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士费元禄自喻吴公子赴楚王兰台宴会 《茶赋》阅读笔记之一

仙客来壹(江茂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代晚期万历铅山县河口古镇清湖村人,江南名士费元禄。他所撰写的《茶赋》,是一篇阐述中华茶文化的作品。茶赋把中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典故的形式进行阐述。并且将茶叶的原产地、品质和名气进行宏扬。如此全面地颂扬中华茶文化之文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明万历年代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提升了国家财政税收以及行政和经济效率,对当时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状况下的河口古镇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明代,铅山县令笪继良,在南部山区种茶,武夷山北坡“凡石山带土者、两山夹岸者、阳岸者、阴峡者皆植以荈木”。荈木就是茶树,铅山方言把荈读成“善”音,即荈籽树。笪继良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天启元年(1621年)任铅山县令。费元禄(1575年-1640年)此时约四十多岁,必然对铅山种植和制作茶叶有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条鞭法”最后失败主要是官僚地主阶级的优免政策,这种免税导致腐败丛生,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河口古镇茶叶和纸张的大规模生产,使晚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发达,费元禄在这种社会现象下撰写《茶赋》一文,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饮茶,鼓励种茶是全社会的共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费元禄以散文诗的形式写《茶赋》,可称为“文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古代著名的茶赋文章有:唐代顾况的《茶赋》全文共有214字‌‌。西晋杜育的《荈(chuǎn)赋》共有132个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费元禄的《茶赋》有1940个字。这么长的茶赋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今天的铅山人总应该有一些了解。作者将分段有选择的分句进行介绍并释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茶赋》开篇写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春华载莫,夏鸟初鸣,凉风发,芳草茵。吴公子聘楚,楚王觞兰台,饮酒乐甚。已乃宾友倦烦,跛踦不任。中人传呼,擎瓯设茗。斜照还山,皓月平林。公子宿酒醒然,感陆羽之飘零,思吴兴之素业,褱育长之令名,赏赞皇之精识,于是援笔而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华载莫”,莫即暮,表示晚春之后是夏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公子聘楚”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主要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为了利用楚国的弱点,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进行外交活动,以图谋攻打楚国的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和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王觞(shāng)兰台”,指楚王在兰台宫里摆上酒器宴请吴公子。兰台,最早是战国时期楚人的先祖为了抵御洪水而夯筑的高台,相传舜帝在此种植兰花,由此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秋战国时期,兰台上宫殿辉煌,史称:“兰台之宫”,为强大楚国的文化中心,楚顷襄王常在此召集群臣计议国事。伟大诗人屈原多次到过兰台宫,著名的文学家宋玉,为顷襄王侍从,伴楚王游兰台,作有流世之作《风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顷襄王(?-前263年),芈(mǐ)姓,熊氏,名横,楚威王熊商之孙,楚怀王熊槐之子。</span></p><p class="ql-block"> 阅读此赋开篇这一段产生疑问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吴公子光是公元前496年的人。楚顷襄王是公元前263年的人。这两个人相差233年,是不同时代的人。因此吴公子光不可能赴楚王的兰台宴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已乃宾友倦烦,跛踦不任。中人传呼,擎瓯设茗”。宴会不久来宾有些倦烦,因为酒喝多了,很多宾客跛踦不任步伐不稳是喝酒将醉。于是接待的朝臣官“擎瓯设茗”,拿出茶杯让宾客举杯饮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子宿酒醒然,感陆羽之飘零,”吴公子酒醒后有感陆羽之飘零?这个不成立。陆羽(733年—约804年),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茶学家、著名《茶经》作者,茶文化奠基人。陆羽是吴公子光相隔一千多年后才出现的名人,吴公子光怎么会有陆羽的飘零之感!显然此事不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思吴兴之素业”。是指陆羽青塘别业,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居,也是他完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地方,吴公子光是不可能知道陆羽居住地在湖州吴兴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三个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会在费元禄的《茶赋》中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此吴公子便是费元禄的化身。费元禄把自已比喻为吴公子,拟文以梦幻方式参加了楚王的兰台宴会,然后援笔撰写《茶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兰台在古代历史记载中至少有四五处。费元禄所描绘的兰台宫是指楚国的楚王府,是古郢(yǐng)中名胜三台十八景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陆羽之飘零”。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被遗弃,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西门外西湖之滨拾得,并收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褱(怀)育长之令名”,指楚王吴公子怀抱伍子胥的培育和帮助成为一代著名的吴王阖闾。吴王姬光即吴公子与费元禄即费公子都是官宦世家,他们饮茶、品茶、颂扬茶文化,这就是名士精致生活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未完,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