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静时存养 动时省察》</p><p class="ql-block">●周霄山</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静时存养,动时省察。”也就是,我们无论是静是动,无事有事,都离不开存养和省察。无事时,我们需要存养,存养的方法亦是省察。有事时我们需要省察,为的是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存养,再遇事时不慌乱。静时常思己过。动时省察自己所处的境况,我们只有不断地省察,才能保持清醒。我们只有在静态和动态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静时存养,存养其实也是静时的省察。静时存养,就是我们在平静的时候,需要通过省察来滋养自己的智慧。学习时,我们都知道复盘的妙处,也就是专门反复查看出错的题,尽可能地避免再出类似的错误。生活工作亦是要如此,我们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静下来的时候,思考自己曾经犯过的错,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静时存养,就是要始终保持头脑和内心的平静清明,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p><p class="ql-block"> 动时省察,省察其实也是动时的存养。动时省察,就是我们越是繁忙,越是要抽出时间来对自我动时的省察,这是为了更清晰地思考。也就是,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有没有盲目,有没有急于求成,有没有事半功倍,有没有走偏了路。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要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时间去省察,看看自己有没有陷入低质量的勤奋,有没有骄傲自大和故步自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错误。保持警觉和乐观的心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效率和能量,为自己的行动积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行动的时候,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我,这都离不开及时的自我省察。王阳明征战一生,未尝败绩。他曾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也就是让敌人摸不透猜不着,根本找不到攻击的缝隙。王阳明之所以能够如此沉稳、镇定,捕捉时机,伺机而动。正是因为王阳明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境况有着深刻的认知。静时存养,使自己身心通达。动时省察,使自己不被迷惑,始终处于一切尽在掌握的境界里。无论静动,我们都要去了解自己的内心。当我们的心无杂碍、空澈清明,才能更深刻地悟知世界的本相。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这样才能使我们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遇到事情就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高层次境界。</p><p class="ql-block">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我们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所以,我们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王阳明说,就算是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p><p class="ql-block">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们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造成的,其实这都是源于自己的心胸狭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我们要把向外的目光收回来,盯在自己的心上。</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也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我们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p><p class="ql-block">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是一种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个人修养之道,倡导人们在宁静独处时蓄积精神力量、提升道德品质,在日常行动中保持自我省察,持续优化行为模式,以实现全面而深入的自我成长。王阳明认为,凡事都要按照良心的要求去做,以良心为向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有自知之明,特别是在身处困境,地位低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省自身,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不断地自我调整而进步。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王阳明的心学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深刻的实践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不仅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核心理念,“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也深刻揭示了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的思想理念。我们通过省察和存养,可以摆脱内心的束缚和限制,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p><p class="ql-block"> “省察”的更高境界是“存养”,即加强自我修养。王阳明认为,自我修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说:“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也就是,只有提升“独知”的境界,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养”。但现实中,有些人在众人面前表现或展露出的只是“另一面”,也就是王阳明说的“作伪”,而不是真正的修养。</p><p class="ql-block"> 有事省察无事存养的修行之法,其关键就在于独守内心的良知,不为外物所扰动,保持一种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操守。我们如果能做到“独知”而“不动心”,做人做事也就会有底线、有分寸,不容易走偏走邪。实践证明,我们能够真正在“独知之地用力”,既有“存养”的妙味,更有“存养”的妙用。</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强调的是独处静心的作用,认为只有在独处中静心,才有彻悟大道的可能。因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烦恼忧愁都是人动心的结果,而一切的平和安乐、彻悟顿悟,则都是静心的结果。所以,人生最好的修行是静心,尤其是在独处时静心,静心也才能强大内心。</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省察代表着一种自发主动性的探索和克制。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磨练”,本心的种种领悟都必须落实在实践上才有意义。在这里,“省察”仍是属于知的范围,这种知是与实践直接结合的。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去看,它反映一个知行的双向关系。存养是“存其心,养其性”,是个体在自我修养中所能得到的体验,是说心中无事时,清除心中的私心杂念,心体明镜般透亮,也就是“发明本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