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夜睡得迟,夜深人静之时,窗外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出于好奇,我将耳朵贴近窗户聆听,原来是雨声。这雨缠绵悱恻,晚饭时分那场大雨电闪雷鸣,令人毛骨悚然,可现在却似怨妇般幽咽,带着秋雨的萧索与凄冷,让人顿生悲凉之意。正为这雨发着牢骚,微信圈一则消息映入眼帘:“每年高考前都要下雨,有人说那是考生的眼泪,有人说那是父母的汗滴,有人说那是恩师的教诲……其实这是老天眷顾莘莘学子们……”哦!我才恍然大悟,明天是高考的日子。回首往昔,每年此时确有雨落,如今的孩子多幸福啊,连天气都在护佑他们,更何况还有父母难以割舍的关爱呢!此时,我便觉得这雨下得恰逢其时,撇开坊间传言不谈,至少雨后的凉爽天气对高考学子而言是一桩幸事。</p> <p class="ql-block">因夜里这场雨下得合时宜,我想雨后的早晨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一定清爽怡人,适合野游。基于此念,我这个懒虫起了个大早,匆忙洗漱后奔出校门去爬山。爬山对于年过不惑、体态发胖的我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调养运动。夏日天亮得早,虽是阴天,但路边行道树叶子绿得发黑,叶边挂着水珠,宛如小姑娘灵动的眼睛,晶莹透亮。我生于农家,深知这是昨夜的雨点而非露珠,不知今日的农家子弟是否也有这般见识?</p><p class="ql-block">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街心,街上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三三两两赶往学校,高年级的一路小跑,想着早点到校多背会儿书,低年级的则慢悠悠地东张西望。骑电动摩托的家长载着一二年级学生或幼儿园小朋友,一边按喇叭一边迅速穿过人群向学校驶去。街道两边店铺次第开门,店主人有的清扫门前卫生,有的摆放商品。饭馆炉火也已生起,在烘烘作响。两位清洁工身着黄马褂在街道中心地段分工清扫,气喘吁吁地扫净了好长一段路,雨后的街道只闻哗啦哗啦的扫帚声,不见飞扬尘土。我大步流星穿过街道,跨过街心小桥,朝东不多时就来到山脚下。上山路虽是刚修的水泥路,却蜿蜒曲折如银蛇。路上稀稀疏疏有爬山之人,早起的已下山,起得迟的和我一样才向山上进发。路两旁大片梯田大多无人耕种已成撂荒地,杂草丛生,严实地裹住土地的黄皮肤,像绿毯。有些地方杂草没过膝盖,微风拂来似绿色海浪,偶尔有野兔跃出,野鸡扑腾腾飞起。路边燕麦、蒿草足有两尺高,长得浓密茂盛,使我忆起小时候放牧的情景:夏秋季节人们到田野放牲口,那时庄稼多荒地少,每家都有牲口,为数不多的荒坡荒地怎够这么多牲口放牧?不几天草地就被牲口啃得露出肚皮,只好把牲口牵到地埂上放牧,牲口常常处于饥饿状态。现在相反,为数不多的几块庄稼地被大片草地包围着,显得孤零零,虽禾苗健壮,但势单力薄,有些寒酸。这景象使我联想起留守儿童,自改革开放以来,打工潮愈演愈烈,近十多年来达到顶峰,年轻夫妇进城务工成了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撇给祖辈,农村缺少劳力,大多人家不种地了,孩子们也失去了跟随父母上地锻炼的机会,“春种秋收”对他们来说已成陌生话题,更别说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了。因此,好吃懒做、奢侈浪费成了青少年不屑一顾的现象。在家里,一个农村孩子伸手跟大人要零花钱就是几十、动辄好几百,大人不给就偷着掏腰包。爷爷奶奶一味满足他们,唯恐委屈孩子;父母在外照顾不到孩子,觉得亏欠,尽力迎合需求。在学校,比吃比穿成风。学校的营养早餐花样繁多,做得非常可口,但对于以吃零食填充肚皮的孩子来说,白白的馒头、红通通的油饼、香喷喷的炒菜、甜蜜蜜的八宝粥已成多余,吃营养早餐成了支差应付,在老师监督下装模作样,只是完成任务,背过老师将馒头、油饼、鸡蛋扔到垃圾桶里、下水道里,吃不完的菜和面条都倒进污水桶里。看着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对于我们六七十年代勒紧裤带过日子的人来说,不得不使人扼腕叹息,心痛至极。站在山顶,望着一望无垠碧绿的荒野,我暗自神伤,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儿孙还算得上农家子弟吗?他们还能看到田间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弯腰弓背艰难耕耘的场景吗?他们还能想到母亲屈膝匍匐在麦田腰酸背痛吃力收割的情景吗?他们还能体会“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吗?他们还能知道养育之恩大于天的道理吗?</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到了下山的时候,山下大片大片的新农村,清一色的小别墅,有一层的、有两层的,粉墙黛瓦,彩砖铺砌的门厅,汉白玉的廊柱……十分讲究,我的眼睛游走在现代建筑群落里,遗憾的是没有了陶渊明笔下的那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了。正在我发愣、伤感之时,突然眼前一亮,不知何时对面山坡上升起了一大片炊烟,这在当下新农村为了生态环境建设都用电器、天然气炉灶再也不会有炊烟的情况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凝神望去,终于看清对面山坡上还有一座小山梁,山后面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个小村庄,大约二三十户人家,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大多房屋已年久失修,显得破旧,土院墙也是断壁残垣,也许不久后这里的人都要搬到新农村去。但正是那一缕缕袅袅炊烟,牵住了我的思绪,我想每道炊烟下的土屋里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或许她还风华正茂,或许她已年事已高,但她们都在专注地为儿女做着最可口的饭菜,营造着最温馨的氛围——这便是家,这便是最难割舍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当我望着那荒芜的田地,瞧着远处那徐徐飘走的炊烟,我的心一阵抽搐,我们这代人暂且还能想起那一块块农田,还能忆起那一屡屡炊烟,自然忘不了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辛勤劳作的父母,忘不了生育养育我们的温暖家园,忘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或忧虑,但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何曾能记起这些,没有了农耕文明、没有了田园风光,没有了飘荡的炊烟,他们的灵魂何处安放,孝心何处维系、乡愁何处寄托啊!</p> <p class="ql-block">文字:山野和风</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