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杭州-虎跑凭吊弘一大师

刘卫东

<p class="ql-block">在虎跑寺凭吊弘一大师,寄托对这位艺术大师与一代高僧的深切缅怀。</p><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原名李叔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开始了他的僧侣生涯。他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地位,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与虎跑寺有着深厚的缘分。这里不仅是他出家的地方,也是他圆寂后部分舍利归葬之地。这里清幽宁静,环境宜人,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弘一大师当年的修行氛围和心境。在凭吊的过程中,人们不禁会想起他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对艺术、教育和佛教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作为书画、诗词、歌剧、佛学等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成就了中国近代历史13个“第一”如此伟大人物,使用任何华丽辞藻来形容都显乏力。历史和天赋成就了集大成者、造就了这位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华奇才。</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原名文涛,出生于1880年10月23日。富商家庭使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的李叔同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与才华。李叔同在7岁时,开始学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书,8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同时还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到了13岁,他已经开始学习训诂之学,并专研各朝书法,特别是魏书,成为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天才少年。</p><p class="ql-block">李叔同还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15岁时,他对唱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常光顾戏园子,成了铁杆粉丝,甚至自己都能唱上两句,有时还客串一下某个角色。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结识了名伶杨翠喜,还激发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与杨翠喜的初恋情缘。杨翠喜因家境贫寒,年幼时便被卖到杨家从师习艺。她以其优美的嗓音和出色的京剧表演,很快在天津梨园崭露头角,成为名震一时的花旦。16岁的李叔同经常陪同母亲出入戏院,对杨翠喜的演技和美貌深深着迷。两人聊韵律、谈戏曲,李叔同还会指导杨翠喜的身段和唱腔,他们的关系越走越近,日久生情,互生爱慕。但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段感情,娶了“门当户对”的俞氏。当杨翠喜得知李叔同娶妻的消息后,心灰意冷,被他人买走,辗转多人之手,最终落得个凄凉的下场。也成为了李叔同一生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在日本学习绘画,并把西方绘画技法带回中国,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图为李叔同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去世后,他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他决定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主修西洋画期间,他雇佣了一位日本少女诚子作为模特儿,完成了《半裸女像》。在创作的过程中,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李叔同存世的油画作品却非常有限,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李叔同自画像》和《花卉》这两幅作品外,只有《半裸女像》这一幅。当时,这幅《半裸女像》如一颗惊雷般在末代王朝中响起,开启了新时代,李叔同也成为中国近现代裸体画的开创者。</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也是第一个将西方音乐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的《送别》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至今仍被广泛传唱。</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中国话剧的先驱,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参与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创建,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图为李叔同(左女装者)、曾延年在留日时期进行戏剧表演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07年春节期间,春柳社排演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由李叔同“反串”女主角。这是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的第一部,也是中国话剧史上记载的第一次正式演出。</p> <p class="ql-block">1913年,李叔同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音乐、图画教师。他在这所学校任教期间,不仅传授艺术知识,还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出了许多日后成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与创作栋梁之才的学生,如丰子恺、黄自、潘天寿、刘质平等,他们各自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近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图为李叔同任教浙一师时期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跑寺弘一精舍被绿树环抱,溪水鸣琴,环境清幽。弘一精舍为上下两层的小楼。李叔同出家前在一楼的一间房子小住,进行“断食”治疗神经衰弱的实验。他在虎跑定慧寺断食共十八天。第一周,每日逐渐减少食量,由两碗而一碗而半碗而断粒;质也渐薄,由饭而粥而汤而水。第二周,除饮泉水外,完全不食。第三周,一反第一周之序而行。他还记录下了身体的感受和生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李叔同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历史照片,设施十分简陋。