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乡村吃饺子 

老西·小米酒

<p class="ql-block">冬至,乡村吃饺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六出行人多,但恰逢冬至,许是有人忌讳什么。本周勉强凑了12个人两辆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困难问“度娘”,我一查,果然是有点说法。冬至并没有不能出门的绝对禁忌‌。然而,在古代,由于一些传统习俗和信仰,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确实有一些出门上的顾忌。‌一是不宜出远门‌:</p><p class="ql-block">古代有说法认为冬至期间不能回娘家,这被视为对公公不利。但这主要基于地方习俗,并非普遍适用。另一种观点是,冬至前三天正处于交运期,这个时候一般不宜出远门,因为交运期是大运变换的时间,最好处于和谐、安稳、吉利的环境中。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对冬至出门的禁忌已经不那么看重。现代人更多地是基于天气、个人计划和安全考虑来决定是否出门。特别是在冬至期间,天气可能变得恶劣,如雨雪大风等,因此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夜晚出门确实需要更加谨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习俗,冬至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主要寓意包括驱寒保暖、团圆和财源广进。‌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吃饺子象征着驱寒保暖,防止耳朵被冻伤。此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象征着富贵吉祥。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相传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为了救治百姓冻伤的耳朵,发明了一种名为“娇耳”的药膳,后来这种食物演变成了饺子。人们在冬至这一天食用饺子,以纪念张仲景的善举,并祈求驱寒保暖、身体健康。此外,冬至吃饺子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的追求。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象征着家庭和睦、团结一心。这种习俗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间万物皆有变化,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不因循守旧,对传统文化也要有取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出头,我们到达太行大峡谷与黑龙潭景区的丁字路口,拐入黑龙潭方向几百米,把车停在紫团宾馆门口停车场,开始爬山。寒意砭骨,把套在脖子上的百变巾拉起来,遮住口鼻,减缓了冰凉气息的猛烈,但戴着棉手套的五根手指仍然冻得僵冷,蜷缩回来略有好转,但又不拿登山杖。只好忍着,手拄双杖,在老大的带领下,沿着山沟里的一条陡坡上攀。上行几十米后,汗水很快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除了熟悉的驴友,临时主要来了我昔日的三个女同事。其中两个第二次出行的驴友,她俩前些年有过一次户外驴行经历,被山高路险吓得止住了脚步。另一个是“纯小白”新驴,一次聊天中想尝试一下户外,另两个同事纯粹是为了陪她而被动地有了第二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定要陪伴好她们仨,是我这次出行的念头。结果在登攀时,她们仨都走在了我的前面,根本没给我什么机会。这可能与她们日常有打乒乓球、骑车、跑步,也不间断登长治城东的老顶山有关。尽管如此,当我有时追上她们的脚步时,还是不断地提醒,走在悬崖边上,一定要专心专注,步步操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阴沉的山沟,上到半山腰,终于看到了亮丽的阳光。气温也暖和了点。放眠一望,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心情豁然开朗。继续上攀到一处山脊,眼前忽见大峡谷底部一个百余户人家的村庄,一条公路穿村而过,然后在下行时迂回曲折,在山川沟壑丛生中如蛇盘行。这应该就是这次出行的主要目标:壶关东柏坡网红公路。一边欣赏峡谷中绕行的“新晋网红公路”,一边沿着山脊边的羊肠小径前行。路边小崖下突现一个天然山洞,走在前面的驴走有的刚从洞内走出来。只见年愈七旬的“心安草”大哥正从洞内窄处爬出来,起身说:“洞里的出口外是悬崖绝壁,可以看到山的另一面,也没啥。”我不看有点不死心,背着包走进洞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洞有十几米的样子,初始可直立,后需躬行,再后需要爬行。洞内地下有浮土。我背着包爬到距离洞边一米多的样子,实在不想再往前爬。洞外的山色空蒙,峡谷幽深,我恐高,不想再去看洞口下的万丈深渊。便开始折返。过窄小处时,双肩背包两侧的水壶碰到洞身坚硬的石头,发出一阵阵金属般的声音。我心想,真是个笨蛋呀!为什么刚才进洞时不把包搁在洞口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方有了人工焊接的铁梯,沿着险峻陡峭的山崖弯曲而上,直达山巅的一个观景平台。又有人工才修好的石阶路下山通到山底的网红公路和东柏坡村。我不由佩服壶关人对旅游的开拓创新。有几个外地游客把车停到山下,正沿着石阶开始登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野路过去,翻越护栏,手抓栏杆,脚踏铁梯,小心翼翼,直达山顶平台。平台四周有护栏,中间有小亭和水泥板凳、圆墩、圆桌,如是气候温和的日子,几个好友,小菜喝酒,俯瞰网红公路,欣赏四周群山起伏,险境幽深,山风徐徐,快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一点多,我作为最后一个梯队,下山走进了东柏林村“金松客栈”。先来的驴友们已经开始忙碌。我们自带调好的羊肉,客栈农家配上大葱白菜。我的一个同事正巧带有一次性手套,开始搅和馅儿。喝酒的人不多,只有老大和随心大哥。