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1933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由国民政府创建了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东汉·铜牛灯:设计精美、巧用铜银两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底,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黄牛)、灯盏、烟管(牛角)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西汉金兽。这只金兽重达9100克,似虎更类豹。空腹、厚壁,浇铸成形。兽体铸成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体锤饰圆形斑纹</span>,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金兽是铸造和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金兽黄金纯度高,达到99%。金兽的实际用途也有几种说法。第一是席镇,用来压席子的四个角;第二认为金兽用以镇库,是国家财富的象征;第三则推测为一种类似秤砣的度量衡权器。(它上部环纽的设计是仿铜石权器的形制)</p> <p class="ql-block">郢(ying)爯(ch è ng)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称量黄金货币。郢,战国时期楚国都城所在,表示发行地。爯,传统释为“爰(yuán)”,是称量之意。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切割成小块,用天平称量后支付,故边缘有切割痕迹。含金量在90%至99%之问。至迟于北宋时起,陆续有郢爯出土,后世也称”印子金”。郢爯是研究楚国的铸币政策、货币制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百合化石标本</span>]海百合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活于海底的</span>棘皮动物,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朝墩头遗址玉人像。这件玉人像是江苏发现的最早玉人,被认为是南京先祖形象的最早真实写照,具有方脸、菱形、宽鼻阔嘴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古代审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陵山遗址人鸟兽玉饰</span>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陵山遗址人形玉饰</span>。这类玉器通常与神人兽面纹相结合,象征着天、地、人的结合,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人的地位、状态和思想的理解。这些玉器往往被视作神灵的象征,具有驱邪避害、祈福纳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的蛙。中国古代文化中,蛙的形象常常与生育、繁荣和财富等积极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例如,蛙的繁殖能力强,因此常被用来寓意多子多福、子孙绵延的愿望。此外,蛙的声音也被赋予了财源广进、呱呱来财的寓意,是商人的喜爱之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秋早期·</span>青铜尊~青铜尊最早的功能是作为盛酒或温酒的容器,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同时,青铜尊也是古代王公贵族地位和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国早期·</span>硬陶兽面鼎,看起来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战国晚期·青铜错金银立鸟几何纹壶。错金银工艺的制作方法一种是将所需要的图案、铭文在青铜器上錾刻出凹槽,然后嵌入金银片,再通过捶打使其紧密贴合,最后使用错石进行抛光。还有一种是用黄金和汞做成泥金,涂抹在青铜器的凹槽上,加热后汞蒸发,留下金灿灿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战国晚期·青铜马、车、佣</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西汉·银缕玉衣,玉衣全长1.70米,使用了约800克的银丝,由2600余块玉片组成,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p> <p class="ql-block">银缕玉衣的棺盖</p> <p class="ql-block">这件西汉中期的银带钩出自江都王一宠妃的墓葬中,钩首似龙头,钩身饰云纹。沿中轴可一分为二,钩身内面铸有吉祥语“长毋相忘”,一侧阴文,一侧阳文,首尾两端榫卯扣合即可合二为一。“长毋相忘”是汉代常见的吉祥语,意为“时常想念,切勿忘怀”。言近旨远,情意绵绵。带钩主要用于束带,是汉代人生活的必需品。银、金、玉,亦或水晶,不同质地的带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西汉·铜秘戏俑</p> <p class="ql-block">西晋·青釉瓷神兽尊,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西晋时期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著称,其狰狞的神兽形象和威严的体态,展现了魏晋先民对于宗教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骆驼</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陶双鱼瓶</p> <p class="ql-block">唐代陶乐俑</p> <p class="ql-block">南唐·人首鱼🐟身、蛇🐍身、龙🐉身陶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青瓷多嘴壶</span>]堪称明器中的珍品,属谷仓明器。多嘴壶制作成塔型谷仓,寓意在塔形的谷仓内储存大量的谷物,祈望来年一定是丰年;多嘴壶共有25个嘴,还寓意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报思寺塔琉璃拱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于明成祖朱棣时期,是为了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span>不仅是南京大报恩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塔的每一券拱门都是由大鹏金翅鸟、飞天、蛟龙、狮子、白象、飞羊等装饰,外壁是白色瓷砖,并用黄、绿、红、白、黑五色琉璃贴面,塔身上下印有佛像万千。窗户上都镶嵌着明瓦(用河蚌壳磨制而成,这是玻璃使用前最好的建筑材料)</p> <p class="ql-block">明初·南京城砖</p> <p class="ql-block">清·红木雕荷花蟹虫笔洗</p> <p class="ql-block">清·铜镀金双尊佛</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民国馆是一个以街景展示形式浓缩民国时期社会中上阶层生活状况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民国馆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物质文化,还融合了传统作坊和现代公众服务机构,提供互动参与,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民国时期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