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青生涯》之一</p> <p class="ql-block"> 05</p><p class="ql-block"> 这天,居民小组长江奶奶终于来传达了通知:下午去居委会报到。</p><p class="ql-block"> 泮池河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居委大门口一条横幅:“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p><p class="ql-block"> 此次 “待业青年学习班”不同以往,除了居委会领导,还派驻了县工作组。一切谣言不攻自破,一切幻想皆成泡影——这就是为了动员我们插队。</p><p class="ql-block"> 开始几天,是以政治学习为主,内容是各种社论、文件,皆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关。 </p><p class="ql-block"> 接着就是讨论,写心得体会,出宣传专栏等等,很规范的一套流程。</p><p class="ql-block"> 讨论时,一般有领导在就冷场,领导一走就沸腾。但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学习心得还是要写的。我受居委“重用”,还要帮集体写些材料。 </p><p class="ql-block"> 运动继续深入。不久公布了插队的相关政策,这是大家极为关心的,也是热议的焦点。个个暗自对照,自己符合哪一条可以不插队。</p><p class="ql-block"> 但同时还流传着小道消息:马上有分配的指标,全是国营单位,只要熬过这一关,能赖下来,今后肯定有工作。</p><p class="ql-block"> 果然,运动开始升级。舆论先行,大街上高音喇叭成天喊着;黑板报、宣传专栏不断更新;标语,横幅铺天盖地……。</p><p class="ql-block"> 工作组也开始逐个做工作,不仅找小青年谈心,思想工作还做到了家家户户。</p><p class="ql-block"> 又掀起一轮新高潮,召开大会号召有志青年响应号召,赶快报名。</p><p class="ql-block"> 报名的暂时没有,倒是有几位交上残疾证明,或家庭困难要求照顾的报告,有的干脆退出学习班,躲避到外地去了。可见“钉子户”由来已久。 </p><p class="ql-block"> 运动进入胶着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6</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定每人要明确表态。轮到我发言,我随意而爽气地说,下乡就下乡吧。</p><p class="ql-block"> 当时形势很明朗,我也不想多费口舌,只想早点摆脱,回家该干啥干啥。</p><p class="ql-block">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有一条政策:每户只能留一人在父母身边。我哥在外地上大学,我可以留下,但弟弟半年后将高中毕业。妈妈说,如我不插队,只有他了。可弟弟随母亲下放农村四年,刚落实政策上来,又是家中最小的。我毫不犹豫地表示还是我插队吧,也算为家庭承担一份责任。因此,就在居委表了态。</p><p class="ql-block"> 谁知因我无意中的一说,却成了典型,第二天即被要求写决心书。反正是既定的事,写就写。大笔疾挥,立即写就。写完交上,重重的舒了口气,回家去了。 </p><p class="ql-block"> 交了报告,反安心了许多,心里无烦恼,吃饭睡觉坦坦荡荡。</p><p class="ql-block"> 只是后来这“典型”当得有点累, 学习班还是得去,由对象变为了动力,大会小会拿我说事,甚至提高到阶级觉悟,远大理想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我非但没解脱,反而更忙了。在学习班帮助居委干部和工作组出专栏;还得代表待业青年,或居委会写发言稿、决心书、汇报材料等等。</p><p class="ql-block"> 大会小会被要求带头发言。我并不喜欢唱高调,但令我头疼尴尬的,还必须说是自己如何提高觉悟,响应号召,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我其实没那么高尚到主动要当一辈子农民,只是大势所趋,命运安排而已。 </p><p class="ql-block"> 07</p><p class="ql-block"> 局面打开,打报告的越来越多了,除了几个顽固分子,工作组目的基本达到,决定向县革会报喜。我又被指定,当面向县领导宣读决心书。当然,文章也由我写。 </p><p class="ql-block"> 那天,居委组成了报喜队伍,前面彩旗开道,后面锣鼓押阵,“锵咚锵,锵咚锵,锵不隆咚锵”,沿着东方红大街走向县革会,引来许多群众围观。</p><p class="ql-block"> 到县革会礼堂,领导们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上来。居委干部送上大红喜报,待业青年代表送上签了名的大红纸决心书。同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安靜下来,按程序,该我当面向领导宣读决心书了。看着对面笑吟吟的几张面孔,我镇定地从口袋中掏出讲稿,读了起来:尊敬的……突然发现,讲稿拿错了!