授中原文化,培养爱国志士,育国家栋梁之才,哪怕是丢乌纱帽,连老命也抵上!此举令胡大人感激万分,慨叹不已,认为县令披肝沥胆,志同道合,真诚相见,机会难得,立即满口答应,两人立下誓言,同舟共济,共建学堂,培养栋梁人才!</p><p class="ql-block">次日开馆办学,临高百里方圆,乃至邻县的儋州、澄迈的学子速来求教,胡铨对学子戴定实及王良选等一一摸底,认为学子们多才多艺,虽学识基础有点差,但奋力攻读可有长进。</p><p class="ql-block"> 胡铨命名“茉莉轩”书院</p><p class="ql-block">谢渥县令拜托胡大人命名学馆,胡大人环顾一番,但见临江小茅轩,周边绽放着香悠悠的茉莉花,此境雅静舒适,合乎教化,便有感而发,决然命名学馆为“茉莉轩书院”,众人无不拍手喊好叫绝。谢渥县令万分欣喜,唤校正端笔墨请胡大人题写牌匾。胡大人在一派欢乐声中,挥毫泼墨题写“茉莉轩书院”牌匾,高悬于书院门前。从此,胡铨呕心沥血教化斯民,习诗作文,讲授《春秋》大义。促使莘莘学子,攻读古人经书,定其规模,立其根本,知初学入德之门,明伦理道德教育学问,通治国民本德治为根;观其发越,求古人之妙,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精神,并以独具特色的临高传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胡大人教学有方,因地教化,因人施教,在短期间内,学子习诗作文大有长进。</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经久未遇的旱灾来临,西风吹冽,旱地龟田,庄稼枯萎,黎民米缸断粮,学子辍学,书院停教。县令和胡大人面临惨景,为黎民之所急而急,火速下乡巡视,了解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在黎民百姓受灾挨饿之时,性命垂危关头,胡大人劝县令呼吁官民患难与共,折大半官粮救济灾民,并向官绅劝募,捐献钱物援助灾区,号召举县官民投入抗旱高潮,夺取丰收。县令与胡大人带领灾民造水车,把文澜江水引上文澜江两岸田园,并勘测深挖地下水灌溉,确保生产丰收。同时,胡大人与县令分头访贫问苦,安抚灾民,救济贫困学子,让莘莘学子早日复学。</p><p class="ql-block">胡铨头戴斗笠顶烈日,策马百里家访学子。胡大人来到学子戴定实家,但见定实患病躺在靠椅上,且听戴大伯道之,定实因无米下锅吃野菜,消化不良肠胃感染,便速采草药煲汤。胡大人深情地为学子定实一口口喂药汤,定实热泪潸潸,大伯老泪纵横。哪有南宋名臣为平民百姓喂药汤?师生情似海深,爱心无声胜有声;滴滴药汤润心田,为人师表德感人……胡大人临别前掏钱给定实补补身体,定实感激万分,立即下跪叩谢恩师。</p><p class="ql-block">胡大人返程路上,马渴嚎叫不前,幸逢大娘从老远淘水过来给马喝。胡大人掏出银元权当买水钱,但大娘拜辞不受,胡铨感激不已。为了寻找水源,解救百姓饮水之难,胡铨牵马踏棘苦勘测,耳贴旱地觅泉声,突见低洼绿草盛,饮马前奔猛咬啃,拔出草丛连土根,土穴溢出泉如银。胡铨惊喜万分,用树棍深挖,甘泉蓦地喷出地面,滔滔流淌,便唤众乡亲把水井砌好。从此,众乡亲就不愁没水喝了。众乡亲为了感念胡铨,便以他的号称澹庵井。后戴定实嘱儿子戴雄飞立澹庵泉迹石碑纪念。</p><p class="ql-block">粮食丰收,生活稳定,众学子已复学,胡铨又拿起教鞭为学子施教。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蓦然一大群山雀飞绕着茉莉轩喳喳哀唤,似乎不祥之兆。众人惊奇,可谓天灾难躲,人祸防不胜防。州官传令:谢渥目无州府,擅自请犯朝罪人胡铨讲学,就地停职三个月!胡铨速到贬地吉阳军,刻不容缓!宣令毕后,众人悟到这是秦桧一伙奸党设的圈套,但州令难违。众人泛起愁涛,声声哀叹,担忧众学子就要失学,茉莉轩书院即将停办。在众人纳闷之时,饮马突然踢地嘶叫,胡铨顿时急中生计,决定策马走教!胡大人嘱咐县令按原教学计划进行。胡大人向县令及众人环拜惜别,乡亲们与众学子悲泪盈眶,心痛难奈,眼望着胡大人的背影远去……</p><p class="ql-block">“茉莉轩”流传久远</p><p class="ql-block">自县令谢渥特邀胡铨来临高兴学施教后,茉莉轩书院越办越红火,临高文风大振,书香四溢,人才辈出,先后有进士刘大林、探花张岳崧、举人王佐和另外29名举人,以及数百名拔贡、秀才连登红榜。</p><p class="ql-block">茉莉轩书院学子戴定实、王良选科举夺冠,双双提升朝廷吏部就职,衣冠还乡。这是临高自隋建县科考以来的一个伟大创举,临高黎民百姓无不为之赞叹。胡大人和县令心花怒放,都说临高后继有人了。</p><p class="ql-block">茉莉轩书院历经沧桑,从宋、元、明、清历朝以来历经五次重建、扩建和多次修葺。最后,于清朝末年因无资修复倒塌,在旧址上只留有东倒西歪的刻有对联的大柱。日本侵琼时期,又把残留的石柱拆除,只残留“茉莉轩”三字石碑。后人把茉莉轩书院旧址建成临高教育基地——广东临高师范、临中、二中、实验小学。</p><p class="ql-block">“茉莉轩书院”虽已消失,但在人们心中,她是中原文化传播的圣地,也成为临高教育发展的一个基地,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文/陈耀辉</p><p class="ql-block">图/源自《海南日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临高中学校园内“茉莉轩”书院简介</p> <p class="ql-block">茉莉轩园内雕塑县令谢渥站着观看戴定实等临高学者聆听胡铨讲学。</p> <p class="ql-block">图左起 : 临高县旅文局临高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符少晨 ,临高中学负责人法人孙小驾 (副校长),临县文物普查专家陈振雄、陈耀辉等人走进临高中学茉莉轩大道,欣赏大道美景,书香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在临高中学校园内林荫的茉莉轩大道</p> <p class="ql-block">参观临高中学校史馆.,临高中学负责人法人孙小驾(副校长)介绍,临高中学百年发展史,临高中学把茉莉轩书院列入规划范围,其目的是为传承临高茉莉轩书院文脉。</p> <p class="ql-block">临高县文物普查队考研“茉莉轩”书记旧址。</p> <p class="ql-block">临高县文物普查队队长符少晨考研“茉莉轩”书院临高文脉雕塑。</p><p class="ql-block">石碑雕刻“文脉”二个字,是叶显恩教授题词的,叶老是海南省临高县人,196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建明清经济史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员。并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会长等,他是著名徽学专家,徽学元老级人物。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图右:临高县普查文物专家陈振雄,图左:文物文化爱好者罗晓军,图中临高县博物馆存放保留二块残缺断裂古石“茉莉”两个字石碑。</p> <p class="ql-block">临高县博物馆存放保留二块残缺断裂古石“茉莉”石碑。</p> <p class="ql-block">临高县博物馆记载“茉莉轩”书院简介。</p> <p class="ql-block">编辑 : 陈振雄</p><p class="ql-block">摄影 : 罗晓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