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采用“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面积约3平方千米,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div>广济门(广济楼),也称“韩江楼”,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它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也是潮州市北堤的重要关闸。广济门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民国廿年(1931年)。</div> 广济门城楼正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城门楼之首。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 广济门城楼不仅是潮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还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融合了历史传承与现代工艺,成为游客了解潮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游客可以通过旁边的台阶登上城墙,从高处俯瞰广济桥和牌坊街的美丽景色。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全长518米。广济桥始建于南宋,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br> 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桥上建有亭台楼阁,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景观。 广济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见证了潮州的沧桑巨变。广济桥于2007年竣工,恢复了明代风格,成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潮州天后宫是供奉天后圣母(妈祖)的重要庙宇之一。潮州天后宫在潮汕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是潮州城唯一一座春秋二祭的天后宫。潮州天后宫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重建于2002年。它位于潮州市广济门(东门城楼)边,是潮州城唯一一座春秋二祭的天后宫,闻名于潮汕地区。此外,潮州还有另一处天后宫位于凤凰洲公园内,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占地约半亩,为三山门二进式,是民间祭拜妈祖和游客研究潮州民世俗文化的一处珍贵文物。 潮州东门街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正对广济门城楼,是潮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门街是一条聚集了潮州传统工艺品的商业街,街道两旁有许多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这些建筑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东门街不长,走没多久就能到达太平路,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路上有许多风格独特的牌坊,规模宏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潮州市饶宗颐博物馆,又称“颐园”,博物馆的建立旨在纪念和展示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的学术和艺术成就。饶宗颐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和艺术家,毕生致力于教学工作、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饶宗颐先生生于潮州,晚年更是在家乡兴教办学、弘文扬道,感召提携后生晚学。 潮州下水门是潮州府城的七个城门之一,位于东门(也称广济门)的南侧。下水门原本是一个水利设施,用于引韩江水进入城市,经过开元寺,绕过小金山,汇合太平路、义安路和西街的水沟,最终流出到西城门的水关。<br> 潮州古城墙潮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潮州古城墙是潮汕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唐代,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洪武年间(1379年),指挥俞良辅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建筑,城面一丈五风格尺,周围一千七百与六十三丈。城墙周长21公里,高6米,宽5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壮观的古城墙之一。城墙设计巧妙,展现出古代工程师的高超技艺。城墙高耸且宽阔,墙体上设有古老城垛和烽火台。城门面临韩江,城门四座,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绕以城濠的完备格局 奎阁位于潮州市东门外韩江大桥西端的凤凰洲公园北部,是一座三层八面的楼阁。奎阁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巡道鲁超创建,后毁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火灾。现在的奎阁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奎阁一层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祖,二层祭祀文昌帝君和关帝,三层祀主掌文运的奎星。奎阁旁边种有桃林,日夜守护着奔流不息的韩江,与潮州滨江长廊、韩文公祠、广济桥及古城墙遥相对望。奎阁是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所在地,是韩江除广济桥之外的标志性建筑。奎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康熙三十四年,由鲁超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