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一则——赴陇山学校学习

梅花雨

<p class="ql-block">  “ 心存希翼,目有繁行,追光而遇,沐光而行”。2024年11月17日,应工作安排赴陇山学校去学习交流,活动初衷是借南新霞老师出色的教学所得,给予乡村学校在教学中振翅欲飞之时的帮拉之力,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p> <p class="ql-block">  深冬季节,北方的冬天虽虽没有狂吼的北风,然而零下16°C的气温足以让人缩手缩脚。车子奔驰在宽阔的马路上,一路上皑皑的白雪静卧在山沟旯旮里,安静地守护着自己覆盖的大地,好像一床棉被。在初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光,熠熠的光芒照射着它洁白透亮的身躯。那被朝霞染红的天际,似一炉火焰燃烧着,瞬间让人觉得温暖又温馨。大如飞机翅膀的风扇悠然地飞翔在高山之巅,透过彩霞般的天空,给冰封的大山以生命的灵动和生机。</p> <p class="ql-block">  到了目的地,我们的活动在方案的制定下一一落实,首先是听课环节,第一节安排了老师们听我授的六上语文《少年闰土》,由于之前的充分准备,不论是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还是我对问题引导,我和同学们配合得很默契,所以,对于这节课,我很满意。第二节是陇山学校的南铭老师授的三上语文《司马光》,我当着一名好学的学生,聆听了南老师的课。一方火炉燃烧着煤炭,向上冒窜的火苗在尽力驱逐寒冷,烧红的炉盖映得周围的一方空间暖意盎然。我坐于紧挨着炉身的一方小天地,享受着冬日北方该有的取暖方式。炉膛里赤红的煤块,尽力地散发着灼人的温暖,在煤块与煤块无缝的间隙里,涌动着跳跃的温暖。那火苗是长了脚的,不停地向上窜,透过炉盖的小孔,我瞧见了给予我们温暖的灵魂……老师那循循善诱的声音回旋在教室里。在一问一答有序的对话中,将课堂的氛围点缀的盎然生机,尽管他不再年轻,问题的提出将小儿(司马光)的淘气跃然纸上,在老师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将课本的内容生成呈现。南老师已有57岁高龄,岁月的刀痕尽管无情,但他总是以一张白皙的慈容抵挡了印刻。那一课我听得入神,记忆深刻。第三节是杨青老师授讲的《司马光》,她活泼灵动的语言,新颖别致的设计以及丰实的资源整合,给了孩子们“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活动计划在活动践行中一一落下帷幕,每一份学习都有所获,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这才是本次活动的初衷吧!落山的夕阳唤来了傍晚的彩霞,沉沉的,尤其在大西北的乡村显得有点太凄冷。我们走在返程的路上,被夕阳映红的山巅似一幅色彩绚丽的画板,天际飘挂着一道绚丽的彩带,萦绕在静卧的大山之上,好像为将要沉睡的大山掬捧了夕阳的温暖,捂热了彩霞般的床被,才肯迟迟退去。当山头被灰蒙蒙笼罩,夜也就缓缓来到,我们也随即抵达……</p> <p class="ql-block">  当黑夜弥漫了大地,我提笔记之一天行程,满满当当,充实而又记忆犹新。我希望:仰望星空的同时,努力成为那个也会发光的人。(写于2024年12月17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