以后为纪念弘一法师,将他出家前在虎跑寺“断食”治病的住所,被称之为“弘一精舍”。</p> <p class="ql-block">弘一精舍书房内有一尊李叔同提笔写作的蜡像。这尊蜡像展现了李叔同在写作时的专注与投入。他断食期间,天天写字。三周里,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但是笔力并不比平日减弱。他不但没有痛苦,而且心境非常清静,感觉灵奇,能听人所不能听,悟人所不能悟。</p> <p class="ql-block">这以后,李叔同常以居士的身份,寄居在定慧寺里习静。恰在这里,马一浮介绍一位朋友在寺里出家。李叔同目睹这件事,大受感动,便皈依佛教做了在家弟子。他的好友夏丐尊说:“与其不僧不俗的样子,索性做和尚,倒爽快!”夏丐尊原本说的是牢骚话,不料李叔同一听,却省悟了过来。暑假里的一个晚上,他把夏丐尊、丰子恺、刘质平、王平陵等几个人请去,对他们说:“我已经向学校辞去了职务,就要离开这里了,一些身外之物,赠送给各位留个纪念吧!”于是,他将收藏的印章全部赠送西泠印社;油画作品寄赠给北京美术学校;画谱、画书、画具都送给丰子恺;曲谱、乐理等音乐书籍送给刘质平;文集、藏书和文艺作品送给王平陵。</p> <p class="ql-block">1918年5月24日,已经皈依佛门准备剃度出家的李叔同与他最亲近的两位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合影,题款为:“弘一将入山修梵行,偕刘子质平、丰子子恺摄影,戊午四月十五日。” </p> <p class="ql-block">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正式在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不久他又去灵隐寺受戒。弘一法师由繁华的万丈红尘遁入寂静的佛门。天津家人知道李叔同出家这个消息后,苦苦地劝阻。他却托人传出话来:“就当我死了,不要再记挂我,家里的事,我不能再管了。”他的日籍夫人得知此事后,便从上海赶来,再三哀求李叔同还俗,可李叔同却拒绝了。夫人没法,最后哭着离开。</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精研《四分律》,花了四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恢复发扬光大,被崇奉为律宗第十一世祖。</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出家之后,他把原先喜欢的艺术大多放弃了,但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在他出家后不久,他到嘉兴精严寺探访旧友范古农。有些知道他过去的人,希望得到他的墨宝,求他写字。弘一法师问范古农:“现在还能为人写字吗?”范古农说:“如果用佛语写,人家喜欢,也是好事。”弘一法师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写了一幅字赠给精严寺,又为其他应求者写了字。</p> <p class="ql-block">但是他并不随便为人写字。据说南京某大员,曾托人以千金求他的字,最终被他拒绝了。弘一法师喜欢书写经句,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等,连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弘一大师的书法被评价为“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其作品被视为国之至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弘一大师)还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的国学著作非常丰富,涵盖了佛学、艺术、诗词等多个领域。他的著名国学著作有:《李叔同全集》、《弘一法师全集》以及《李叔同讲国学》等等。</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对于自己的去世时间有所预感。他在1942年5月决定在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一天下午,他书写“悲欣交集”四字并自注“见观经”一纸交侍者妙莲法师,为其最后绝笔。然后他不吃饭不吃药,边上是妙莲法师清晰悦耳的助念声。</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弘一大师于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日)午后8时,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右侧而卧,似带笑容,神态安祥,令人不胜景仰。一代大师弘一法师,微笑着离开尘世。</p> <p class="ql-block">“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表达了后人对李叔同-弘一大师多才多艺、深刻影响后世的敬仰,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后,部分舍利葬于泉州,另一部分则回到杭州,归葬于虎跑。弘一法师舍利塔建于1953年,由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等人集资建造。舍利塔位于虎跑寺后面的半山上。</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佛教居士。丰子恺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学习绘画与音乐,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李叔同的人格和学问对丰子恺影响深远。他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图为弘一法师舍利塔的碑记。它记叙了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及他的学生丰子恺等人在虎跑寺修建舍利塔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虎跑公园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近代高僧李叔同(弘一法师)而建立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李叔同纪念室,是中国首家纪念李叔同的专题类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分三个展厅,正厅中央为一座高三米的李叔同铜质立像,两侧是“超脱”和“皈依佛门”两幅大型浮雕。展品介绍了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及出家史,展示了他的艺术成就、佛学造诣与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展柜内还有李叔同撰写的词以及早已绝版的《清凉歌集》;李叔同孙女提供的珍贵照片;李叔同临摹的书帖,用过的书籍、印章和手绢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虎跑公园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不仅是纪念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场所,也是了解他生平和精神的重要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建于1981年,是为纪念弘一法师而立。仰止亭位于弘一法师墓塔后方山坡之上,隐于一片葱翠竹林之中,地处整个虎跑梦泉景区的最高处。亭上有一组楹联,曰:“行云流水怀高士,明月清风忆故人”,表达了对弘一法师的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