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志在明月,积健为雄。迟志鸿书</p> <p class="ql-block"> “志在明月”出自战国郑人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描述了伯牙鼓琴,心中想着明月,而好友钟子期听后赞叹其琴声仿佛明月般皎洁。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伯牙高超的琴艺和钟子期敏锐的音乐鉴赏力,更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相通的美好境界。“志”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意向”或“心之所向”。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伯牙在弹琴时,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积健为雄”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清代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解释“雄”为:“大力无敌”。“健”指强壮、身体好、善于、精力旺盛,“雄”则被解释为“大力无敌”。可见,“为雄”大意是指日积月累、学深养到、实实在在、不可作伪,都是积健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从文化背景来看,“积健为雄”强调了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最终达到高超的境界。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常用于形容个人或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最终达到卓越的成就。在实际应用中,“积健为雄”可以用来激励个人不断努力,也可以用来描述企业通过稳健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雄图霸业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可见,“志在明月,积健为雄”这一理念在强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提醒人们要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持续的努力和积累,坚定信心,稳中求进,一往无前,梦想成真。</p>