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号这天,我们游览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三山五岳”之一的雁荡山。清晨,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此时天气有些阴冷。从南(福建)一路往北(浙江),气温逐渐下降。不到八点,我们就赶到了雁荡山景区门口,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大家穿上保暖衣物,开启了雁荡山之旅。待游完雁荡山,已是下午一点多,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绍兴鲁迅故居(相距五百多里路,需耗时四个小时左右)。鲁迅故居作为此次行程的压轴景点,算是顺路游玩。</p> <p class="ql-block">雁荡山,简称雁山、雁岩,坐落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自古便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山”的美誉。雁荡山分为南雁荡山和北雁荡山,瓯江断裂以北为北雁荡,以南则为南雁荡。主峰百岗尖海拔一千零五十七米,总面积达四百五十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雁荡山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南朝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拉开了雁荡山开发的序幕。唐代西域高僧诺讵那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三百弟子来此弘扬佛教。宋代雁荡山的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共建十八寺、十院、十六亭,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江苏江阴,自幼好学,对地理和旅行充满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曾三次考察雁荡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考察:1613年,徐霞客于3月30日至4月7日游览天台山后,在4月9日至15日游览了雁荡山,并留下了《游雁宕山日记》。</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考察:1632年3月14日至3月20日游览天台山后,在3月20日至4月16日期间游览雁荡山。虽未留下详细游记,但可在《游天台山日记(后)》中找到相关记录。</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考察:1632年4月16日至4月28日游览天台山后,在4月28日至5月8日再次游览雁荡山,写下了《游雁宕山日记(后)》。</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赞美雁荡山的诗句为:“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当年,徐霞客到此掷笔叹道:“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p> <p class="ql-block">自初九日告别天台山,初十日抵达黄岩。太阳西斜之时,出南门三十里,在八岙歇息。十一日,行二十里,登上盘山岭。遥望雁山诸峰,如芙蓉般插入云霄,美景映入眼帘。再行二十里,在大荆驿用饭。向南渡过一溪,见西峰上点缀着圆石,仆人们指着说是两头陀,我却觉得不像老僧岩。行五里,路过章家楼,才见到老僧岩的真面目:袈衣秃顶,仿佛独自挺立,高约百尺。旁边还有一小童,弯腰屈背,之前被老僧遮挡。从章家楼出发二里,在半山腰找到石梁洞。洞口朝东,洞口处有一石梁,从顶部斜插于地面,如同飞虹垂落。沿着石梁侧边的台阶向上攀登,洞内宽敞明亮。坐了一会儿,下山。从右麓越过谢公岭,渡过一条涧水,沿涧向西行走,便是通往灵峰的道路。转过山腰,只见两侧峭壁陡立,直插云霄,危峰错落,有的像削平一样整齐,有的像攒聚在一起,有的像并排的竹笋,有的像挺立的灵芝,有的像笔直的毛笔,有的像倾斜的帽子。有的洞口像卷起的幕布,有的潭水碧绿如澄澈的靛青。双鸾峰、五老峰,比翼相连,肩并着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