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冬至,寒风凛冽,我踏着细细的雪丝,走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中午回到家就能吃上饺子了。一抬头,已到了家门。</p> <p class="ql-block">推门进去,满桌子上摆满了饺子,锅中冒着热气,滚沸着满锅的饺子,满屋饺子的味道。我满脸微笑:“我今儿有口福,进门吃饺子。”这叫“进门的饺子,出门的面”。</p><p class="ql-block">大家围在一起吃饺子,味道浓浓的,好温馨啊!真是肚子饿了,吃饭香。一会儿功夫,几盘饺子一扫而空。吃饱了饺子,喝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真是神仙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冬至这一天,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个习俗了。</p><p class="ql-block">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在湖南长沙做太守时曾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回到南阳老家,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乡亲们脸上、手、脚冻伤病甚多,不少人冻伤了耳朵,严重的还有冻掉耳朵的。为了消除乡亲们的病痛,在外面搭了一个棚子,用羊肉、辣椒、草药等放在大锅里煮,然后将其煮熟的东西舀出来剁碎,用面皮包好,形状酷似人的耳朵🥟,将其煮沸再连锅里的肉汤药善都吃了,连续吃几次,乡亲们的冻伤病都治好了。后来民间流传“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冬至吃了像耳朵一样的饺子,严冬就不会冻坏耳朵了,多么温暖美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一次听导游说,东北张作霖大帅(张学良的父亲)在过年的时候,找来好多人包饺子,包了几房子的饺子。然后全部分散给穷人,吃了张大帅的饺子,穷人心里暖洋洋。</p><p class="ql-block">在北方,大多数人都喜欢吃饺子,遇到什么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显得特别的温暖。冬至这一天几乎家家都要包饺子吃饺子,就是上班族没空包饺子,也要在超市买上两斤饺子,在冬至这一天吃上一顿饺子。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p> <p class="ql-block">在南方冬至这天不一定家家吃饺子,有的吃汤圆有的吃馄饨,可能吃馄饨的地方多一些。相传古代北方匈奴有“馄”氏和“饨”氏两个头领常常到南方烧杀抢掠,老百姓狠透了他们,就将他们包成馄饨吃了。馄饨名号繁多,各地叫法不一。江浙一带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p><p class="ql-block">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冬至除了吃饺子吃汤圆,在南方冬至这天还要祭祖,妈妈炒几个菜要先敬一下祖宗,然后我们才能吃饭。我曾问过岳父:“你们老家冬至祭祖不祭祖?”他说:“我们甘肃老家冬至这天没有祭祖的习惯。”这就叫“五里一个风俗,十里一个乡俗。”甚至于在有的地方隔一条河,口音都不一样。所谓“风俗习惯”,风俗不一样,习惯自然就不一</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是个鱼米之乡,冬至不吃饺子,不是他们不爱吃饺子,而是不太会包饺子,他们平时做面食少,做大米多,主要是做汤圆,吃汤圆。冬至这天,是妈妈亲手做的菜馅的大汤圆,一碗盛满两个大汤圆,漂亮又喷香。</p><p class="ql-block">冬至还有北方食面,南方食粑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三人赖着热被窝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妈妈早早起来了,用提前备好的茶米(糯米)饭,捏成椭圆形的样子,在油锅里煎一下,再撒一点白糖在上面,热腾腾香喷喷的糍粑就做好了,又香又甜的热糍粑味道真好,真好吃。那是妈妈的味道,那是家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