</p><p class="ql-block"> 只怪居委什么都让我写,口袋里稿件太多。换是不可能的了,只得硬着头皮,边想边说。</p><p class="ql-block"> 稿件是我自己写的,当时常用的政治术语就那么几句,拼拼凑凑,倒也没露破绽。一切顺利进行,且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事后想想,有些可笑,如果当时慌了神,说不下去,该是什么后果?其实我的不怯场,来自于小学阶段的锻炼,当过少先队大队长,常全校大会发言,早就磨炼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8</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插队批准书也下来了,总算告别了居委,不用再去学习班。我们的身份也由待业青年,转换为知识青年。 </p><p class="ql-block"> 在家静候,等待出发,心中不激动也不颓丧。因为从小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上学期间经常学农支农,初中时和贫下中农“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还在母亲下放的生产队干过许多种农活,待业这两年中也去农场劳动过,而且正是我即将要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父母为我准备行装,我也亲自动手,最后将所有物件分为三大件:被褥捆成一个厚实的背包;旧木箱装上换洗衣服和书籍;一个网线袋塞滿洗漱用具、面盆、饭盒等所有生活必需杂物。背上背包,左手拿网线袋,右手提木箱,全部家当可随身携带,而且方便行动。此法竟延续了下去,后来只要个人迁移,都如此带着老三件。家中至今还留着那条背包带和那只旧木箱。</p><p class="ql-block"> 我去和初高中的同学朋友们告别。他们有的早就工作了,有的还在做大学梦,悄悄地看书复习。而我即将要走的路,与他们却不一样。依依道别,有所留恋,但没有悲悯,对未来既有迷惘也有些许憧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09</p><p class="ql-block"> 启程那天,县城举行了盛大欢送仪式,其规模和形式与送新兵入伍大致相同。大街小巷,彩旗飘扬,街道两旁,人群夹道,口号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从县人民大会堂开完会,我们胸戴大红花,排着整齐的队列,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步行至十字街口。</p><p class="ql-block"> 车在广场等着,送行的亲人朋友簇拥着我们,帮将大件行李送上车顶的行礼架,并喋喋不休地叮嘱着各种生活劳动中的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我脑中一片混乱,在迷迷糊糊中登上了农用班车。汽车开始缓缓起动,送别的家属,傍着车,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有心软的,还背过身去抺眼泪。</p><p class="ql-block"> 我父母没有出现在这场合,但我的同学朋友们来了好几位。我倒也满足,和他们谈笑风生,一付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喧嚣渐渐远去,熟悉的街道店铺在视线中退隐。突然胸口一阵搅动,赶紧抑止着心中的不舍和喉头的哽咽,不忍回首,为了不给亲友们留下太多的掛念和怜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东,车队在萧瑟寒风中不紧不慢地驱驰。进入眼帘的,是近处的稀疏树木,和远处的广袤田野。</p><p class="ql-block"> 心中的怅惘油然而生:从此,我就是名修理地球的农民了,象祖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忧的童年,如梦的少年,顷刻间皆成遥远记忆。而新的人生历程,正从脚下铺开,向着未知的将来。瞬间,我掂出了“青年”的分量(“知识”二字的修饰意义似乎不甚准确和重要),从此得自食其力,不再依赖父母的庇护了。想到不再是家庭的负累,不再是社会上闲荡的游民,心里得到稍许安慰。</p><p class="ql-block"> 在新港码头换乘驳船,顺长江万顷浊波而下,继续一路向东。此刻并无心观景,也许是千帆竞发,也许是烟波浩渺……我脑海中竟无残存记忆,只是一片混沌,仅剩一色江天。</p><p class="ql-block"> 至丹华港靠岸,我们爬上江堤,举目望去:浩瀚长江豁然展现眼前,滔滔江水,滚滚东流,虽无惊涛骇浪,其浩浩荡荡,势也磅礴。江面几点帆影,空中鹰鹫翱翔,海鸥盘旋。远眺南岸,黛色山峦,在水天之间影影绰绰。近看农场,绵亘良田一览无余,青青麦苗已破土而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将要生活战斗的地方!将是我们挥洒青春热血,度过终身难忘的一段艰辛、炽烈岁月的地方!将是我们心中永远眷恋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是:公元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十八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