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千年仍风流——徐州文庙印象

美是一种心动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的三间故居改作庙堂,收藏他生前所用的“衣冠琴书车”,自此中国有了第一座孔庙——曲阜孔庙,这便是我国文庙的起源。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成为历代“显学”,祭孔活动收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孔庙的扩建之风随之兴起。明清时期文庙的兴建达到鼎盛,文庙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标配建筑。</p> <p class="ql-block">  徐州文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近千年。悠悠岁月中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水患的侵袭、人为的破坏,屡次损毁又屡次重修,徐州文庙虽命运多舛却始终如一的坚守、传承徐州的千年文脉。下面这几个苏宁广场建设过程中发掘的历代重修文庙的纪念碑正是徐州文庙多舛命运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徐州文庙是17年开始重建的。今天在文庙参观时无意中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意思是花一两亿重建文庙不值得。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大徐州作为一代帝王乡,“盛产”“帝王将相”,往往让人误以为徐州是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殊不知徐州乃“三故之城”“大汉之源”,文脉幽远。但是也有个遗憾,历史上徐州频繁遭遇水患,虽然两千多年徐州城址几乎没有变动,但每次大水之后都是泥沙中的一次艰难重建,老徐州被一层一层掩埋在地层深处,这样就出现了徐州地上古迹罕见的现象。今天我们重修文庙,让历史上曾经的古迹亲切可感,提醒徐州人牢记历史崇文重教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事吗!</p> <p class="ql-block">  徐州文庙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古代文庙的规制,坐南朝北,共分三路五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大成门前是泮池,左右两侧是配殿。棂星都是天上的文星,意为孔子乃天上星宿而降。大成门乃文庙之“仪门”,进入此门者必须衣冠整洁,心怀虔敬。“大成”是孟子赞美孔子的词语,意思是孔子是古代先贤“集大成者”。“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和“十二哲”(和孔子一同受祭的十二位弟子)。可见文庙是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庙是徐州文脉“彭城七里”北部的重要节点,可惜,由于开发的晚宣传的不够,甚至连好多徐州本地人都不知道。可喜,随着徐州文旅的爆火,徐州文庙已成为游客打卡的重要景点。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徐州文庙在全国各地的文庙中独树一帜。与周边的现代化商场、美食街区、文创商店比邻,现代古代同框,“左手传统文化,右手时尚生活”,在现代建筑的反衬下,文庙的历史厚重氛围更强烈了,这样的游玩体验真的是妙不可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