后来,我的同事小杨加入。随心带的酒不多,让农家拿,我一审视、不行。后来我去村里遛达找超市买酒。看村委会挂着“西柏坡村”。纳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费尽周折,才打听到有一户没有挂牌子的农家售卖点,有老村长、二锅头、高梁白酒,皆是“固液法白酒”。有瓶长治潞白酒,20元一瓶,正中下怀。本来早上出行时我也想带瓶小米酒,又想,为了饱经磨难的心脏,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结果导致了满村寻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询问东西柏坡村的问题,开家店的农民大哥说:“以前是一个村两个大队,现在并成一个了。”我顿时明白。网上又查了一下:2020年,东柏坡并入西柏坡,并入后新的村名为西柏坡村。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属大峡谷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西柏坡村不能说小,现在又是网红公路,但村里见不到几个人影。乡村的荒芜人烟成了一种常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大说,老西炒两个菜吧!于是我就地取材,炒了两盘大葱鸡蛋、两盘辣白菜,大家吃后纷纷称赞。可能是为了鼓励我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大、随心、同事小杨、我,开始推杯换盏。后来又加入了小樊、同事黄黄,其余六个同行驴友,橄皮、包饺子、煮饺子,辛苦不少。饺子香,酒也好,吃一个饺子喝一口酒,这个冬至在农家,围着久违的火炉,望着刚捞出升腾着热气的一盆饺子,一伙儿没有尔虞我诈,心地坦荡,畅游山水的同路人,人生快乐,莫过于此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饭店小憩一会儿后,老大带队出村,沿着公路上行不久,插入一条野径。然后顺着直陡的山坡下行到一处垭口。有两条路可以下山,一条无水,险峻;一条好走些,又怕水未结冰。老大先行下山探路,确认河沟缺水干涸后,才让大家沿着他刚走过的两峰夹一沟,近乎90度的直陡坡,我们在原始植被中下行约一百多米,到了山底峡谷中干涸皲裂的河床,也是太行大峡谷黑龙潭景区的上游,然后开始往下游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龙潭景区是壶关太行大峡谷开发最早的景点。我们从河道走上一道大坝,又从大坝走上峡谷边的栈道。大坝内水少,结了冰,坝前的底部却有水流,不大。令我感觉失望的是许多栈道年久失修的样子,难道黑龙潭无人管理了不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途经一截崖边小路豁口,有些难度。老驴“快乐一天”耐心地指点、帮助大家一一通过。也使我的同事们体验了一下户外运动的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黑龙潭上游一直走到景区出口,栈道和一些游乐设施千疮百孔,存在安全隐患。从残破不堪的景区设施可以看出黑龙潭景区已经成为无人管理的废弃景区。从大峡谷昔日荫林公路口通往东西柏坡等方向的公路加宽整修成太行1号旅游公路后,对黑龙潭一侧的原始风貌也略有损毁,黑龙潭已经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作为一个不收费的景区,依然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黑龙潭一侧的岩石上,我又一次看到了作家王东满老师的诗词。我百度了一下诗词原文,竟然点开了我2015年7月16日写的一篇博文。八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和当时壶关文联主席盖保国、作家李长胜陪同王东满老师走进黑龙潭景区,博客内图文并茂,往事历历在目。但王东满和李长胜两位老师已经千古。正是:昔日同游大峡谷,把酒言欢话春秋。黑龙潭里诗犹在,物似人非无东满。王老师题写的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行十月日醺醺,旧雨新知相邀临。</p><p class="ql-block"> 峭壁悬梯试胆力,虚空游索渡惊魂。</p><p class="ql-block"> 莫辞险道登攀累,休作阴沟俯印榛。</p><p class="ql-block"> 无悔筋疲天下脊,风光还是顶峰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黑龙潭景区上了公路,过紫团山隧道、白龙潭棚洞,看见公路对面有一幢大楼,上写“紫团参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把党参列入人参条目之内,并把壶关出产的“紫团参”与辽东、高丽诸参列为上品。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开始在紫团山种植紫团参,历尽艰辛,终于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我们到达了停车点。中午饮酒后,随心大哥换了一个驴友开车,我坐的车换成了同事“五月”,她开车平稳,一路畅行,五点钟就进入了长治市区。老大开玩笑说:“咱们5点就回来了,我记得冬至好像是下午几点钟,咱们赶点早回来,也算是冬至没出远门啦!”我百度一查,果然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冬至,一岁一安康。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 17:20:20,会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冬至节气,按照排序它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在北方此时已经天寒地冻,而南方也是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到处一片天寒地冻的景象。到了冬至节,有一个习俗大家聊的特别多,那就是“数九”,以前是逢壬数九,如今直接从冬至数九,倒也可以理解。具体的数法,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数“九九”八十一天,俗称“连冬起九”。“九尽桃花开”,“出九”之后,寒冬差不多也就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