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

知无不言

<p class="ql-block">“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南朝梁人殷芸的小说《吴蜀人》中演绎的一则故事,可见,在那个时候,扬州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来,宋人黎廷瑞把这个带着些妩媚的愿望填进了词里,还说,“二十四番风信, 二十四桥风景, 正好及春游”,仿佛应和了唐人孟浩然在孤舟里的那份遥远的期盼:烟花三月里,与谪仙人在黄鹤楼前的匆匆一别,只为了能够在扬州的满城烟柳中“潇洒走一回”。</p> <p class="ql-block">孟浩然在扬州是不是真的意气风发过,我并不了然,但有一个人是把扬州爱到了骨子里的,他就是“四上维扬”的黄慎,属“扬州八怪”之一。作为书画大家,清人黄慎不仅在扬州建了个美成草堂,更把母亲和妻子从福建宁化接到草堂里居住。后来,他还作了四首《维扬竹枝词》,把生活在扬州的那份惬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有一首是这么说的:“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诗人喜欢住在扬州,不仅因了夹岸垂杨的无边风景,更有绿映红裙的满目风情。难怪,王安石泊船瓜洲,在一片孤寂中,也止不住要发出如下的憧憬,怕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横空出世,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可一世。公元前486年,为了争霸中原,吴王夫差在蜀冈之上筑城,之为邗城,这就是扬州成城的雏形。之后,夫差又在城下开凿了一条运河——邗沟,把长江与淮河连了起来,有效解决了战时的给养问题。对此,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淮水》中有过详细记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邗沟的建成,特别是经由隋炀帝杨广的疏浚,首次实现了大运河的南北贯通,也使扬州成为江南水陆交通的枢纽,漕运的勃兴自是水到渠成。作为扬州高邮人,宋人秦少游在《邗沟》一诗中对扬州的富足作了生动的描述:“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而在明人岳岱的眼里,正是邗沟的“两岸烟花”,使得商贾云集,从而成就了淮扬的一世繁华:“隋皇昔日锦帆游,吴楚分疆是此沟。两岸烟花迷贾客,万家杨柳挂新秋。”</p> <p class="ql-block">唐人张祜纵游淮南后说,“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意思是,人生一世,要死就应该死在扬州,禅智寺周边的风光旖旎,当是最好的墓田。在我看来,这和黄慎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张祜的诗更具历史的厚重感。禅智寺也称竹西寺,早期就是隋炀帝的行宫,后来才改成了寺庙。都说隋炀帝是暴君,其实他是一个颇具雄心壮志的帝王。从大业的年号来看,炀帝绝非庸碌之辈。在位期间,他北收突厥,西灭吐谷浑,东击高句丽,往往都是身先士卒。转折发生在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期间,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差点攻占了东都洛阳。隋炀帝虽然回兵镇压了“玄感之乱”,但心气却备受打击。在两年之后经历“雁门之困”并突围后,隋炀帝甚至都没有回到都城长安,而是在东都洛阳逗留了几个月后,便来到了他早年发迹的地方,也就是他总管了十年的江都(今扬州)。正是在坐镇扬州时期,他率军活捉了陈后主,为隋朝的开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也许,只有到了扬州,他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他眼里的扬州,是别有一番韵味的:“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不过,躲不过,就是祸。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兵变,将隋炀帝缢杀,我心目中的“一代枭雄”也就此长眠于扬州的雷塘。或许,正是有了隋炀帝在扬州的苦心孤诣,才有了张祜的纵游之一叹,也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是又一个充满着苦涩滋味的“十年一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介书生,他就是那个被时人称作“性疏野放荡”的杜牧。杜牧的“青楼薄幸名”,还真是与扬州脱不了干系的。唐时有一部笔记小说叫《阙史》,是这么描述扬州的夜生活的:“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终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时人王建《夜看扬州市》诗可为佐证:“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文宗大和年间,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后转掌书记。出镇扬州期间,“唯以宴游为事”:喜欢诗酒风流的杜牧,在扬州的胭脂粉黛里可谓如鱼得水。最能表达他心迹的,是一首《赠别》诗,总是让人生出怜香惜玉的感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清人邹弢评论说,“亦风流,亦落拓”,我是抱持同感的。</p> <p class="ql-block">杜牧之后,“春风十里”的扬州,自有风情万种,总会让人魂牵梦萦。唐人徐凝算不上诗词中的大家,但在扬州人的心目中,他是可以比肩太白仙人的,只因为,他用一首《忆扬州》,把扬州的美刻画得入木三分,似乎找不到出其右者:“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说,天下只有三分的明月,有二分就在扬州。每次,当我在运河边徜徉,当然会想起“竹西有佳处”,我更会想起“酬妙舞清歌”,那不是姜夔的叹息,也不是秦观的绮梦,而是扬州千年不老的绝代风华,在我们的心中,越夜越绚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